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录有谣曲16篇,采用中日对照的形式。其中既有申非译本中已有收录的曲目,如《高砂》《熊野》《隅田川》《砧》《道成寺》,也有对从未在中国译介过的谣曲的尝试;既有《东方朔》《杨贵妃》等中国读者可能更感兴趣的唐事能(中国题材的能),也有《砧》这样、主人公虽非唐人、其背后却隐藏着《汉书》中的苏武故事和捣衣的汉诗素材的能,更多的还是讲述日本本土故事的曲目。六名译者在秉承“接近原文原作”的统一原则的前提下,在译法和文风上又各有千秋。对读者来说,无论是对同一谣曲的前后两个版本的对照、还是在不同译者间的比较,或是对谣曲本身的单纯鉴赏与了解,本书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 作者简介: “能”的集大成者,不仅是优秀的演员,还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并为后世留下了《风姿花传》、《拾玉得花》等众多经典的能乐理论著作。世阿弥十分重视剧作在演剧艺术中的作用,他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提出“种、作、书”三道,即题材、结构、语言不可缺一的编剧理论,确定了“序、破、急”五段结构的基本原则。世阿弥编写的能剧脚本(谣曲),相传百首。 目录: 目录: 怎样阅读谣曲(谣曲导读)丁曼001 凡例康燕玫译011 高砂康燕玫译003 东方朔丁曼译037 清经丁曼译057 敦盛丁曼译079 松风韩军译101 熊野韩军译127 杨贵妃王冬兰译155 羽衣王冬兰译177 井筒王冬兰译195 绫鼓王冬兰译215 隅田川韩军译235 砧王冬兰译263 目录: 怎样阅读谣曲(谣曲导读)丁曼001凡例康燕玫译011高砂康燕玫译003东方朔丁曼译037清经丁曼译057敦盛丁曼译079松风韩军译101熊野韩军译127杨贵妃王冬兰译155羽衣王冬兰译177井筒王冬兰译195绫鼓王冬兰译215隅田川韩军译235砧王冬兰译263道成寺王宜瑗译285弱法师王宜瑗译323海人丁曼译349石桥康燕玫译375谣曲专用词汇释王冬兰译391前言怎样阅读谣曲(谣曲导读) 丁曼 同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能、人形净琉璃、歌舞伎,都是日本的传统戏剧,其中以“能”的历史最为悠久。当特指“能”的剧本时,又称为“谣曲”。通常认为,“能”于14世纪中叶发展成熟。那时各座(剧团)之间为了获得统治阶层——足利将军的支持,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情景。在这一时期脱颖而出的,就是今天“能”的历史上不得不着墨提及的——观阿弥、世阿弥父子。观阿弥(1333—1384),名清次,他向原本擅长“物真似”(模仿)的大和猿乐中,加入了当时流行的“曲舞”(合鼓而唱、持扇而舞的表现形式),并因此而成功,赢得了将军的喜爱与支援。其子世阿弥(1363?—1443?),功勋更是超越其父,是“能”的集大成者。世阿弥不仅是优秀的演员,还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并为后世留下了《风姿花传》《三道》《花镜》《拾玉得花》等众多经典的能乐理论著作。此外,为了迎合贵族、武士阶层,博得将军的喜爱,世阿弥将“能”发展成为“幽玄”的高雅艺术。本书收录的《高砂》《敦盛》《砧》等曲,均为世阿弥所作。观世元雅(1394?—1432)是世阿弥的长子,出身梨园世家,自幼才华横溢,可惜英年早逝,客死他乡。本书收录的《隅田川》是元雅的传世名曲,其中千里寻子、痛失爱子的母亲的心境,俨然就是世阿弥痛失元雅后的如实写照,让我们不得不为其戏剧性而惊叹一声——人生如戏。观世小次郎信光(1435—1516),是世阿弥的侄儿、后为世阿弥养子的音阿弥之子。金春禅竹(1405—1470?),世阿弥之婿;金春禅凤(1454—1520?)为禅竹之孙。 本书共收录有谣曲16篇,采用中日对译形式,每个剧目的中文译文后附日文原文。其中既有申非译本中已有收录的曲目,如《高砂》《熊野》《隅田川》《砧》《道成寺》,也有对从未在中国译介过的谣曲的尝试;既有《东方朔》《杨贵妃》等中国读者可能更感兴趣的唐事能(中国题材的能),也有《砧》这样、主人公虽非唐人、其背后却隐藏着《汉书》中的苏武故事和捣衣的汉诗素材的能,更多的还是讲述日本本土故事的曲目。六名译者在秉承“接近原文原作”的统一原则的前提下,在译法和文风上又各有千秋。对读者来说,无论是对同一谣曲的前后两个版本的对照、还是在不同译者间的比较,或是对谣曲本身的单纯鉴赏与了解,本书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