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无须讨好世界,且让自己欢喜: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疗愈师


作者:廖玮雯     整理日期:2015-01-27 15:36:54

"本书从事业、爱情及其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探讨如何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爱自己爱的人、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以及如何与焦虑、抑郁、悲伤、孤独等负面情绪相处,如何寻找更为积极的方式与态度应对成长过程与生命本身必须应对的困境与麻烦。
  作者的心理咨询师身份和专业素养让这本书充满哲学思辨与积极心理学的味道。相信这本书能够陪伴读者寻找成长与改变的可能和契机,找到自己生命中的幸福与快乐。
  "
  作者简介:
  "廖玮雯
  80后,心理咨询师,片刻App人气作者。
  近年通过自媒体发表多篇感悟文章,被多家网站、知名微博、微信公众号转发,深得年轻人的喜爱。作为一名乐观积极、充满求知欲的心理咨询师,乐意通过思考与学习和大家一起从混沌迷茫走向豁然开朗。"
  目录:
  "
  目录:
  
  Part1
  择我所爱,且随我心
  1.干点没用的事,做个没用的人
  2.有些“缺点”不必改正
  3.做慢下来的手艺人
  4.像谈恋爱一样谈事业
  5.别让职业懈怠毁了自己
  6.从来不曾逃离
  7.糖可以晚点再甜
  8.梦想是一个接着一个的
  9.没有白费的努力
  10.愿你工作不仅谋生,还有快乐"
  目录:
  Part1
  择我所爱,且随我心
  1.干点没用的事,做个没用的人
  2.有些“缺点”不必改正
  3.做慢下来的手艺人
  4.像谈恋爱一样谈事业
  5.别让职业懈怠毁了自己
  6.从来不曾逃离
  7.糖可以晚点再甜
  8.梦想是一个接着一个的
  9.没有白费的努力
  10.愿你工作不仅谋生,还有快乐
  Part2
  懂得爱己,方能爱人
  1.在不堪一击面前坚不可摧
  2.速食面时代的老火靓汤
  3.一些关于爱情的凌乱话语
  4.爱情需要一味解药,叫作说服自己
  5.一个人的战役
  6.再见,爱过的人
  7.爱情里的亲密朋友
  8.足够聪明足够懒
  9.被时间藏起来的人
  10.写给一个姑娘
  Part3
  倾听自己,改变世界
  1.无须讨好世界,且让自己欢喜
  2.“意外”才是命中注定
  3.别让自己太蠢,才能越活越好
  4.写给儿子
  5.爸妈,谢谢你们
  6.变味的孝顺
  7.我为何开始写故事
  8.关于旅行
  9.寻找你的辨识度
  10生活在此处
  Part4
  听过道理,过好此生
  1.你对,我也没错
  2.宽恕,原谅的是自己
  3.穿越苦难,终见阳光
  4.不是不合群,因为命太短
  5.可以不喜欢,但是别谩骂
  6.一只傲娇的小学生
  7.听过许多道理,还得过好此生
  8.谈及死亡时
  9.谨愿世人温柔相待
  "
  前言"自序
  期待到来,无惧离开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然而这却并非一本案例集。
  这本书写的是一些我对于事业、爱情、生活方式所持的观念和态度。
  记得十八岁的时候,我写过一篇随笔,题目取自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文笔稚嫩,思想单纯,但是文章里面提到一个东西,印象是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作家。
  此后十年,梦想逐渐埋藏,念大学,找工作,换工作,谈恋爱时伤害过姑娘,伤害过自己。
  直到和姑娘分手,我开始了对自己的“拨乱反正”,事实上,不怨什么,也怨不得什么,从前我会责怪自己,过分柔软,犹豫不决,年少无知,自以为是,而今,我甚至不会再去怪责自己,因为一切都来得如此自然而然。
  爱而不得,痛失吾爱,过于在意他人的眼光和看法,不敢坚持去做自己,不作死就不会死,找不到前行的方向,所有这些,本来就是青春必须去经历的事情。"自序
  期待到来,无惧离开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然而这却并非一本案例集。
  这本书写的是一些我对于事业、爱情、生活方式所持的观念和态度。
  记得十八岁的时候,我写过一篇随笔,题目取自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文笔稚嫩,思想单纯,但是文章里面提到一个东西,印象是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作家。
  此后十年,梦想逐渐埋藏,念大学,找工作,换工作,谈恋爱时伤害过姑娘,伤害过自己。
  直到和姑娘分手,我开始了对自己的“拨乱反正”,事实上,不怨什么,也怨不得什么,从前我会责怪自己,过分柔软,犹豫不决,年少无知,自以为是,而今,我甚至不会再去怪责自己,因为一切都来得如此自然而然。
  爱而不得,痛失吾爱,过于在意他人的眼光和看法,不敢坚持去做自己,不作死就不会死,找不到前行的方向,所有这些,本来就是青春必须去经历的事情。
  这种迷茫与焦灼,本来就是青春与年少本来的面目,因为这是宿命,所以在劫难逃。
  我曾说过,如果从前更努力些,或许过得还不如现在。
  因为我们无法改变过去,所以无法验证过去的不同选择能否带来更好的结果。而且,结果的好坏并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对于一个思想与行为独立的个体,这些评价取决于自己的心境,与世界无关。
  既然一切归于主观,我们就有了不念过去的理由和活在当下的借口。
  我开始对自己无条件地接纳,因为过去的每一个选择和决定让我成为了今天的自己,所以我认可过去和现在自己经历过的所有人和事,从中获得的成长与力量,让我不断接近最为真实的自己。每一个决定,如同路牌一般,让我慢慢找到自己,所以,现在的我,对于过去,没有愧疚与悔恨,只有平和与感恩。
  关于事业,作为安生立命之本,一定要竭尽所能去让自己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将事业和梦想关联起来,可以让人获得无穷的力量,避免虚无的侵袭,避免行尸走肉般的上班下班,避免职业懈怠成为“职场橡皮人”,避免“累觉不爱”,一种失去意义的感觉蔓延全身。
  我通过漫长的迷茫期不断地寻找自己想做的事,不断与现实博弈,不断地对抗与妥协,终于在心理咨询与写作之上觅得方向,此前的所有经历和积累瞬间成为不断追寻梦想的宝贵财富。
  关于爱情,我说过,“期待你的到来,无惧你的离开”,或者这就是对人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最好的心态了。期待到来,意味着心怀希望,意味着相信美好终将发生。无惧离开,说的是重在体验,无须占有,体验是一种幸福,占有会带来恐惧。
  我们最大的恐惧莫过于害怕失去。所以,在爱情来临的时候,好好爱,不作。爱情离开的时候,好好分,勿念。
  相遇,离开,告白,告别,重逢,永别,都是人生在世,起起合合,缘起缘灭的一种状态而已,我们都无力抗拒这一切的到来,都说相聚好,怎奈离别多。
  所以,无论自己处于何种状态,让自己去体会,不用抗拒,无须悲伤,只需去体会这种分分合合带来的情绪流动,去让自己接纳本该如此的一切,或安放于文字,或流失于时光,从而摆脱患得患失的心态,对于生命里的所有,不放弃也不强求,不悲不喜,安之若素。
  最好的爱情或许是彼此可以成为最真实的自己,互相理解陪伴,随后各自安好,生活上可以纠缠,灵魂上必须独立,可以洒脱而尽情地去爱,然后各自做自己,互留空间,避免过分打扰。既然你我都是孤独而来,那就珍惜当下的相聚,不去改变对方,强迫对方成为自己眼里的爱人,去爱对方本身而不是你希望对方成为的样子,接受不完美就是最大的完美,理解,宽容,支持,赞美,从而让彼此拥有一段舒适的亲密关系。
  韩寒在他的新书里边说过,没有横空出世的成功,他做成的每一件事情背后都做了许多积累和准备,吃了很多苦,只是不想说而已,他说毕竟在中国需要吃苦的事,活的辛苦的人太多,苦便不值一提,人们看的都是结果,过程被忽略了。
  过程被忽略,不代表我们可以忽略,因为没有这个辛苦的过程,便无法导向一个好的结果。对于写作,大量的阅读和写作,不断地经历、思考和感悟是必不可少的,而心理咨询也一样,咨询师的专业水平除了与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是否扎实有关之外,其人格魅力、经历及其思想的高度更为重要。这同样和阅读、思考有关,和经历与悟性有关,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关,所有这些,都需要自己采用一种积极而开放的生活态度来获得。
  过程十分辛苦,但是因为有了梦想支撑,有了方向,既不至于迷失,也不会疲惫。
  事实上,人并不怕受苦,怕的是受的苦没有价值。追寻梦想,便是赋予追寻过程之中的所有苦难以价值,这样,一切就都不会没有意义。
  无论如何,拥有梦想总是好的,因为我们这样活着会更有质量,遭遇困境时可以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和方式去应对,因为心存梦想,所以不会绝望。
  年轻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势必面临种种难题,譬如如何看待活着的意义,爱情与事业,生活方式的选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等等问题。所有这些,在我们的思索与选择之中,会逐渐形成我们自己的世界观。而我,把这些思索的结果,全部写成文字。
  我有我的局限,也有我的真诚。
  如果这本书能够在你面对困境的时候,给你一些疗愈与成长的力量,我一定会感到万分的欣慰与感恩。
  这本书,献给爱我的和我爱的人,感激生命之中得以与你们相遇。
  也献给二十八岁的自己。
  "
  "Part1择我所爱,且随我心
  我们不会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容忍自己去做一个“没用”的人,做一些“没用”的事,让自己获得身心的愉悦,我们总想不断地证明自己有用,即使违背了自己的内心,折磨了自己的身体,感到痛苦与疲惫也在所不惜。
  干点没用的事,做个没用的人
  大半年以前,我开始在网络上写文章,当时喜欢写点短篇小说当作睡前故事,偶尔写写随笔,主要是心理咨询过程之中的一些感悟和札记。我经常把文章分享到微博和朋友圈,有一天朋友圈下边有条评论:你在网上写这么多文章,能赚多少稿费?
  我答:不能赚钱,偶尔写作过程之中还得赔进去点咖啡、奶昔、啤酒、宵夜什么的,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时间。
  朋友问:那能有什么用?
  这话把我问得无言以对。
  “写作是件挺让人开心的事儿,我喜欢写。”我决定真诚相对,并且自信这是一个美好的答案。
  “整天这么写着矫情有意思吗?还不如好好工作,或者找份兼职,多赚点钱,你也老大不小了,该攒点成家钱,好好过日子了。”朋友接着回复。
  看看这话给我的几条罪状:无所事事,赚不来钱,未能成家立业,不好好过日子。
  我答:目前我也不全靠写作养活自己,不过就是喜欢写写东西。
  那你之后准备怎么办?就这么混着?
  我干点自己喜欢干的事儿,怎么就成混着了?
  朋友是个不错的朋友,这话也是对我表示关心,而且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可我就是感觉他的话哪儿不对。
  那能有什么用?
  是谁规定我们所做之事必须有用?
  而且什么才是有用?
  我们消费着这个时代,也被这个时代所消费。
  我们可以为了一套房子,一辆车搭进去半辈子的积蓄与青春,因为我们觉得这样有用。我们可以为了升职加薪,为了名利地位而放弃陪伴家人,因为我们觉得那样有用。
  我们没时间看书没时间画画没时间玩乐器没时间出去走走,即使这些都曾经是你所喜欢的带给你快乐的事情,你总说没有时间等忙完这段再说,直到你已经忘记自己曾经喜欢过这些东西。你不会再碰那把布满灰尘的吉他,不再有情怀和闲暇读一本书,或是坐看云卷云舒,因为你觉得那些都没有用。
  我们忙忙碌碌,挤着公交上上下下,我们加班到深夜,为了讨好领导应酬客户彻夜不归,酗酒熬夜,折腾身体,因为我们觉得这样有用。
  我们不再去感受一阵风吹过,不再去体验森林里的静谧,河流叮咚作响,我们不再望着湛蓝的天空,不再为日出日落而感到兴奋和感动。
  可是,你一直做着你自以为有用的事情,为什么你还会不快乐地感慨,自己活着为什么那么累?
  前段时间有个姑娘在微博里向我咨询。姑娘长得漂亮,而且高智商、高学历,企业高管,她每天清晨5点起床为外籍朋友补习中文,然后上班下班,下班之后还会在地下通道贩卖一些衣服物件,在我的眼里她并不缺钱,但是她完全受不了自己虚度哪怕一分钟,停下来做任何在她看来没用的事,可是她说她好累,每一天都好累。
  我问她,你没有自己喜欢的事儿吗?
  她答,有,我一直想学钢琴,可是我没有时间啊,周末休息我还要去上课充电,我完全没有时间。
  你赚那么多钱是为了什么?你让自己不停充电不断努力成为企业高管是为了什么?
  为了什么?她想了一会,我也不知道,可是大家都这样,不这样不是不努力吗?不努力不进步,我们活着有什么用?
  我和她聊起一些终生忙碌的人积劳成疾,过劳死的案例,也聊起一些在社会层面看起来各方面都非常成功的人同样经历着来自心灵的煎熬和痛苦,她似乎若有所思。
  一个百万富翁,当他得了绝症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他会觉得财富没有用,带泳池的别墅没有用,百万豪车没有用,上市公司没有用;能陪陪家人度假甚至只是共进晚餐有用,能自由自在地在路上奔跑有用,能大口大口地在海边呼吸空气有用,爬山看风景看日出日落有用,露营玩吉他有用,可是,等他知道这些的时候,是不是太晚了?
  其实,说到底,人活在世界上,或许,有用的定义应该是,平稳的心跳与均匀的呼吸,我相信,几乎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比这点更为有用。除了为了其他自以为更为重要的事愿意牺牲生命的精神殉道者之外,我想没有人会否认这一点。
  人活着,就是为了追求幸福和快乐,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活着,拥有健康的身体,可惜在拥有健康的时候我们都不懂得珍惜,我们不懂得去疼惜自己的呼吸与心跳,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让身体感到放松与舒适,去让自己的内心安稳且愉悦。
  我们不会让自己的脚步慢下来,容忍自己去做一个“没用”的人,做一些“没用”的事,让自己获得身心的愉悦,我们总想不断地证明自己有用,即使违背了自己的内心,折磨了自己的身体,感到痛苦与疲惫也在所不惜。
  王小波曾经说过:无趣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趣的人生,其实这根本没有标准答案,既然没有标准答案,自然就不存在是否有用一说。
  我认识一个无家可归的老头儿,他每天在一段公路上不停地行走,我甚至不知道他是如何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的,可是他一直很健康,如此坚持许多年,一次我和他聊天,他说,活着就是这么回事,没死就行了。
  我想了想,他说得对,活着就是这么回事,能够讨好自己,能够照顾好自己,让自己感到身心愉悦就已经十分了不起。
  所以,是否有用不应该由外界和他人来进行评价,做任何事的时候,我们更应该问问自己的内心。
  只有懂得讨自己欢喜,让自己变得温暖而积极的人,才真正懂得生活的真谛,他们会做着自己喜欢的事,爱着自己深爱的人,让彼此感到温暖而美好。
  身外之物终究都是身外之物,名也好利也好,都应该是满足我们内心欢愉的条件而不是我们活着的目的。
  所以,如果你感到自己很忙,很累,是不是要停下来,审视和观察自己目前所想的,所做的事情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停下来倾听和照顾自己的内心和身体?
  很多时候,认真体验和感受美好的事物能让我们身心愉悦,让我们感到幸福快乐,谁能说这些事是没有用的呢?
  如果非要说这些事儿没用,那么,我情愿做一个没用的人,做着一些没用的事。
  倘若,再要问起我为什么会写这么多东西有什么用。我想我会回答:我高兴,我乐意。
  有些“缺点”不必改正
  前些年刚刚参加工作不久,部门领导说起单位有个奇葩,将近三十五了,还没有谈恋爱,也不考虑结婚,买车买房这种事儿更是毫不沾边。几个已婚的同事一起感慨,这家伙大概是秀逗了,简直就是单位里最奇怪的人,不晓得每天在想些什么?没担当没责任感,他的父母该是有多操心?
  我们单位里多数适龄青年早已完成了婚姻车房之类的“人生任务”,在工作闲暇之余,自然就有时间鉴赏议论“奇葩”。事实上,倘若是在北上广深等生活节奏更快、工作压力更大的城市,对于他人的选择便会更多地理解和包容,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刚刚提到的那个哥们儿在奇葩界里边根本排不上号,何况,大家都很忙,没有空理你。
  小树丛则不一样,人与人之间的边界很小,彼此之间的影响变得很大。那时,自己还很年轻,特别在意自己在他人眼里的看法,听不得半点儿否定。工作也好,生活也罢,总是想要和人看齐。似乎不这样,便会变得异常寂寞,所有人在做的事情,你没有在做,就是一个异类,就会孤无所依,孤立无援。
  曾经的我便是如此,对于种种似乎不如他人的问题耿耿于怀,甚至感到有些自卑,然而却无解决之道,所以内心苦恼不已。
  直到后来,我发现所有看起来无忧无虑的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每个人都在生活之中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我才懂得,人最重要的并不是活给别人看,而是要先从内心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现有的内在的外在的一切之后,才能真正找到解决之道。
  前段时间,微博里一个陌生的朋友发来私信,说自己在大学里边,很多同学聊起来的话题她插不上嘴说不上话,她感兴趣的话题似乎也没有人愿意和她讨论,她觉得自己似乎无法融入群体生活之中,感到非常孤独。
  这种问题,搁在过去,我的第一反应可能会去探究这个同学的人际交往能力是不是出了问题,然后考虑如何进行进一步的咨询治疗,将咨询目标定为提升她的人际交往能力。
  如今我不会在第一时间去做这样的事。因为对于一些人而言,不善于沟通与交流,不能在人群之中游刃有余、侃侃而谈不一定就是心理问题,也不一定非要战胜和克服。世界本身参差多态,各有不同,不善言谈并不一定就是一个缺点或者错误,只要这个问题没有严重影响到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状态,就不必过于在意。
  因为人都是不完美的。
  针对私信我的这位朋友,我们在咨询的过程中,把着力点放在了寻找她的优点之上,我发现虽然她人际交往能力不强,但是学术研究能力很强,咨询结束之后,她在科研上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然后她的一篇论文发表在了一本权威的期刊上,老师,同学都对她刮目相看,随后,她也找到了自己的自信和努力的方向。因为有了自信,她的孤独感越来越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出现在了周围,她的生活变得充实而丰富起来,虽然她依然不善言辞,但是她的日常交往完全没有问题,人也变得越来越自信,学业也越来越好。
  管理学家彼得提过“木桶原理”,盛水的木桶如果其中一块木板很短,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但是对于独特的个体而言,这个理论并不成立。甚至可以说,全面发展导致全面平庸,什么都会一点等于什么也不会。
  因为人的不完美。与其盯着自己的不足之处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或者费尽心思不断弥补自己难以改变的缺点,只想成为他人眼中“完美”的自己,不如把目光放在自己的“长板”之上,把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发挥到极致,让自己变得出众不凡,就不会再有人注意你的“短板”。就好像没有人会理会罗纳尔多懂不懂唱歌,丁俊晖会不会下棋,刘翔的演技如何,马云球踢得怎样一样,甚至于他们即使是文盲路痴、衣服反穿、行为乖张、性格孤僻也不会有人过多在意。
  前段时间微博里边转发得特别多的一句话来自于玛丽莲梦露:我自私,缺乏耐心和安全感。我会犯错,也常会在状况外而难以控制。但如果你不能应付我最差的一面,那么你也不值得拥有我最好的一面。
  谁会在乎她自私、缺乏耐心和安全感呢?
  当然,这个观点并非让人矫枉过正,错把缺点当优点,更不是提倡“我就是这样,爱要不要随你便吧,反正我什么也不打算改了”,如果自己的“缺点”显然影响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和心理状态,严重阻碍了自己特长的发挥,那么,该调整要调整,该改正还得改正。
  至少,玛丽莲梦露有傲然的身材和出色的演技,罗纳尔多球技出神入化,丁俊晖一杆清台,刘翔跑得飞快……
  所以,最为关键的是,找到自己的天赋和特长所在,然后付出努力,这是一种心甘情愿无怨无悔不会感到疲惫和厌倦的努力,将其发展到极致,就能让自己远离抱怨和无助,逐渐成为一个实现自我的优秀的人。
  在日常生活之中,没有必要过分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我们需要自己进行判断,既没有必要刻意让别人看起来“奇怪”一点,也没有必要刻意让别人看起来“正常”一点,了解这一点,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说回文章伊始提到的那个“奇葩”,他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别人用来成家立业,结婚生子的时间——独自一人,默默努力,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将近十本诗集一一出版。
  当然,按部就班,踏实工作,成家立业,结婚生子没有什么不好,可以把工作做好,家庭经营好,幸福安康已经很了不起,只是有时候,如果想要更为出色,我指的是将自己的天赋发挥到极致,成为一个实现自我的人,需要付出的努力和代价可能会更多一些,需要忽略和不在意的一些事也会更多一些。
  但是如果你能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的话,一些所谓的“缺点”,确实不必改正。
  做慢下来的手艺人
  我们似乎越来越急了。
  急着毕业,急着就业,急着升职,急着加薪,急着结婚生子……
  我们忙生忙死,却不晓得自己究竟忙什么。少有人停下来,问问自己,这是我要的么?
  过去,手艺人为了学好一门手艺,花上好些年跟随师傅,打磨技艺,似乎他们并没有挣上多少钱,但也未曾见他们有所抱怨,有所不满,他们终日醉心于手头的活计之中,以做出一手好活儿为乐。
  毋庸置疑的是,他们是能够养活自己和家人的,活计好的,甚至赚得不少。然而赚多赚少,他们并不在乎,越不在乎,赚得越多。
  很多手艺人过世已久,作品却流传至今,价值连城。他们有些名字被人记住,或者作品被人记住。一起被记住的,还有他们的故事。
  我喜欢的,是这样的手艺人。
  但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并不这么认为,他们很急,觉得赚钱多少才能证明他们的价值与实力,解决他们面临的所有问题。
  曾经问过一个找我咨询就业问题的大四毕业生,如果刚毕业就给你一千万,你会怎么样?
  他回答:给父母买一所大房子,买一辆车,再买两套公寓租出去,然后周游世界,一路玩乐,然后,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当然,他并不在北京。
  什么是你想要的生活?
  我也不知道,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吧。
  什么是你喜欢的事?
  他陷入了沉默。
  大学四年,专业不喜欢,瞎学一气,勉强拿到学位毕业,挤破了头得来的工作与这半桶水都没有的专业没有半毛钱关系,一切需要重新学习,当下的工作他毫无兴趣,只能勉强完成公司安排的任务,他租住在城中村一间狭窄的单间之中,每天早出晚归,忙得像狗,如同一只迷失方向的蚂蚁,只能勉强糊口,不知路在何方。
  直到他开始不断失眠,夜间惊醒,质问自己为何而活,或许是多赚点钱,站稳脚跟,买车买房,结婚生子,可是,眼前的工作和薪资让他不敢奢想这些,也不能让他充满信心,相信未来会变得更好,他只是在颤抖,迟疑,回避,痛苦,未来究竟会是怎样?
  他想到了找我,在微博上。
  我问他,什么是你喜欢的事?
  他沉默。
  我和他聊起了手艺人的故事,他摇摇头,现在没有人有耐心去学一门手艺了。身边的人都说,干什么不重要,赚到钱就行了。
  我问,你赚到了么?
  他答,我缺一个机会。
  什么机会?
  他沉默一会儿,迟疑地说,我想创业?
  做什么?
  开一家书吧。
  然后?
  他迟疑,没有资本。
  我并非一个励志的成功学家,我也不相信每天大喊我能就真的能,可是,事情总是人做出来的,只要你能找到你愿意去做的事,好好去做,总能做出个样子来。每个人心底都有梦想,尽管不是所有梦想都能实现,但不去试试又怎么知道不可以实现呢?何况,在我们不断的探索、碰壁、迂回、前进的过程中,心里的梦想总会逐渐清晰,离我们越来越近。
  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马云、马化腾……,他们最初的想法和如今呈现给我们的异彩纷呈的产品与服务并不一样,但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与改变总是类似的。他们最初一定不是为了赚多少钱,比尔盖茨喜欢计算机,扎克伯格相信社交网络的力量,马云预见电商的远大前景,马化腾想让陌生人间的沟通变得便捷,这些,都是他们坚信能做好并且想要做好的事。到了如今,他们更加不会谈论自己赚了多少钱,只会考虑如何创造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证明自己的卓识与价值。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满足了温饱与安全的人们总有获得爱与尊重,从而得到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就是证实自己生而为人的价值所在。
  证实这一点,就是干自己想干的事,并且干得漂亮。这,就是我所说的手艺人的精神。
  这也是姜文在《让子弹飞》里边所说的:站着就把钱给赚了。
  大四学生的咨询持续了一段时间。
  我们确定的咨询目标为,让他拥有追寻梦想的信心。
  他并没有辞职,有一大段的时间里他依然持续处在做





上一本:2014年中国儿童文学精选 下一本:2014年中国杂文精选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无须讨好世界,且让自己欢喜: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疗愈师的作者是廖玮雯,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