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不可巴望“好皇帝”:邵燕祥杂文自选集》收录了作者1979—1989年十年间的优秀随笔杂文,近90篇。这里有最酣畅的文字、最勇敢的呐喊、最精粹的传承、最真挚的情感、最冷静的思考、最清醒的坚持。 作者简介: 邵燕祥,生于北平的浙江人,是这座古城的第二代移民。1945年从日本侵略者的奴役下解放,进入中学,在热爱文学的同时向往革命。1949年革命胜利,以《歌唱北京城》《到远方去》两本诗集成为活跃一时的青年诗人之一。后在1957年“政治战线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中被打倒。1979年1月恢复政治名誉。开始在写诗的同时大写杂文随笔,后者数量上超过前者。80年代是他作品“遍地开花”的时期。邵燕祥在1957年前和1980年后,共有作品集80余种问世。其中包括《人生实录》《沉船》《人生败笔》《找灵魂》《邵燕祥自述》等。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朱铁志 有感001 一首宋代的讽刺诗005 切不可巴望“好皇帝”008 也是“可怕的现象”011 鲁迅“丑化”了阿Q吗?014 人是有尾巴的吗?019 议论安娜好022 公文选读025 “专案遗风”考029 “整人”诗活031 农民到大饭店订酒席034 打倒与骂倒038 批判“大批判”041 “娘打儿子”论044写在前面的话/朱铁志有感001一首宋代的讽刺诗005切不可巴望“好皇帝”008也是“可怕的现象”011鲁迅“丑化”了阿Q吗?014人是有尾巴的吗?019议论安娜好022公文选读025“专案遗风”考029“整人”诗活031农民到大饭店订酒席034打倒与骂倒038批判“大批判”041“娘打儿子”论044海阔天高说“文网”048说“寂寞”051想起了“文字论战的规则”054何物“大辩论”057鞭·马·人060“对号入座”好063夜读偶记066历史,是不能忘记的069读杨宪益同志入党消息072魔椅077向林则徐学什么079“饭苍蝇”之类081避暑山庄偶感084两个孟姜女087觉慧会不会变成高老太爷090好事怎么变成坏事?093也谈陋室096关于苍蝇的联想100建立“‘文革’学”刍议103论“七八年再来一次”106世无完人论110《三国》一锦囊114说“三不”117试谈“争鸣”120“粉碎”和“彻底否定”122漫谈“经典”125忽然想到“誓死”128旧城·名胜·公园131说“看客心理”134戴在臀部的纹章137堕落辨140小道消息论142哀沛人146说“笔杆子”149辟“龙的传人”151“窃国”者亦“窃钩”乎?154文人辨157家·家长·家长制159改换门庭162得罪165莫作怪168臣性170颂与骂173凑趣儿175论“看眼色”177说“刺激”180无可羡慕183评“民主到头”论192一个悄悄的预言196有感于“周恩来指示过”199一个杂文作者的困惑202猫的哲学207说偏激210闪念录214大题小做217这个与那个221为谭嗣同一辩226科学与吃饭229什么是悲剧234论好人与坏人237避席畏闻篇241好在哪里?258看悬棺261祸延祖宗264趣味逻辑266饕餮现象271梦醒后的启蒙274玷污了的词儿279中国还需要皇帝吗?282为新权威主义补充几条论据287为巴金一辩291喜读《王力病中答客问》294难得明白298说“瓜得”301忽发奇想306酒、火锅、糕点、元宵等等309《洗澡》读后312历史上的今天318回忆那时读《那时》321杂文作坊(四)325批判精神与杂文的命运332选编一套以反映新中国以来杂文创作整体状况的“大系”,无论对于整理资料、繁荣文学创作,还是对于研究文学史,推动文化建设,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王蒙 新时期文学的繁荣,杂文像短篇小说一样,起到了突出的引领作用。秦牧的《鬣狗的风格》、林放的《江东子弟今犹在》、牧惠的《华表的沧桑》等振聋发聩,至今令人难忘。《中国当代杂文精品大系》即将出版,这是一件从某种意义上说填补空白的工作。——王巨才 《切不可巴望“好皇帝”——邵燕祥杂文自选集》书摘:有感 读了报刊上登的张志新烈士的材料,百感交集。惭愧,钦佩,悲痛,愤懑……纷至沓来。 写不成诗,写不成文,只有一些没头没尾的、凌乱不成章的杂感。 面对着张志新同志的遗照,那似曾相识的面影模糊了,我却清清楚楚地看到:张志新的笔被夺去了,因为她正在奋笔疾书,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诚,满怀对党和国家命运的忧思,光明磊落地向党陈述自己的观点,披肝沥胆地向毛泽东同志提出自己的意见。然而她的笔被夺去了。 我又清清楚楚地看到,张志新的喉管被割断了,她被剥夺了就义前最后一次发言的权利,她被剥夺了一个共产党员在刑场上高唱《国际歌》的权利,她被剥夺了一个公民向党和祖国、向同志和亲人告别的权利。 我们的笔还在我们手里,我们的喉管并没有被割断,我们还能够书写,我们还能够发声,我们应该怎样运用这属于我们的珍贵的权利呢? 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有一条几千年来一以贯之的原则,叫作“为长者讳,为尊者讳,为贤者讳”。讳者,隐瞒也。张志新被割断喉管,则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里一项带现代色彩的凌迟手术。我不知道当时有人对此提过异议没有,而到要公布这一点的时候,阻力却来了。 对凌迟和屠杀共产党人的罪行,如果遮盖而不揭露,这究竟是为哪一家讳莫如深呢? 当我听到红领巾以稚嫩的童音表示要向张志新烈士学习的时候,跟我听到他们说向雷锋学习、向江姐学习时的感受很不一样。我震惊,我惊然,我感到说不出来的不是滋味,雄心里反复地翻腾着两句话,看来似乎矛盾的希望: 我希望有更多的更多的像张志新一样的同志; 我希望不再有像张志新一样的烈士,一个也不能再有! 我不希望再有任何一个忠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任何一个正直的爱国者,因为履行一个党员、一个公民的义务和行使其合法的权利,因为追求真理,因为关心国家大事,因为对党和政府的各级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而被以无产阶级专政的名义投入监牢,而被法院判决、党委批准,公开地或秘密地处死,即使死后平反昭雪,即使追认为革命烈士,即使受到表彰和纪念! 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有“五不怕”的革命精神。为了维护人民利益,为了坚持革命原则,不怕降级,不怕撤职,不怕离婚,不怕坐班房,不怕杀头,这诚然是可歌可泣的。然而,如果想方设法不让我们的同志在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度里因追求真理、坚持原则而坐牢和被杀,不是更好吗? 是的,假如张志新同志能够借助于民主与法制的庇护而不被杀害,不是更好吗? 我想,假如张志新同志还活着,今天一定会和我们一起思考:不止是号召人们为真理而斗争时要不怕死,而且探索怎样在党的领导下,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消除横亘在征途上的“死地”,使一切为真理而斗争的人们不再成为“自蹈死地”的牺牲。在粉碎了“四人帮”,进一步为实现“四化”开辟道路的今天,有条件也有迫切的必要来消除这些“死地”了。 鲁迅先生在受到攻击构陷时,曾经满怀激愤地说,他犯的是“可恶”罪。 张志新犯了什么罪?无非也是“可恶”罪。 林彪、“四人帮”不就是常以“可恶”罪杀人吗? 林彪、“四人帮”已经垮台了。正是因此,我们今天才得以为张志新烈士平反昭雪,公开表示我们的哀悼。 问题是,以“可恶”罪被杀或虽未被杀而已在可杀之列的,岂仅一个张志新? 以“可恶”罪杀人或陷入于可杀之列的,是否只有林彪、“四人帮”呢? 不是有人因为正确地批评了某省、某市、某地区以至某县、某公社的领导人,就身陷囹圄,迟迟不得翻身吗?批评对了的尚且如此,批评错了更无论矣。本来,共产党人对于党内和人民内部反对自己反对错了的尚且要团结,对于反对自己反对对了的难道不更该团结吗?何况批评与反对并不是等同的一回事情。但是,在党的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遭到无情践踏的时候和地方,某些当权者破坏党内外民主生活、破坏党纪国法的所作所为,与这些原则真是南辕北辙! 这些,有的已成为过去,要作为历史经验来总结;有的还是现实问题,应当加以现实的解决。 张志新同志不是徒有其名的共产党员,她如果还活着,我相信她关心的绝不是个人的平反昭雪,而是健全党内生活的制度和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改进党风特别是领导作风。她如果死而有知,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好,她也会死不瞑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