作品介绍

黄河金岸


作者:艾克拜尔·米吉提     整理日期:2015-03-06 20:54:36

《黄河金岸》讲述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以及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千百年来,历代诗人留下关于黄河的千古诗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黄河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素有“斗水七沙”之称,自古以来黄河多水患,平均每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也由此传下“黄河百害,惟富一套”,自古“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黄河金岸》描述了流经宁夏的397公里黄河河段两岸,虽然土地肥沃,除了传统的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现代经济发展滞缓的局面,提到了沿岸分布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的四个地级市,过去的城市化步伐还在探索中。《黄河金岸》一书告诉读者随着国家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实施跨越式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提出打造“黄河金岸”,为沿黄城市群发展进一步发挥带动效应,从而建设西部最具潜力、最有特色、最富魅力、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精品城市带(群),实现建设一个城市目标,从繁荣经济,发展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和谐,解决民生问题诸多方面,“黄河金岸”发挥了重要作用。《黄河金岸》以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严谨的史海钩沉,翔实的人文掌故,真实再现了“黄河金岸”建设全过程,读来十分感人,是2014年纪实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
  作者简介:
  艾克拜尔·米吉提
  哈萨克族著名作家,新疆霍城县人。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处女作《努尔曼老汉和猎狗巴力斯》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哦,十五岁的哈丽黛哟……》等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和其他奖项。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哦,十五岁的哈丽黛哟……》《瘸腿野马》《存留在夫人箱底的名单》《蓝鸽、蓝鸽……》,传记文学《穆罕默德》《木华黎》,译著《论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维译汉)、《阿拜箴言录》(哈译汉),《艾克拜尔·米吉提作品集》(四卷)、《艾克拜尔·米吉提作品集》(十卷)、《艾克拜尔·米吉提短篇小说精选》《艾克拜尔·米吉提传记文学集》、散文精选集《哈纳斯湖畔之夜》《父亲的眼光》、评论集《耕耘与收获》等。还有大量的散文、随笔、评论、纪实文学及史学专论、翻译作品。作品被译为多种外文,以及国内几种少数民族文字。
  裔兆宏
  笔名金陵栖、照泓,江苏盐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先后发表和出版散文、杂文、小说、电视剧本、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计550万多字。艾克拜尔·米吉提哈萨克族著名作家,新疆霍城县人。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处女作《努尔曼老汉和猎狗巴力斯》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哦,十五岁的哈丽黛哟……》等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奖和其他奖项。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哦,十五岁的哈丽黛哟……》《瘸腿野马》《存留在夫人箱底的名单》《蓝鸽、蓝鸽……》,传记文学《穆罕默德》《木华黎》,译著《论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维译汉)、《阿拜箴言录》(哈译汉),《艾克拜尔·米吉提作品集》(四卷)、《艾克拜尔·米吉提作品集》(十卷)、《艾克拜尔·米吉提短篇小说精选》《艾克拜尔·米吉提传记文学集》、散文精选集《哈纳斯湖畔之夜》《父亲的眼光》、评论集《耕耘与收获》等。还有大量的散文、随笔、评论、纪实文学及史学专论、翻译作品。作品被译为多种外文,以及国内几种少数民族文字。裔兆宏笔名金陵栖、照泓,江苏盐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先后发表和出版散文、杂文、小说、电视剧本、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计550万多字。主要作品有:杂文集《为青春祈祷》;长篇报告文学《青春无悔》《中国式世界冠军》《人间大爱》《张闻天在延安》《历史的抉择》(第二届“石膏山杯”全国征文大赛奖优秀奖)《不辱使命》《洒下一片真情》《中国志愿者》(“2013年全国青少年阅读百种优秀图书”)、《国家情怀》(为“中国作家”2013年度最佳十部长篇纪实文学排行榜之一、获第七届鄂尔多斯文学奖优秀奖)、《美丽中国样本》《一江清水北上》《爱情青春痘》《淮河赤子情》(被评为2014年中国报告文学十部优秀作品之一);长篇小说《前程有多远》;电视文学剧本《月缺月又圆》等。作品被译为多种外文,以及国内几种少数民族文字。
  目录:
  楔子001
  第一章黄河边的西部旋律005
  ●西部激情
  ●梦幻西夏
  ●黄土叹息
  第二章云帆济长河041
  ●黄河奔流
  ●大河之舞
  ●黄河惊涛自古雄
  第三章梦想源自黄土地071
  ●童年憧憬
  ●大爱济民生楔子001第一章黄河边的西部旋律005●西部激情●梦幻西夏●黄土叹息第二章云帆济长河041●黄河奔流●大河之舞●黄河惊涛自古雄第三章梦想源自黄土地071●童年憧憬●大爱济民生●管理做减法第四章金岸汇民生095●移民新歌●金岸绿屏●长河舞动城市珍珠链第五章千帆竞渡191●华丽转身的老基地●紫色梦想●梧桐树上的“金巢”第六章圣哉,母亲河221●穿越时空的记忆●感恩母亲河●神圣典祭第七章“花儿”为什么这样红251●爱国情浓的“回回”●“善谷”聚大爱●塞上民族团结花第八章塞上新江南前言楔子
  “啪!”
  “啪!啪!”
  “啪!啪!啪!”
  ……
  “这是多美丽的夜景啊!”
  面对璀璨多彩的银川夜景,我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内心的激动与感慨,一时都难以抑制,旅途的疲劳与困顿,也仿佛一扫而空,艾克拜尔·米吉提先生则不停地按下相机快门。
  时间虽临近深夜十点,可银川城内,宽阔的大道,车流穿梭,通达流畅,楼宇、华灯、河流、湖泊交相辉映,远远望去,整座城廓竟是半城华灯、半城碧波。
  好一派江南水乡的夜色韵味!楔子“啪!”“啪!啪!”“啪!啪!啪!”……“这是多美丽的夜景啊!”面对璀璨多彩的银川夜景,我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内心的激动与感慨,一时都难以抑制,旅途的疲劳与困顿,也仿佛一扫而空,艾克拜尔·米吉提先生则不停地按下相机快门。时间虽临近深夜十点,可银川城内,宽阔的大道,车流穿梭,通达流畅,楼宇、华灯、河流、湖泊交相辉映,远远望去,整座城廓竟是半城华灯、半城碧波。好一派江南水乡的夜色韵味!美人的气质,在于明眸;城市的灵动,在于水韵。银川变了!宁夏变了!何止是“塞上江南”的都市夜景迷人?自然时令中的三月。草长莺飞,桃红柳绿,微风和煦,那该属于早春江南的景致。大西北的塞上,本该朔风劲吹,冰河封冻。然而,在偏居西北的银川,我们却到处可见碧波荡漾的水面,城西——唐徕渠穿城而过,城北——爱伊河荡漾涟漪,城东——鸣翠湖百鸟翔集,城南——宝湖珍藏着银川72连湖绕城的美好记忆。特别是越过爱伊河那静静流淌的河水,向市内眺望,整个城市水色迷离。那感觉影影绰绰,湿润而又清爽,绿中夹黛,万千气象,魅力四射……每当晨曦微露之时,看到市民们沿景观水道看日出水流,流连忘返。呵,不是江南,胜似江南!在宁夏连续数日的采访,实让我们感慨良多。在这里,我们不只是欣赏到伊斯兰风格的独特建筑,品尝到回族人家的美味佳肴,观赏到回族风情的多彩服饰,体味到独特的回族文化魅力,更感受到了与时代潮流同步的现代化节奏。原来,这里的冰冻早已破除,河水奔流不息,航道已经畅通,走银川,奔吴忠,跑石嘴山,往青铜峡,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广袤的乡村,到处呈现出热气腾腾的景象,到处荡漾着春天的气息,数百公里的黄河两岸:大道通衢聚人气,农民新居靓金岸。标志建筑次第生,波光粼粼满眼春。城市集群亮人眼,特色城镇领风骚。……一幅幅蓝图,赏心悦目。金色的黄河水,宛若流淌着的黄金,正在带给宁夏更加的丰饶和富足。城市追求着产业升级、华丽转身;乡村追求自然生态、小康富裕。纵观今天的宁夏,正在将“塞上江南”的发展融入国际视野,迈向国际发展的大舞台。“高起点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构筑中阿合作宁夏渠道,打造向西开放桥头堡!”“把宁夏建成丝绸之路经济的战略支点!”“中巴经济走廊!”“空中走廊!”……一个开放的宁夏,一个富裕的宁夏,一个和谐的宁夏,一个美丽的宁夏,一个欣欣向荣的宁夏,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跃然纸上,正在成为现实的美景。内陆宁夏,在人们的印象中,原是个落后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而如今,宁夏却令人刮目相看了,让宁夏人自豪了、荣耀了!让西部发光了!这是为何?为何不足十来年的时间,宁夏就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动因在何处?巨变的支点在哪里?为何这一巨变,令世人折服?西部,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千百年来,华夏儿女在那里辛勤耕耘,用汗水浇灌出璀璨的文明之花,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对于中华民族,最美的诗在西部,最美的旋律在西部,最炽热的感情在西部。那里,有辽阔的天空、雄奇的山川、浩瀚的大漠,有热情豪爽、勇敢质朴的人民。那里,有对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情感,有西部人民致富奔小康的热切期盼,有贫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西部,需要用爱心谱写着无数平凡而又伟大的动人乐章,需要用奉献诠释着中华民族崇高而又朴实的价值理念,需要用行动感染和鼓舞着越来越多的人共同参与建设……西部的激情需要再次点燃,西部的旋律需要再次奏响,西部的发展更需要支点。尾声黄河金岸,玉线穿珠辉塞上;彩凤银川,湖城铺锦绘蓝图……在张泽群、梁永斌、李霞等著名主持人的介绍中,宁夏的美好画卷缓缓铺开,演员们更用美妙的歌舞奏出华丽乐章。这一切,离不开2013年宁夏春晚别出心裁的舞台。对于年年看春晚的宁夏观众来说,2013年的宁夏春晚无论从舞台、节目内容还是音乐上,都可称“豪气外露”!2013年,宁夏春晚主题是“和谐富裕新宁夏”。《幸福宁夏》《送惊喜》《百善孝为先》《我家搬到黄河边》《福满堂》……一个个精彩节目,从生态移民到“黄河金岸”,从城市发展到社会个体的幸福生活,让观众们大饱眼福。这些形态各异的节目,展开了宁夏的社会经济发展历程,更集中展示了宁夏回汉各族人民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的美好愿景,展示了宁夏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的决心与希望。黄河流域,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有3000多年,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以辛勤的劳动和卓越的才能,创造了悠久灿烂的黄河文化。黄河文化历史悠久,积淀丰厚;黄河文化广纳百家,兼收并蓄;黄河文化内涵深广,意蕴深邃。作为中华民族母体文化、本源文化的黄河文化,早已融入了各民族的血脉,成为连接所有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早在100多年前,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威廉·埃德加·盖洛因为考察中国长城而来到宁夏,宁夏平原的富裕景致,让他感到十分惊奇。他在自己的著作中,这样记载宁夏的黄灌区:“黄河的开恩,使这块土地令人惊奇地变成了一片绿洲”。无疑,因为自然地理、因为山川造化,宁夏,深得黄河母亲的恩惠。作为大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一块“绿洲”,从秦渠到汉渠到唐渠,大自然恩赐给宁夏天然意义上的富饶和富庶,是理应用更多的诗词歌赋去继续描述,去讴歌的。忆往昔,金色的黄河水,宛若流淌着的黄金,带给宁夏“塞上江南”的是丰饶和富足。悠悠岁月,历史的车轮一走就是上千年。对宁夏而言,“绿洲”的概念,已经无法涵盖这片热土的意义和梦想。新时代,宁夏既需要黄河赋予她的历史口碑,更渴盼黄河给予她现实福祉。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不止一次地郑重指出:宁夏经济其实质就是黄河经济,而发展宁夏的黄河经济,就必须深度研究和抬举黄河。新时代,一个大国崛起、中华复兴的新时代,一个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世纪”的新时代,全中国人都有责任为崛起和复兴有所作为。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宁夏不甘人后。2005年1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二次全委会首次提出这样的战略思想:“推进以银川为龙头的沿黄城市带建设,以沿黄城市带的发展推动全区城市化进程”。黄河终于给宁夏带来了最大的启示。这个启示,就是让当代宁夏人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大有作为。这个启示就是:“黄河金岸”。公元2009年4月9日,随着宁夏“黄河金岸”战略的启动,母亲河被轻揽城市群臂弯,成为一条充满诗意的“内河”。她将沐浴着新世纪的阳光,给予这片土地更多的慈爱和恩宠。2010年7月21日,首届黄河文化论坛在银川举行。来自全国的名宿大家精彩建言宁夏的“黄河金岸”战略。专家们认为,“黄河金岸”,具有强烈的文化启示意义和高度实践价值。“黄河金岸”通过构建黄河的“六大功能线”。打造西部最具潜力、最有特色、最富魅力、最适宜人居的精品城市带(群)。“黄河金岸”,是大自然的启示,是历史进步的启示,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启示。“黄河金岸”,是宁夏迎接一个伟大时代的厚礼。这个厚礼的意义,对宁夏而言,在于撬动;对西北而言在于领跑!多少年,多少代,岁月不知人间的忧伤,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人,包括自秦汉到明清到当下,从九州大地五湖四海会聚到这块“绿洲”上的人,他们都曾为靠近黄河而自豪,他们也都曾为土地贫瘠而叹息。而“黄河金岸”,这个承载了650多万回汉各族儿女太多的热望,就是现代宁夏的希望,就是宁夏腾飞的翅膀,就是中华民族复兴梦的组成部分!实施“黄河金岸”战略的5年多时间,宁夏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6月29日,宁夏开通银川至宁东、银川至灵武、吴忠至宁东、吴忠至灵武4条城际公交试点线,为建立以银川市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作了尝试,为以4个地级市为次中心的“半小时通勤圈”奠定了基础。2010年7月6日,黄河宁夏段标准化堤防竣工暨黄河金岸滨河大道通车仪式在永宁县举行,402公里标准化堤防和508公里滨河大道提前全线贯通。至此,沿黄城市带上的银川市、吴忠市、石嘴山市、中卫市的10座城市完全连成一体。5年多来,完成搬迁定居生态移民35万人,贫困人口从  万人减少至万人。5年多来,宁夏用于民生的投入达亿元,占财政支出的,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民生计划成为镌刻在各族群众心中的“民心工程”。5年多来,宁夏的回民中小学从所增加到所,并有民族高校1所、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学院1所,已基本形成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较为完善的民族教育体系,各学校少数民族在校生已超过了全区少数民族人口自然比例,达到39.05%。截至2013年,沿黄经济区人口达到400万,城市化率达到%以上,GDP达到1300亿元以上;预计到2020年,沿黄经济区的人口将达到500万,城市化率达到75%以上,GDP将跨过3000亿元大关。5年多来,宁夏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煤炭等重工业比重从全区的“半壁江山”下降至%。一二三产比重从2008年  %、  %和%,已经调整为  %、  %和%。5年多来,宁夏社会生产总值由2008年的  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256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相应从  亿元增长到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也从亿元增长到2681亿元。5年多来,宁夏城乡居民的年均收入从2008年的万元上升至2013年的万元。其中,农民年均收入从2008年的万元上升至2013年的万元。……“塞上江南”和“天下黄河富宁夏”,是黄河赐予宁夏的文化和财富口碑,是宁夏的历史口碑!毫无疑问,“黄河金岸”,自然就是当今宁夏的现实福祉所在!呵!“黄河金岸”,你给了宁夏太多的启迪!“黄河金岸”,也给了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太多的感悟!太多的启示!(创作于《中国作家》中山创作基地,修改于北京)西部激情中华大地,幅员辽阔。亘古洪荒,悠悠岁月,多彩闪烁。中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千差万别。东部,富可敌国;中部,文明悠久;而西部,则古老神秘。没有到过中国西部的人,或许会问:中国的西部是怎样的?也许,文人墨客们会充满了诗意般的想象和浪漫。也许,有人会说,中国的西部是美丽的。也许,有人会回答,中国的西部是苍凉的。中国的西部究竟在哪里?它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北魏民歌里?它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唐诗里?它在“金戈铁马,刻碑燕然”先人征战的场景中?它在敦煌千佛洞的飞天壁画中?……西部,有最美的诗;西部,有最美的旋律。历史上的西部,曾经地肥水美,草木茂盛,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然而,除了自然因素之外,由于我们的先人过度开发,森林减少,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地力下降,灾害增多,渐渐地沦为生态性贫困,丧失了经济中心的地位。千百年来,华夏儿女在那里辛勤耕耘,用汗水浇灌出璀璨的文明之花,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在当代,提起西部,贫瘠与荒凉是绕不过的字眼。更何况,贫困,一直是纠缠人类的一个梦魇。新中国诞生后,西部曾吸引着无数有志青年。他们满怀报效祖国的宏伟理想,响应祖国的召唤,离开繁华都市,义无反顾地投身广袤的西部天地。……他们是奉献于祖国西部的优秀儿女,他们所叙写的民族精神长歌,时至今日,仍激越于神州大地,重现于大西北,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感召着亿万人民!在中国的西部,满眼是壮阔的风景:雄伟的喜马拉雅。壮丽的青藏高原。连绵的瀚海大漠。万仞壁立的帕米尔高峰。蓝松白雪的天山。滔天浊浪的黄河。广袤的内蒙草原。……西部是大原野,西部是大手笔,它以原始、古拙、粗野、荒凉,它以丰盈、慷慨、生生不息、多姿多彩,会成为作家永不厌倦的精神领地。行走在西部,那孤独、寂寞、忧郁、自惭、别绪离愁、壮志豪情,都会化入到长风野火。西部的每一幅画面,都充溢着纯真的野性,充溢着男子汉气概的强悍情调:粗犷、放达、辽阔、苍凉、恐怖、战栗。如果是诗人浪迹四野八荒,所到之处,那壮阔的景致,都会被他注入生命的色彩和馨香:处处洋溢着苍凉悲壮的歌韵!澎湃着磅礴激越的诗情!然而,现实是最残酷无情的。一个封闭太久的国家,一个从来认定自己是中央大国的民族,要让它打开国门,走向世界,是需要经过无数灾难和耻辱才能领悟到的。这既是一种痛苦的选择,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这种选择,归根结底,乃是一种历史的命运。中国就是中国,有着太特殊的国情。据日本朝日新闻社的“知惠库今日世界”手册1991年版数字,以可耕地与领土面积之比为指标,亚洲国家中第二大国印度为57%,小国日本也达13%,第一大国的中国却只有11%。中国约有耕地18亿亩,以当下的13亿人分摊,人均为1.38亩。以每亩800斤计,人均产粮不过1104斤,在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中,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略多于孟加拉国和日本,居倒数第三。中国人的生存空间不大。全国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5人左右,沿海省市中北京为600人,上海高达2200人,江苏为635人,浙江为418人,广东为330人。相比之下,西北一隅就宽松多了,新疆9人,青海5.8人,西藏1.8人,宁夏68人,甘肃55人。沿海几乎是人满为患,连中央电视台也在代为这些城市发出“别挤啦,别挤啦”的呼声。但有人认为,西部人,特别是西北人,享有更开阔的大地,更广阔的天空,更新鲜的空气,更宽敞的空间。何不调整一下人口密度?何不将东部人口西移一部分呢?在20世纪的80年代前半叶,研究部门还能严肃地考虑过这种可能性。其实,与东部相比,西部的人与生存空间的关系,假定其他条件均不变,会更糟糕。因为东部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已大大降低并得到严格控制。1971年,联合国于东非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国际沙漠化会议规定,干旱区人口的临界指标为每平方公里7人,半干旱区为20人。我国西北5省区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除内蒙古外,其人口密度都已接近或超过这种临界值。比起全国人口平均密度125人,这儿当然是低多了,比起北京人口密度600人和上海人口密度2200人,这更是低得出奇。但是不要忘记,当喝水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人们赖以活命的粮食又能种在什么地方?没有水能种出什么东西来?!在改革开放前,中国尚有数亿万计人挣扎在贫困线上。这个庞大的群体,东部有,中西部则更多。岁月沧桑。西部,虽然不再神秘,却依然贫穷落后。1990年,国际发展委员会确定了消除全球贫困的“千年发展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在1990年至2015年间全球贫困人口要减少一半。经过10多年的努力,全球在消除贫困方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发展中国家中,仍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群存在:收入不能满足基本生存的需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消除贫困的使命,任重而道远。1978年,中国贫困人口为2.5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0.7%。其中,1/3以上处于极端贫困状态。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概念。“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为了规划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蓝图,邓小平设想了著名的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经过多年努力,中国贫困人口由1978年2.5亿人减少到了1985年的1.25亿人,占农村人口的比例下降到14.8%。为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自1986年起,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经过八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由1.25亿人减少到800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从14.8%下降到8.7%。1994年3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公布实施。在1997年至1999年这3年中,中国每年有800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到2000年年底,国家“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3000万人。无疑,经过二十多年不懈的艰苦奋斗,中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到2000年,我们已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均GDP达到848美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随后,即开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程度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第三步。然而,此时的中国贫富不均状况非常突出。它不仅体现在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上,而且还体现在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别上,特别是西部与东部经济差距的拉大。还有,贫困的原因是复杂的,甚至是反复的。截至2009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近4000万,农村低保对象有4700多万,城市低保对象为2300多万。还有6000多万失地农民,在紧叩就业的门路,在寻找明天的安宁;还有1.5亿流动就业的农民工……贫穷,并未远去。尤其是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当人们用双脚丈量中国的每一寸土地时会发现:上海黄浦江有着璀璨迷人的夜景,但贵州的很多农村仍没有路灯“点亮”黑夜;青岛胶州湾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但怒江两岸还有孩子要通过溜索往返上学;江苏华西村拥有整齐明亮的别墅洋房,但“三西”地区仍随处可见低矮的土坯房;……这就是中国,地球上发达与不发达的反差极大的两极图景,在这片土地上同时演绎。对比发现差距,对比产生共鸣。贫瘠、荒凉,或许是大多数国人对西部的第一印象。中国西部究竟包括哪些地方?中国的西部,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国土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1.4%;总人口约3.5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8.6%,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5%。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有着怎样的意义?全面小康究竟预示着什么?中国东西部究竟存在哪些差距?如何推进全国的小康社会建设?21世纪初的中国西部状况究竟如何?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异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党和国家对此十分重视。1988年,早在改革开放走过十年历程的关键时期,邓小平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又要求沿海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基本实现了“第一个大局”。然而,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却逐步拉大。当时,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山东5省市,人口与西部地区大体相当,GDP却已是西部的2.5倍以上。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分析,广东作为东部地区12个省市之一,小康建设进程一直走在全国前列,1999年小康实现程度已经在96%以上。至2000年,广东的GDP总额已达9506亿元,人均GDP为12720元,折合为1542美元,人均GDP超出当年全国平均水平近两倍,也大大超出了人均800美元至1000美元的小康标准。2001年,广东省GDP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556亿元,人均GDP为13162元,折合为1646美元,相当于世界中下等收入水平的中段,高起点地同全国其他地区一起跨入了小康社会。以省为衡量的标准,广东的现代化进程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GDP总量排在前四位的4个省中,广东的现代化综合指数为70%、浙江为69%、江苏为67.5%、山东为60.1%。然而,到20世纪末,西部的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17.1%,人均GDP仅相当于东部沿海地区的30%左右,农村贫困人口超过5700万。1997年全国人均GDP为6392元,西部人均GDP仅为4009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2.7%。此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80%在西部,每年新增荒漠化面积的90%以上也在西部。……没有西部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的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繁荣稳定;没有西部的科学发展,就没有全国的科学发展。缺少西部的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怎能实现?走进西部,我们就犹如走进了一个幽深的历史隧道,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天上人间,应有尽有。西部,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华夏祖先的脚步是顺着水边走的:长江上游发现的“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黄河中游发现的“蓝田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这两处古人类都比距今约五十万年的“北京人”更古老。西部,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秦皇汉武以后,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会融合,从而有了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佛院深寺的暮鼓晨钟。敦煌莫高窟、秦始皇兵马俑、西夏王陵、楼兰古国、布达拉宫、三星堆、大足石刻等历史文化遗产,均为当今世界所瞩目,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象征。西部,是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仍保留了一些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成为珍贵的“活化石”,如纳西古乐、戏曲、剪纸、刺绣、岩画等民间艺术和宗教艺术。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犹如一个巨大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宝库。……逶迤与多变,是西部智慧的外化;深沉与神秘,是西部个性的蕴藏。盛衰与枯荣,苦难与担当,是西部生活的全部内容;高尚与卑劣,英雄与平庸,是西部喷吐的东方思想。富有意味的是,跋涉于西部苍茫的大地,高山戈壁横绝于前,沙漠草原千里绵延,酷烈艰险的自然生态似乎亘古未变。这,不仅使生存其间的人感到格外渺小,而且从文化心理上也产生了更多的自卑,产生封闭的意识。但在西部,你同样会发现令人心灵震撼的“西部硬汉”形象。“西部硬汉”是非同寻常的:常年的阳光曝晒和雨打风吹,让他们变得皮肤粗糙黧黑,身躯高大健壮,肌肉隆起而发达,面孔冷峻,眼神深邃,嗓音沙哑。“西部硬汉”的形象是独特的,它是“西部精神”的高度呈现。广阔而苍凉的西部荒原,因为有了“硬汉”的存在而被赋予某种历史沧桑感,并使西部荒原具有了令人心向往之的地域神韵。“西部硬汉”的魅力,不仅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豪放激越,更体现在人对于自然迫压的不屈与抗争。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中搏斗,在频仍的社会灾害中搏斗,使世世代代西部人在多舛的命运中锻造了坚韧的性格。这种性格,大多表现为含蓄隐忍和达观自信,且无一不闪射出凝重的忧患意识的光彩。大自然对人精神上的直接启悟,铸就了西部社会的文化心理:多情重义。古道热肠。坦诚率真。伦理重于功利。道德超越历史。……实乃纯洁质朴,充满了阳刚的气度和力量!给人以眼的远视与心的飞翔!……无论是从经济、政治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国家安全、文明传承等方面审视,西部都要振兴,都要迅速崛起。建立社会和谐的基础,就是要兼顾效率与平等,就是要采取适当的政治策略,保障社会稳定。从效率的角度看,西北各省区的总体资源配置的效率都很低。西北5省约占国土面积的1/3左右,GDP仅占全国比重的1/40;西北各省的人均GDP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西北资源很丰富。从平等角度考虑,西北5省的GDP平均水平比较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排在全国后头。西北的公共服务水平和收入水平也很低。西北人才流失严重,也影响了经济发展。从长治久安的国家战略看,西部稳,则中国稳。西部的地位,不容忽视;西部的发展,岂能懈怠?只有共同富裕,才会演奏和谐的动人音符,才能实现科学发展的春天,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家有计划地在西部布局和建设的一批能源和工业项目,60年代和70年代的“大三线”建设等,在整体上已为西部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而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发展,国家也已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能集中财力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一石激起千层浪。2000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提出明确要求,西部大开发拉开了帷幕。此后,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这在全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布局中占有十分突出的重要位置。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一经吹响,迅捷在国内外引起轰动。一时间,西部人的激情被点燃了!在这历史性的机缘中,西部那蓄势已久的激情,那渴望倾诉的欲望,犹如黄河壶口瀑布一般,浊浪滔天,一泻千里。置身西部,西部之恋,西部性格,西部精神,西部景观,西部之魂,成了描写西部大开发的宏伟雄阔场景,成了酣畅淋漓的艺术表现手段。置身西部,大开发的宏阔场景,我们看到了西部人的汗珠在闪光,听到了西部正经历的变革变化激情诉说,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磅礴合力已从历史深处喷涌腾出,各族人民已在辽阔的西部点燃起富庶、繁荣的遍地烟霞……大开发,让西部成为中华民族激情、生命、个性、合力的熔炉,成为中国人自强不息和生命精神张力无限的“精炼场”。开阔的视野,沉雄的气势,炽烈的情感,豪迈的气度,壮美的风格,让世人深刻地领略到西部的风骨神韵!感受到西部蕴藏着的巨大潜力与活力!更看到点燃起西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中的无限激情!宁夏,作为西部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作为一个贲张血性的雄强民族生命之地,岂能不激情洋溢、彰显魅力?!





上一本:秦约诗文集 下一本:京都人生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黄河金岸的作者是艾克拜尔·米吉提,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