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和精英价值说再见:一个清华女生的港漂双城记


作者:赵晗     整理日期:2014-12-09 17:07:34

《和精英价值说再见》内容简介:赵晗,清华大学女生,就读一年后通过香港大学的公费生选拔考试,获全额奖学金赴港求学,毕业后顺利进入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工作。她,是很多人羡慕的精英,却发现患有严重的“精英病”,迷失了自己。
  一直以来,她依循着“追求体面不凡,脱离劳苦贫贱”的精英价值,在种种优越感中渐行渐远。她努力迎合社会的评价标准,走在别人觉得成功的路上,却越来越无力。终于有一天她惊觉,自己追求的,原来是一种失去了灵魂的卓越。她有着无数的目标,却在寻梦的年龄,丢失了做梦的能力。
  现在的她,远离了香港中环的强压力,换了一份新工作,服务北京的外来工子女。尽管工资少了一大截,也遭受了不解和反对,但是她的生活却经历了更新。她学习“与哀哭的人同哭”,学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更是学习如何活出“有灵魂的卓越”,让梦想照耀前程,迎接更丰盛的生命!因她相信得到的越多,付出的就应越多;越是精英,就越要肩负更多的责任并甘心舍己。
  从北京到香港,从会计师到投身公益事业,从丢了梦想到重新上路,赵晗把她所面临的成长危机和寻找人生方向的尝试,融入一种新鲜的,没有漂泊感的迁徙,实现自己特立独行的人生试验。 
  作者简介:
  赵晗,生于北京,高考进入北京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随后通过香港大学选拔考试,赴港大取得Accounting&Finance(会计金融)学士学位。毕业后曾在会计师事务所任职审计,后转行加入香港一间NGO(非政府组织),服务北京的外来工子女,提升其抗逆力和生涯规划等能力。其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学生辅导专业文凭。
  著有《港漂双城记》(香港突破出版社),合作撰写《城市之蝠——北京外来工子女健康发展项目行动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目录:
  序1不一样的文化与心灵之旅
  序2快乐、保障、自由、梦想和真理
  序3选择“真知”和“人性”的最优平衡
  第1章初来乍到
  第2章香港速写
  第3章有灵魂的卓越
  第4章信仰之旅
  第5章职场旷野路
  第6章寻找自己
  第7章不只是过客
  第8章乡音的呼唤
  第9章仰望前路
  后记
  这城市属于谁
  写给十年后的自己序1不一样的文化与心灵之旅
  序2快乐、保障、自由、梦想和真理
  序3选择“真知”和“人性”的最优平衡
  第1章初来乍到
  第2章香港速写
  第3章有灵魂的卓越
  第4章信仰之旅
  第5章职场旷野路
  第6章寻找自己
  第7章不只是过客
  第8章乡音的呼唤
  第9章仰望前路
  后记
  这城市属于谁
  写给十年后的自己
  附录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漂在香港
  香港卫视《移轴人生》第二十九集——别样精英
  《城市画报》第299期——80后香港迁徙试验从清华尖子,到港大精英,走过大半个地球后,又顺利地进入让人羡慕的香港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赵晗轻松地一路走来,这似乎是一条理所当然的成功之路。让许多人跌破了眼镜的是,她竟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一切,赵晗不甘心让大好生命和理想被金钱的追逐所捆绑而枯竭,她勇敢地靠着爱她的上帝,带着几分男儿的豪气和孩子般的单纯,要去实践她人生的梦想和希望!赵晗用她深刻的思考,敏锐的观察,悲悯的心肠,犀利的文笔,记录她在这两个最爱的城市中,一路走过年轻岁月中的点点滴滴!
  ——张介教授,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在美国“漂流”十年后,我回到自己的家乡香港,与作者赵晗一起服务北京的外来工子女。这三年多和她一起共事的日子,有欢笑、有眼泪,有很多的学习。每天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多重身份”的冲击——我是香港人?我是中国人?中国香港人?香港中国人?甚至美国人?深信在急剧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每个认真看待生命的人都不能幸免于身份危机。期望这本书的每个读者,都被赵晗生命中的喜乐、幽默、冒险精神吸引,在寻找自己真正身份的旅程中踏前一步。
  ——明皓,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博士从清华尖子,到港大精英,走过大半个地球后,又顺利地进入让人羡慕的香港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赵晗轻松地一路走来,这似乎是一条理所当然的成功之路。让许多人跌破了眼镜的是,她竟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一切,赵晗不甘心让大好生命和理想被金钱的追逐所捆绑而枯竭,她勇敢地靠着爱她的上帝,带着几分男儿的豪气和孩子般的单纯,要去实践她人生的梦想和希望!赵晗用她深刻的思考,敏锐的观察,悲悯的心肠,犀利的文笔,记录她在这两个最爱的城市中,一路走过年轻岁月中的点点滴滴!
  ——张介教授,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在美国“漂流”十年后,我回到自己的家乡香港,与作者赵晗一起服务北京的外来工子女。这三年多和她一起共事的日子,有欢笑、有眼泪,有很多的学习。每天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多重身份”的冲击——我是香港人?我是中国人?中国香港人?香港中国人?甚至美国人?深信在急剧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每个认真看待生命的人都不能幸免于身份危机。期望这本书的每个读者,都被赵晗生命中的喜乐、幽默、冒险精神吸引,在寻找自己真正身份的旅程中踏前一步。
  ——明皓,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博士
  赵晗描写的港漂经历,读来那么亲切,除了广东话的笑话,吃东西的差异,价值观的冲击,工作中的挣扎,最令人感动的是那么认真的、痛苦的思考和自省。她不甘心就这样漫无目的地漂着,灵魂的去处好比船上的舵,找到方向远比豪华装修重要。其实,现在在哪个大城市生活没有各样压力让人心升漂泊的感觉呢?愿她的用心追寻可以给你带来一点启示:虽奔波劳苦,却有平安的心,脚踏实地祝福人。
  ——闵荣,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分区经理,认可财务策划师(CFP)
  一位骄子,她用一颗诚挚的心服务最需要关怀的北京农民工子弟,谦卑的高贵!两行清泪,她曾在现实和身份中迷失,挣扎前行,寻找自己的根和最希望成为的模样!她不断向生活发问“然后呢,再然后呢”于是,生活也为她打开一道道不一样的门!《和精英价值说再见》记录了她的故事,记录了赵晗姐姐,这个热情开朗的北京—香港女孩怎样用行动践行自己的信念,成为香港和北京的祝福。
  认识赵晗姐姐,是一种缘分,好像冥冥之中注定发生。文理分科,所有的声音将我推向不喜欢的理科,成绩不佳,高考压力,未来的迷茫,对人生的思考,对价值的探索一度让我陷入困顿的深渊。《和精英价值说再见》让我走近她,看她的经历。从北京到香港的距离,她教会我勇敢地追寻;放弃体面的职业转而服务被人遗忘的农民工子弟,她教会我价值的体现,谦卑的高贵。她寻找自己的根和身份,她质问中国的教育,她对信仰的追随……赵晗姐姐,这个执着勇敢的北京—香港女孩,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信念。她是北京和香港的祝福,愿她成为更多人的祝福!
  ——王韦,北川中学毕业生,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大一新生飞机向南飞
  2005年8月7日,我梳着马尾辫,身穿最喜欢的白色上衣和红色短裤,兴奋地坐上了南下的飞机。人生第一次,只身一人,告别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北京,去一个叫“香港”的地方求学。
  伴随我的,是一大一小两个箱子,里面塞满了父母贴心的照顾,还有许多尽显生活智慧的小物件,以备不时之需。箱子太小,而父母的不舍与关爱太多,以致许多叮咛和嘱托无法在箱子里安居,一句一句被其他物品挤出来——我心里有些烦,我早就知道如何照顾自己了。
  父母最后问:“到了那边是否有人接机?”我再次不耐烦地回答:“好了好了,别瞎操心!都安排好了。”
  幻想着未来,我感到自己仿佛生了一对翅膀,并且不断地充血,一种想要自由高飞的冲动渗透体内的每一个细胞。侧眼看,我却只是看到了机翼轰轰作响,原来高飞的,不过是飞机。而我,真的就这样离开北京了吗?香港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
  刹那间,我心中升起了一丝悲伤,翅膀充血的感觉顿时消失,剩下的,却是红肿的双眼……刚刚离别时,妈妈哭了,她的眼泪此刻才变得清晰,一串一串的……
  然而内心马上被另一股思绪占据。我暗喜人生可能不是我所能想象。未来带给我的,可能是新奇,甚至是幸运——我以为我会永远幸运呢!在飞机上,我开始回忆这一年奇特的经历……
  2004年,我考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我一直想学习新闻专业,只是种种原因使得那时的我没能跟从自己的兴趣)。进入清华后马上开始新生的军训。有一天,我在军训的休息时间收到辅导员集体派发的港大招生单张。香港大学?从来没有听过,当时便随手扔掉。不过,没过几天我得知有三个已经进入北大和清华的好友都决定参加这个选拔考试,我渐渐感到好奇,是什么令出色的她们放弃北大清华,选择香港的大学?虽然我想不通,但是我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
  距离港大的公费生选拔考试还有三天,我决定前去一试。自小我很喜欢冒险,这次我没有做任何准备,也没有任何压力,更没有告诉家人,就去应考了。港大来的老师有一种和内地学者不同的气质,我说不出来,但是当我看到最后的几张幻灯片,集中总结出去港大读书的优势,并向我们发出最诚挚的邀请,内心便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我要去香港大学!
  无论是笔试、面试、小组讨论,我都异乎寻常地顺利通过。当时我的室友也去应考,她也进入了最后一轮,和我在一起进行小组讨论。最后走出房间时,她淡淡地对我说:“赵晗,你肯定能去。”我很奇怪地问:“为什么?”她说:“面试官关门的时候,只对你笑了一下。”
  这位室友酷爱心理学,最后果然如她所料。公布结果的时候,我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挑选专业的时候,我选择了BBA(Law)工商管理法学双学士学位。但签署协议书后,我又提出要更改,其实我并不了解自己更改的原因,只是觉得不安,于是我最终选择了Accounting&Finance(会计金融)。港大老师把写着录取为BBA(Law)的那张纸沿对角线一撕两半,把BBA(A&F)的那张递给我,我们相视而笑。我这才打电话回家,平静地说:“妈,我考上港大了,明年走。”父母一向支持我的选择,也了解我喜欢尝试的个性。所以电话那边只传来一句略带惋惜的回复:“你不是在清华吗?怎么突然去港大……”
  清华大学是四年制,那时的香港大学则是三年制,所以考取了港大的清华学生可留校一年才赴港(即俗称“委培”,由清华大学替香港大学委托培养一年)。我非常喜欢这样的安排,如果没有在清华读过书,我恐怕会觉得遗憾。赴港前我可随时放弃港大这个机会,继续留在清华读书,名额则由候补名单上的同学取代。在清华的一年我听到了不同的声音。那时不同于现在,对于考香港的大学还没有如此趋之若鹜,大多数人还在远远地观望。有人鼓励我去,但更多的人劝我留下。父母的态度是谨慎地支持,其他的亲戚则多有保留。
  还记得当时有好朋友劝我说:“放着清华你不读,去什么香港!香港那地方除了购物还有什么?”也有同学竭力挽留我,其中一个男同学甚至在某个夜晚约我去东紫荆操场的草坪,关切地说:“我认为对你最好的发展,还是在清华。我听说那边管理极为松懈,治学又不严谨,学生活动更是荒唐……”我问了他一句:“你怎么知道的?”他说:“我从深圳来,我过去是这么听说的。”虽然如此,我还是对陌生的香港大学充满了期待。
  港大招生讲座的那天,香港老师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气质、谈吐,甚至是制作的每一张幻灯片,都令我感到和我的世界如此不同,这些都莫名其妙地吸引着我。我暗自想,就算是冒险,我也想出去闯一闯,离开这个一切于我而言太熟悉太理所应当的城市……
  回忆到这里,空姐开始了餐饮服务。我喝下一口番茄汁,看看手表,想象着令人无比向往的新生活!P3-6





上一本:当男人说想你的时候我愿意 下一本:中国古代文学基础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和精英价值说再见:一个清华女生的港漂双城记的作者是赵晗,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