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生命线上的奇迹


作者:王鸿鹏     整理日期:2015-01-29 15:17:53

《生命线上的奇迹》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全书分为十章。它以豪迈的气势、饱满的激情和诗意的表达,描绘了一幅金沙江奇美神奥的人文生态风情画,展示了一帧中国实施西部水电能源大开发战略的进军图,谱写了一曲实践版的“群众路线工作法”的赞歌。《生命线上的奇迹》讲述了云南绥江县6万移民群众为支援国家开发金沙江、建设向家坝不得不告别世代生息的家园而举城搬迁的动人故事。它以对现实的高度关照,直击当下中国最敏感的社会神经:党群政群干群关系。亲情乡情、利益取舍、人性本能在纠葛的交错中挣扎;梦想与现实、官方与民间、政府与企业在矛盾的冲突中博弈。作品跌宕起伏、波澜纵生,犹如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现代生活剧。《生命线上的奇迹》具有强烈的主题意识和哲理思辨性。通过“群雕像”的塑造和呈现,从不同维度赞美绥江人以高尚的家国情怀和坚韧执著的“纤夫精神”破解一个个难题,创造一个个奇迹;在创新“群众路线工作法”的实践中,诠释了“走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这一执政理念。作品具有鲜明的人民主体性,是一首歌颂基层干部群众、昂扬时代精神的主旋律。
  作者简介:
  王鸿鹏山东鱼台人,研究生学历;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山东作协会员,济宁市委宣传部干部。1976年入伍。曾服役于空六军(唐山指挥所)、航空兵24师;中校军衔。先后毕业于空军工程大学领航学院、空军预警(雷达)学院、空军指挥学院。1997年转业。历任济宁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科科长、市委对外宣传(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毕业于省委党校在职干部研究生班、中国传媒大学全国外宣干部进修班。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有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等。获奖及代表作主要有《共和国的天空》、《“蓝沙”浮出水面》、《压不弯的脊梁》、《神奇的蓝天骄子——八一飞行表演大队改装纪实》、《神警迷案》、《十三亿人乐了——中国医改新模式》、《中国医改先行者》等。曾获空军“特约记者十佳”、山东省“业余记者十佳”称号。
  目录:
  序枕着长江浪畔的思乡梦/何建明·001
  序曲这一天·004
  第一章一张白纸上的风云际会·013
  1.揭秘尘封史
  2.“封库令”激波
  3.金沙江夜话
  4.凤池坝“论箭”
  5.白纸上画画
  6.洋屁孩“骂娘”
  7.绥江的“国际版”
  第二章挺进奇美神奥的江峡“王国”·063
  1.三峡的一块“心病”
  2.进军金沙江序枕着长江浪畔的思乡梦/何建明·001序曲这一天·004第一章一张白纸上的风云际会·0131.揭秘尘封史2.“封库令”激波3.金沙江夜话4.凤池坝“论箭”5.白纸上画画6.洋屁孩“骂娘”7.绥江的“国际版”第二章挺进奇美神奥的江峡“王国”·0631.三峡的一块“心病”2.进军金沙江3.魔力“大道”4.一个家族神秘消失5.永恒的血脉6.铁血诗意金沙魂7.三代船长的传奇8.迷人的“王国”生命线上的奇迹第三章砂场“情歌”成为战幕拉开的前奏曲·0951.阴差阳错一大“怪”2.自家“闭门羹”3.烈酒引爆“战火”4.绥江移民第一户5.小花猫“救场”6.砂场变“情场”7.一声“书记”两行泪第四章踏波平浪“拉纤”路上风采录·1251.何物为“亲情”2.“共产党就这样!”3.当“亲情”成为文化4.我们的徐二姐5.永远的刘三姐6.“屁股”两边坐7.“挂钩包户”一家亲第五章风乍起金沙江波澜不惊·1611.风起青萍之末2.“偶然”成为导火索3.立场决定“底线”4.亲情拯救危机5.宝贝紧急“迫降”6.逃脱日记7.亲情到永远第六章命运共同体的超级能·1891.金山寺赌咒2.反思就是“清醒剂”3.青春绽放绚丽4.“亲情处方”穿越心墙5.账本上的家国情怀6.“30+30”年之悟第七章高原铁军挥师亮剑云飞扬·2131.呼唤与托望2.谁敢横刀立马3.临战协奏曲4.“诚信就是形象”5.“作战地图”历险记6.抵押“乌纱帽”7.扬威剑出鞘前言序
  枕着长江浪畔的思乡梦
  何建明
  远古的人类史上的迁徙一般是由自然因素所致,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移民则成为一种民族和民众互动的活动,当然,战争及自然灾害还有国家的变迁,都是人类大迁徙的重要序  枕着长江浪畔的思乡梦何建明远古的人类史上的迁徙一般是由自然因素所致,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移民则成为一种民族和民众互动的活动,当然,战争及自然灾害还有国家的变迁,都是人类大迁徙的重要原因,每一次大迁徙,关乎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民众的生存与幸福自然深受其影响。因此,关注和记录任何一次大迁移,都有重要的意义。作家王鸿鹏的《生命线上的奇迹》记录的是中国南方边城绥江县的水利移民迁徙,同样是超乎其本地意义的一件大事。地处云南与四川交界的绥江,是长江东转的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此处山峦起伏,坡陡谷深,风景格外迷人。不只如此,绥江位于中国大西南,蕴含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国家实施大西南水电能源开发战略,是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转变能源结构的一项举措。我们知道,处在改革发展中的中国,经济发展高歌猛进,人民生活追求高质量的梦想越发丰富,而资源消耗剧增,使得我们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资源消费大国。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步耗用,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面临种种急需解决的难题。如何更好地发展能源,缓解煤炭发电的压力,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西南丰富的水能使我们找到了一条新途径:发展水电工程。建设向家坝水电站便在其中。“高峡出平湖”,现在建设一个水电站技术上已经不算最大的难题,移民成了重中之重。“舍小家,为大家”,当国家使命的指挥棒举起时,我们不应该指责当地人缺少“全局意识”,其实更应该关注和同情他们这一特殊群体的命运。自古讲“落叶归根”,如今让他们离开几辈子的根,内心的复杂与情感外人是不能同等体会的。这不仅仅是一次生存地点的迁移,更是一次感情和命运的迁移。这不禁让我又想到了三峡大移民的情景。经历过当时移民采访的我,亲眼目睹了百万库区人民大迁徙过程中诸多感人和辛酸的心理历程,甚为可歌可泣。而这一次,轮到了绥江人。能不走吗?绥江人不愿舍弃自己的家乡梦,但经历规划建设后的新绥江在等着他们,而且肯定会更好。我们应该感谢这些可爱可敬的百姓,还有绥江的干部们。绥江人民可以有牢骚,有埋怨,有悲情,但是在国家和个人利益的抉择面前,他们做得斩钉截铁,毫无犹豫,且荡气回肠。正如书中所说的,绥江肩挑溪洛渡和向家坝两个巨型水电站,是云南水电开发史上第一个全新建成的县,正是依托了电站发展的好时机,因而又被人们称为“机遇绥江”。绥江人明白这个道理,这关乎全县的发展和子孙万代的福祉。好,搬!他们成为了这个“水电王国”里的先行者和奉献者。在整个移民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关注一些隐藏其后却贯穿其中甚至会常遭误解和怨恨的人,那就是移民工作者。国家大计的执行者,人民利益的协调者,事无巨细的辛劳者,他们在充当着多种角色。安置、补偿、说服、挨骂,他们的苦是无人诉更无人听。上级要进度,百姓要利益,还常常被当作“百姓践踏者”挨到骂声,委屈自知。我更想在事过境迁后去探究埋在他们心底的痛和苦,“一声两行泪,路边百迁徙”,这泪有一半是属于移民工作者的,只不过他们的泪留在心里。“群众路线”在这些人身上,是每天步履途中必须完成的征程。好在如今人们已在建成后的新绥江城里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生活。这座拔地而起的美丽新城,它很美,也很坚固,就像绥江人民的骨质,也像大家的风貌,属于顶天立地又婀娜多姿。更可贵的是它所呈现的精神光芒,特别绚丽和壮丽。这一切,《生命线上的奇迹》进行了全方位、立体的展示。我们应该感谢作者,以高山俯视的宏观把握,情感叙述,及气势豪迈和力透时空的笔锋,用诗意般的文字展现出了一幅生动美妙的绥江行走图,让我们认识了水电的重要性,认识了移民工作者的辛劳,更认识了当地可敬可爱的百姓。尤其可贵的是,作者通过绥江的十年移民路,向我们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成功的一个理念:走群众路线才是真正的生命线。对于移民干部,群众路线是他们每天步履途中必须完成的征程。正是在这条生命线的征程上,绥江人以闪烁时代光芒的纤夫精神,创新了群众路线工作法,其本身就有很多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意义。绥江就这样因为一个水电站而改变了它的步伐。而且这个步伐会越走越好。金沙江上的向家坝水电站,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富强。绥江的移民,关乎6万绥江人的命运,关乎水电工程的成败,关乎老百姓的幸福安康。国家民族的富强、人民百姓的幸福安康,这不正是中国梦的最终所向吗?绥江在飞速地向前发展,绥江人民也继往开来地在一步步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生活。绥江的梦,就是中国梦,更是这片土地上父老乡亲们的梦。文学常常表达的是一种情感与精神。文学记录一个地方的历史,更多的也是表达了一个地方民众和执政者的情感与精神风貌。作家对绥江迁徙的文学记录,实现的正是这种效果。我们期待更多的人了解绥江这片土地,并能亲自去那儿感受一下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的魅力。注:序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当代著名作家序曲这一天这注定是一个无法抹去的日子,在百年绥江的历史节点上,在人们铭刻于心的记忆里……这一天,6万绥江移民告别家园——坐落在金沙江边的一座古城,还要亲手毁掉她,永久地沉封江底。这一天,6万绥江移民喜迁新居——矗立在云梯山上的一座现代新城,绥江人亲手建造的,中国现代化城镇的升级版……这些年,只为这一天。这一切,只为这一天。这一天,绥江人期待了很久,却又觉得来得这么快。这一天,是公元2012年5月21日,星期一,农历四月初一。大伯娘查过黄历:婚丧嫁娶,入宅动土,祈福祭祀,皆宜——这一天,是个好日子。大江凌绝壁,小溪生云烟。太阳光穿过乌蒙大峡谷从金沙江面上伸过手来,怜悯地抚摸着饱经沧桑的绥江古城,应该让她寿终正寝,在熟睡中永远地休眠,悄悄地沉没——带着历史的烟云、命运的悲怆、辉煌的喜悦、未来的憧憬……但是,她在几万人的躁动中一夜未眠。水井湾的泉水流淌了一夜,吊角楼上的灯光亮了一夜,河坝街上的铁匠铺叮当了一夜,碾子湾的炒糯米糖果果芬芳了一夜,老黄桷树上的金沙雀儿鸣叫了一夜,金沙江上的渔火闪烁了一夜,金山寺里的香火旺了一夜……绥江人折腾了一夜。黎明时分,沸腾了,大搬迁开始了。人们收拾起所有家当,打包装箱,沿着布满青苔的石砌小巷,搬出院坝,聚集到文化广场、横街两侧、凤池路两旁……在喜洋洋的乐曲中,在鞭炮噼里啪啦的炸响中,在大人小孩的欢笑声中,在鸡飞狗跳鸟儿的鸣叫中……男女老少,人山人海。裸着背的男人,袒着肩的女人,光着屁股的孩子,裹着白帕或青帕的老人;背着,拉着,抬着,扛着;开着车,坐着车;大货车,小汽车,摩托车,手推车……所有的工具,所有的方式。人们从老城出发,像金沙江汛期的潮水一般沿着坡道涌向新城。金沙江奇石协会的“牛人”王远才、蒋富银等几位奇石玩家却犯了愁,他们围着自己院子里一大堆金沙江奇石急得团团转,不知如何才能搬到新城去。这是多年的心血啊!不少在国内获过大奖,有的价值连城,可谁也舍不得卖。你不晓得,以后再想到江中捡块石头那是不可能的了,每一块奇石都是金沙江的“限量版”甚至是“绝版”了。他们要把金沙江的精美与神奇带到新城,永远地展示给后人。最风光的,是那40户首期搬迁的移民代表,他们披红戴花,坐上县政府早已为他们备好的大卡车,拉上家当,第一批进入新城,参加在B区龙腾大道上举行的搬迁入住仪式。巨大的空飘气球在新城上空踮起脚尖向他们招手致意,欢快激情的音乐从几公里外的仪式现场隐约飘来,向他们发出热情甜美的呼唤:哎——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怎么?咱真的要走了?家,就这样没得了?家是什么?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家是生命的根基,家是血脉的承传,家是生活的港湾,家是希望的沃土。咱中国人,家在哪儿,人在哪儿;家在哪儿,心在哪儿。家,是一杯茶,你泡得越久味越浓;家,是一个你离她越远她越近的地方。家啊,家……中国人,恋根。这个时候,绥江人才品出家的味道。当搬迁的人们回望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时,突然,一种离别愁闷的伤感像无数只毛毛虫噬咬着心头,乔迁新居的欢欣迅速被离别的伤感稀释得无影无踪。人啊,没有了才知道珍贵,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一位中年妇女兴奋地坐进驾驶室,当她探出头来,向路旁欢送的人群致意时,苦笑的脸庞上不觉中流下两行泪……幸福中弥漫着痛苦,欢乐中夹带着悲伤,绥江人的心绪像金沙江的水莫名其妙地变幻着,交织着,撕扯着,挣扎着……此时,在绥江古城,数百名不同族氏的男女老少分别在禹帝宫、万寿宫的旧址前跪下来,这是500年前“湖广填川”时的遗迹。禹帝宫是湖广移民建的会馆,万寿宫是福建移民建的会馆。他们哪会想到,500年后,他们的子孙会步其后尘——成为移民(尽管有本质的区别),在这个同乡聚会的地方,向他们做最后的谒拜。一位老婆婆牵着一群娃娃来到一棵千年黄桷树前,点烛,上香。“娃儿们,跪下,给干爹磕个头哩!保佑娃儿平安。”她望着系满红丝带、挂着童子衣的古树不停地祷告着……移民代表的搬家车队整装待发,中城镇党委书记周开江突然接到兴汶社区书记刘正英的电话:水运公司参加搬迁仪式的几位移民代表一大早不见了,其中,吴明法家里的东西一点没拾掇,他妻子身体不好,也不晓的老吴去了哪里,说是今天不搬了。周开江一听,头上立马急出汗来。都是预先安排好的,仪式结束后,昭通市领导还要到各家看望、慰问,这一整,把程序全搞乱了。他一边向负责现场总协调的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文南星报告,一边赶过去。文南星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咯噔一下。新县城的搬迁启动仪式结束后,领导们还要赶到南岸镇参加新集镇搬迁启动仪式,移民代表搬迁车队如果不能按时到达,整个方案都会乱套。而此刻,云南省有关部门、昭通市四套班子、三峡公司、中南院、华东监理和云南建工的领导悉数到场。如果今天的启动仪式不顺当,后面的工作说不定还会冒出什么鬼泡来。问题的关键是,这些移民代表到哪里去了?干啥子去了吗?莫不是……几天前,还有人因为搬迁补偿的事要聚集上访。县移民维权组组长、原政协主席王惠银带着移民干部挨家登门做工作,最终说服了大家,平息下来。今天的仪式上可别出了岔子呀!文南星越想心里越不踏实,打电话向王惠银了解情况,王惠银让她尽管放心,移民们表态很明确,不管给不给补偿他们都不会要了,就算支援向家坝建设了,移民的情绪比较稳定。王惠银话是这么说,心里还是不踏实,他匆匆赶到仪式现场,看到几户原打算上访的移民规规矩矩站在移民方队里时,心中一阵感动,多好的老百姓啊!后来,王惠银说:“仪式一结束,他们默默地离开了。不是干部有能耐,而是群众能忍耐。为了支援国家大项目建设、顺利搬迁,他们不再计较。”那几户移民代表究竟哪儿去了?正当文南星考虑如何采取补救方案时,总指挥、县委书记杨淞陪着出席仪式的上级领导和各方嘉宾进入现场,乐呵呵地叫住她,问:“文嬢嬢,今天就看你的喽!咋个样子了?关键时刻不要掉链子哟。”尽管杨淞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神采,可那泛红的双眼却流露出连日操劳的疲惫。这位豪爽的彝族哥一向坚定果断、作风干练,他要求今天的仪式利利索索,决不能出现任何差错。“要得要得,书记放心。今天你是主角,没的说。”





上一本:“80后“写作与中国梦 下一本:批评的准备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生命线上的奇迹的作者是王鸿鹏,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