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邦的长篇小说《黄泥地》讲述了一个悲剧故事:房户营村的村民们因不满老支书房守本卸任之后由其子房光民接任,也不满房光民上任之后的腐败行径,由房守现牵头,动员村里在县城教书的老师房国春到县里去告状,几经周折,终于告倒了房光民,然而房国春却发现,新上任的支书是房守现的儿子,而且照样腐败,只不过从明里转入暗里,还有变本加厉之势,与此同时,自己与房守本家结了仇,家人在村里受尽辱骂,于是房国春继续告状上访,最后落得家破人亡的结局。 作者简介: 刘庆邦,1951年12月生于河南沈丘农村。当过农民、矿工和记者,现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政协委员。 著有长篇小说八部,译成外文作品集六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四十余种。 短篇小说《鞋》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神木》《哑炮》先后获第二届和第四届老舍文学奖。中篇小说《到城里去》和长篇小说《红煤》分别获第四届、第五届北京市政府奖。根据其小说《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曾获北京市首届德艺双馨奖,首届林斤澜短篇小说杰出作家奖。 用汉语写小说,不懂笔墨情趣,写不到妙处和极致,同时也是资源的极大浪费。坦率讲,现在的作家,能够把小说寄寓在笔墨情趣里的,几乎绝迹。读刘庆邦这样的小说,粗鲁不行。粗鲁解不了其中味,很多意蕴会从粗糙的心地白白溜走。由于比兴,带来大量双关笔墨,明指一事,暗指又一事……注意并且体察到这些笔墨,才意识到写小说对刘庆邦,真是很享受的事,那么多的机关,那么多的埋伏,那么多的藏锋。——李洁非“中国作家网” 刘庆邦一直默默关注着底层社会的人和事,怀着对民间的热爱与关怀,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记载着民间生活的苦乐酸甜,挖掘着底层人物的灵魂,吟唱着民间社会生命的悲歌。——余志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在近几年的文坛上,“刘庆邦”是一个不甚喧嚣的名字。他的短篇小说如涓涓细流,从未火爆过。然而纵观他近年来发表的近二十篇小说,鲜明的题材特点和独具魅力的审美风格却是不容忽视的。——孔德琴《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