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味道》中作者用散文化的笔触记录了关于海的趣闻趣事,内容虽然是对大海的叙述,但归根结底作者是写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因为作者从小在海边长大,对大海的种种记忆已经根植在作者内心深处,所以作者把人物和故事放在了海里。读来不仅文字优美,且有心灵的感悟。 在本书中,他对海的描写独树一帜:他笔下的海已不是作为一般意义上的舞台背景出现,而是将大海景观和人物刻画融合在一起,海成了活生生的人物,成为一种壮美的有灵性的艺术形象。 作者简介: 邓刚,中国作协全国委员,辽宁省作协副主席,大连市文联副主席及作家协会主席。发表小说《心里的鲜花》《刘关张》《八级工匠》《阵痛》《迷人的海》。近年创作出版长篇小说《山狼海贼》《绝对亢奋》。作品还改编成影视剧本多部并译成多国文字。 目录: 目录: 前言:人类的趁“爱”打劫 海趣8题 龙兵海豚 顽固的胖头鱼 秀才黑鱼 浪漫的悲剧三部曲 远去的“相公鲨” 蛤蜊搬家 创造“性”福的斑海豹 浪涛中的虎狼 鲅鱼食抢滩 水下拳击手 感谢海参 鲍鱼啊鲍鱼 目录: 前言:人类的趁“爱”打劫 海趣8题 龙兵海豚 顽固的胖头鱼 秀才黑鱼 浪漫的悲剧三部曲 远去的“相公鲨” 蛤蜊搬家 创造“性”福的斑海豹 浪涛中的虎狼 鲅鱼食抢滩 水下拳击手 感谢海参 鲍鱼啊鲍鱼 美丽的坏蛋更坏蛋 翻车鱼的幽默 牙鲆鱼的狡黠 乌贼之贼 丑陋的慈母 海凉粉 龙凤相斗 老道的海龟 抹香鲸 蓝鲸 一柄鱼叉刺下去…… 《海的味道》是著名作家邓刚先生最新在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散文集。邓刚是从大连走向全国的有影响的著名作家,向以写海洋题材的小说作品见长,他以中篇小说《迷人的海》一举成名,为中国文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海风。一系列带着海腥味的作品,让邓刚相继登上了全国优秀中篇和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台,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坛的独特地位,邓刚也因此被读者和评论界誉为“中国的海明威”。 而《海的味道》则是邓刚少有的散文体海洋文学作品。在本书中,他对海的描写独树一帜,他笔下的海已不是作为一般意义上的舞台背景出现,而是将大海景观和人物刻《海的味道》是著名作家邓刚先生最新在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散文集。邓刚是从大连走向全国的有影响的著名作家,向以写海洋题材的小说作品见长,他以中篇小说《迷人的海》一举成名,为中国文坛注入了一股新鲜的海风。 一系列带着海腥味的作品,让邓刚相继登上了全国优秀中篇和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台,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坛的独特地位,邓刚也因此被读者和评论界誉为“中国的海明威”。而《海的味道》则是邓刚少有的散文体海洋文学作品。在本书中,他对海的描写独树一帜,他笔下的海已不是作为一般意义上的舞台背景出现,而是将大海景观和人物刻画融合在一起,海成了活生生的人物,成为一种壮美的有灵性的艺术形象。例如,文中一种名叫“下锅烂”的海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锅烂是一种海藻菜,顾名思义,这种海藻只要下到锅里就熟了……下锅烂比一般的海藻菜叶小并薄,相比其它绿色的海藻菜,却是一种很悦眼的嫩绿色。这么脆弱的东西却只在冬天里长,而且天越冷才越长得旺,味道也越鲜。这真是个奇迹。隆冬时节,寒风呼号,灰白色的天,土黄色的地,一派死气沉沉,连长青的松树也象蒙上了一层灰。然而,在浪头翻滚,冰雪覆盖的海滩上,一片片鲜嫩的下锅烂,犹如绿色的绸缎,在寒冷的波涛里,轻柔地摆动。远远看去,似春天的嫩草一样可爱。从礁石上往下采摘下锅烂,绝非易事,蹲在冰冷的水湾里,用冻得红肿的手指头一点点从礁石上往下揪。揪一会儿,手指就冻得猫咬似的痛。男人的手指粗,揪下锅烂全是笨蛋,用力气不小,却往往抓空。渔村里的女人都是揪下锅烂的高手,在退潮后一大片绿色的海滩上大显威风。她们弹钢琴般的细手指,像个尖锐的小耙子,剃发般在礁石上刷刷揪着,一潮揪一大柳筐竟然毫不费事。渔村里的妇女赶海时往往都带着孩子,她在前面拐着筐子揪得热火朝天,跟在后面的孩子却冻得哭咧咧的,因为小手冻僵了,手指勾勾着伸不开,痛得不行。母亲就回过头来用嘴含着孩子冰硬的小手指头,吮咂了一阵,缓过热来,便喝斥着说……干吧,冻过劲儿就好了!果然,孩子的小手渐渐冻麻木,不再感觉到痛了,也能刷刷地揪下一些下锅烂来。其实辽东半岛的打渔人就是靠这种“冻过劲儿就好了”的精神,支撑着一代代家业。海菜是海边人的命根子,海菜饼子,海菜包子,海菜粥……三年灾害那阵,不知救了多少人的命。那年头,连八、九十岁的老人也战战抖抖地拄着拐杖下海,老老少少撒豆般铺满海滩。大家拼命地揪呀,拽呀,一潮一潮,成千上万筐海菜拐出了海滩。可是你再回头一看,海滩上依然是鲜绿的一片。有人说下锅烂通人性,它知道人们在挨饿,需要它,就使劲地长,把营养献给人们。有一年赶上特大寒流,冰雪遮天盖地,正在飞涌的浪涛也突然被冻凝在半空,行成一道道固体的白色浪峰。我望着连天的冰雪,心里猛然一动,下锅烂冻完了吧?我跑向海边,到处是一片银白色的冰雪,确实什么也没有了。我捡起一块卵石,使劲去砸冰茬,砸了好一会儿,陡然,在那坚硬的冰层里,闪出一片淡淡的绿光。望着顽强向上伸展的叶片,我不由得肃然起敬。不难看出,它是在水中摆动漂浮时而突然被冻住的,所以,还保持着轻柔的身姿。我急急忙忙地刨碎冰块,盎然的绿色愈发鲜艳。我小心翼翼地捧出下锅烂与冰茬凝结在一起的冰块,细细观赏着雪白冰面上的僵硬叶片,犹似观赏一块远古的植物化石。看到如此新鲜却被冻固的生命,我仿佛第一次准确地明白了什么是悲壮。我以为下锅烂被冻死了,只是冻得太突然没来得及枯黄而已。但第二天艳阳高照,冰雪消溶时,下锅烂竟然又在浪波里翩翩起舞了。那绿色的小尖尖,像无数柔软的小手,随着海浪的节奏打拍击掌。渔村一个长辈爷爷对我说,他小时候赶上一次更特大的寒流,鱼儿冻成了棍,牡蛎冻凸了盖,蛤蜊冻碎了壳,海参冻成了冰蛋蛋。可下锅烂没事,这东西命大,越冻越兴旺!”文字的内容虽然是对大海的叙述,但归根结底作者是写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作者从小在海边长大,对大海的种种记忆已经根植在作者内心深处,所以作者把人物和故事放在了海里。作者在书中以不同的主题侧面展示了海洋世界中活泼有趣的生物群体。在作者笔下,一个个海洋生物跃然纸上,以拟人化的性格特征唤起了读者的亲近感。例如,讲述可爱的海豚时,作者写道:海豚最大的特点是喜欢过“集体”生活,有时数百只海豚共同生活在一起,前进时排成浩浩荡荡的队伍,所以形成“过龙兵”的壮观气势。在偌大的海洋里,海豚具有超级的团结力量,超级的“群众智慧”,超级的相互关爱。最让人感动的是它们对下一代的爱,这绝对超过人类最伟大的母爱。因为人类的母爱是有条件的,就是爱自己的儿女,而对别人家的儿女,就要大打折扣了。然而海豚却不然,母亲对自己的儿女和对其它海豚的儿女,全都一视同仁。群体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保护溶合着浓浓的情感,但对下一代,也就是对小海豚,爱得几乎就感天动地,只要是小海豚有危险,所有的海豚都会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抢救;任何一个小海豚出现不舒服的症状,哪怕游动的节奏稍微慢一拍,都会被父母及众多的叔叔阿姨们投以高度的关注。由于海豚只要生病或受伤,最常见的情况就是不能浮到水面上呼吸,所以,众多海豚用头将垂危的海豚顶出水面呼吸,这是海豚队伍中最多也最常见的抢救方式。用脑袋顶着同伴浮出水面,是相当艰难劳累的动作。所以大家就排队换班,轮流上前顶替,甚至连顶多天,完全像在水面上架起一张病床,直到垂危的海豚苏醒痊愈。可一旦抢救无效,海豚们却特别珍重死去同伴的尸体,绝不允许其他海洋动物跑过来撕咬吞噬。为此,会有更加众多的海豚簇拥着死去同伴的尸体,像守灵一样长达10多天,直到尸体开始腐烂而不会被其他动物前来撕咬为止,从人类的角度来看,这无异是悲壮的葬礼。小海豚不幸病故,母亲绝对就疯了一样将死去的孩子顶出水面,一定要它重新呼吸。有时一个母亲连续多天顶着孩子的尸体,并为此停止觅食,直到自己因饥饿劳累衰竭而死。据水族馆的人士说,一旦小海豚死去,母海豚会奋不顾身地设法让小海豚复生。工作人员为了保护母海豚,必须尽快将小海豚的尸体打捞起来,可没想到却如此艰难,母海豚千方百计地护着小海豚,勇猛而灵巧地避开试图靠近的工作人员,有时这样的游击战进行多天,令工作人员大为劳累而大伤脑筋,不得不与海豚母亲展开长久的耐力比赛。《海的味道》环保主题贯穿始终,行文充满男子汉的豪爽和魅力,然而细节描写却十分地细腻,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描写多用拟人手法,写海洋动物、生物,又多与人相联系,写海洋资源,也写环境忧思。“茫茫的大海那样浩大无际,那样神秘莫测。但有了规律,有了经验,她就变得窄小而一目了然;成千上万的海洋生物本来是那样神奇精灵,那样腾跳飞跃,但有了爱情,有了浪漫,它们就变得呆傻可笑并软弱可擒。人类永远不满足现状,尽管他们的智慧会使动作敏捷的乌贼排着长队钻入人造洞房,会使活蹦乱跳的鱼虾老老实实地游进渔网,然而他们永远不会因此而停止不前。人类正在发挥更高超的聪明才智,让整个大海变得乖孩子一样听话。只要人类需要,那些鲜美的鱼虾就会自动飞进厨房飞进油锅飞进餐桌飞进汤盘里。人类确确实实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因为这个世界最终只剩下人类自己了。”这样动人心魄的文字令人在阅读中享受,在享受中深思,在深思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和思想内涵。(本文作者:郭瑛 )下锅烂是一种海藻菜,顾名思义,这种海藻只要下到锅里就熟了……下锅烂比一般的海藻菜叶小并薄,相比其它绿色的海藻菜,却是一种很悦眼的嫩绿色。这么脆弱的东西却只在冬天里长,而且天越冷才越长得旺,味道也越鲜。这真是个奇迹。隆冬时节,寒风呼号,灰白色的天,土黄色的地,一派死气沉沉,连长青的松树也象蒙上了一层灰。然而,在浪头翻滚,冰雪覆盖的海滩上,一片片鲜嫩的下锅烂,犹如绿色的绸缎,在寒冷的波涛里,轻柔地摆动。远远看去,似春天的嫩草一样可爱。 从礁石上往下采摘下锅烂,绝非易事,蹲在冰冷的水湾里,用冻得红肿的手指头一点点从礁石上往下揪。揪一会儿,手指就冻得猫咬似的痛。男人的手指粗,揪下锅烂全是笨蛋,用力气不小,却往往抓空。渔村里的女人都是揪下锅烂的高手,在退潮后一大片绿色的海滩上大显威风。她们弹钢琴般的细手指,像个尖锐的小耙子,剃发般在礁石上刷刷揪着,一潮揪一大柳筐竟然毫不费事。渔村里的妇女赶海时往往都带着孩子,她在前面拐着筐子揪得热火朝天,跟在后面的孩子却冻得哭咧咧的,因为小手冻僵了,手指勾勾着伸不开,痛得不行。母亲就回过头来用嘴含着孩子冰硬的小手指头,吮咂了一阵,缓过热来,便喝斥着说……干吧,冻过劲儿就好了!果然,孩子的小手渐渐冻麻木,不再感觉到痛了,也能刷刷地揪下一些下锅烂来。其实辽东半岛的打渔人就是靠这种“冻过劲儿就好了”的精神,支撑着一代代家业。 海菜是海边人的命根子,海菜饼子,海菜包子,海菜粥……三年灾害那阵,不知救了多少人的命。那年头,连八、九十岁的老人也战战抖抖地拄着拐杖下海,老老少少撒豆般铺满海滩。大家拼命地揪呀,拽呀,一潮一潮,成千上万筐海菜拐出了海滩。可是你再回头一看,海滩上依然是鲜绿的一片。有人说下锅烂通人性,它知道人们在挨饿,需要它,就使劲地长,把营养献给人们。有一年赶上特大寒流,冰雪遮天盖地,正在飞涌的浪涛也突然被冻凝在半空,行成一道道固体的白色浪峰。我望着连天的冰雪,心里猛然一动,下锅烂冻完了吧?我跑向海边,到处是一片银白色的冰雪,确实什么也没有了。我捡起一块卵石,使劲去砸冰茬,砸了好一会儿,陡然,在那坚硬的冰层里,闪出一片淡淡的绿光。望着顽强向上伸展的叶片,我不由得肃然起敬。不难看出,它是在水中摆动漂浮时而突然被冻住的,所以,还保持着轻柔的身姿。我急急忙忙地刨碎冰块,盎然的绿色愈发鲜艳。我小心翼翼地捧出下锅烂与冰茬凝结在一起的冰块,细细观赏着雪白冰面上的僵硬叶片,犹似观赏一块远古的植物化石。看到如此新鲜却被冻固的生命,我仿佛第一次准确地明白了什么是悲壮。 我以为下锅烂被冻死了,只是冻得太突然没来得及枯黄而已。但第二天艳阳高照,冰雪消溶时,下锅烂竟然又在浪波里翩翩起舞了。那绿色的小尖尖,像无数柔软的小手,随着海浪的节奏打拍击掌。渔村一个长辈爷爷对我说,他小时候赶上一次更特大的寒流,鱼儿冻成了棍,牡蛎冻凸了盖,蛤蜊冻碎了壳,海参冻成了冰蛋蛋。可下锅烂没事,这东西命大,越冻越兴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