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国内首部微博体叙事文学著作。作者继承中国笔记文学优秀传统,汲古扬新,以微博操作模式和微故事文本样式,记录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与耳闻目睹,描述了芸芸众生各色人物。每个故事在140字以内,篇幅精短,词句典雅,叙述生动,情节跌宕,人物跃然纸上,语言亦庄亦谐。1000多条非虚构微故事,有的让人感到温暖,有的让人忍俊不禁,有的让人唏嘘不已,有的让人击节称赏…… 作者简介: 婴父,本名范强,散文随笔作家,城市文化学者。 已出版各类著作: 《都市伫望——城市规划师手记》(东方出版社,1994) 《街巷散步》(文心出版社,1995) 《婴父成语》(东方出版社,1998) 《居留与游走》(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九场所》(中国摄影出版社,2003) 《公共空间》(中国摄影出版社,2003) 《我城·街头的郑州》(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双塔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婴父,本名范强,散文随笔作家,城市文化学者。已出版各类著作:《都市伫望——城市规划师手记》(东方出版社,1994)《街巷散步》(文心出版社,1995)《婴父成语》(东方出版社,1998)《居留与游走》(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九场所》(中国摄影出版社,2003)《公共空间》(中国摄影出版社,2003)《我城·街头的郑州》(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双塔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目录: 自序001第一辑秋鸿录001第二辑疑梦录101第三辑掬月录205书尾赘语294儿时邻居小南,少年形体瘦小,却好勇斗狠,与人稍有不合,便拳脚相向,长大后更成了亡命之徒。平生所好者二,女色也足球也。一次进班房,女友被人所撬,出来后即持枪寻仇。敲开仇家家门,不料客厅电视正现场直播世界杯决赛,顿时进入忘我之境,坐进沙发目不斜视。结果仇家寻机对准其后脑勺一枪致命。儿时玩伴小剑,父“文革”伊始投井自杀。母为家庭妇女,无固定收入,母子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一日小剑在公厕大便,被人发现用报纸擦腚,领袖头像赫然在目。小剑在毒打诱供之下指认其母唆使,剑妈从此便受尽凌辱,不必赘述。大院男厕尽归她打扫多年,进入前她必问:有人吗?这声人间拷问,至今回响耳畔。邻居群哥,腼腆憨厚,“文革”时正上初中,参加了造翻组织,学会舞枪弄棒,耀武扬威。他们真的搞到了几支步枪,比比划划,兴奋极了就朝天鸣放。一天某同学误以为是空枪,玩笑之间就对着群哥脑袋扣动了扳机……脑浆流了一地,一周才抢救过来,捡了条命。头上做了个有机玻璃的人造脑盖,从此忌讳别人摸头。我们小学有位女老师,貌美冷艳,喜欢打扮。衣裳熨过才穿,又善创新发式,于是凭添妩媚。多名追求者遭拒后转爱为恨,“文革”中趁机造谣滋事,加之同性妒火中烧,众师生皆辱其为破鞋,待其出门时往她头上身上吐痰撒土。她神色不动,返身梳洗更衣,你再吐再撒我再洗再换,如是者三,最后众人皆不敢直视之……邻家女孩小珠,长得白嫩丰满,我们便喊她绰号小肥猪。她爸在单位掌厨,视其为掌上明珠,专门把她从豫东农村接来同住,为的是让她在城市接受教育,万没想到爱女会被一个流氓同事酒后奸污。那流氓是“文革”造翻组织爪牙,气焰嚣张,最终受到惩治。可怜小珠却从此受到伙伴们冷落排斥,长大后很晚还孑然一身。韩大大(郑州有称中老年妇女为大大的习俗)是幼时所居家属院的居委会主任,一脸凶相,小孩们都怕她。有一次她念童谣曰:鹰钩鼻子蛤蟆嘴,钻头屁股罗圈腿……然后大笑:这岂不是为我画像?大庭广众之下,经常黑脸训人,不留情面,然后再暗中把当事人叫到屋里安抚。外婆评论说:心眼多,有手腕。卢老师,小学政治老师,娃娃脸,微笑时可见门牙有个豁口,走路绊倒磕的。做事有激情,在师范读书时就常到残疾儿童家里送课上门。“文革”中喜穿军装扎腰带,雄赳赳气昂昂。“文革”结束受审查觉得委屈,变得心灰意冷。后来检查出癌症,陡然振作,天天锻炼,居然挺了过来,成了远近闻名的抗癌英雄。作协主席丁老,文坛宿将,1930年代出入沪上十里洋场,曾受鲁迅亲炙。“文革”时遭批斗,颇受皮肉之苦,无奈对造翻小将称当年和春桥打过老通。春桥者,张春桥也,四人帮大鳄;老通者,同睡一个被窝之谓也。小将们急与北京联系,未遭否定,便不敢过分为难于他。四人帮倒台,丁老为此再陷窘境,难以洗清。童年深受姨家大哥影响,他风趣机智,无所不知,曾是我的第一偶像。“文革”开始,他们郑大附中红卫兵串联远征,我死缠烂打求他把我带上,出发前夜他满口答应,说是明天一早把我打在背包里,以免被人发现,背包里给我放上一个尿盆三个烧饼,全天不用露面。我满心欢喜,早上醒来,他们早已走至十里开外……邻居小娜,小学宣传队员,生性活泼。经常在院里表演下腰,身子反弓,扮成四足动物走来走去。因为漂亮,不少招惹男孩。同学们演出《红灯记》,她扮小铁梅,一个讨好她的男生扮卖梳子特务前来接头。李奶奶察出破绽,铁梅把特务狠狠推出门外。许是小娜故意猛推,那孩子直接翻到了台下,当场伤心痛哭。听邻家阿姨说花园路表店有位修表女工乃倾城绝色,肤色不白却光艳照人,人称黑牡丹。因修表练就一双明眸,摄人心魄。马路上回头率极高,常遭遇小流氓骚扰陌生人搭讪。无奈,男友只好托自家弟弟充任护花使者,常年上下班全程接送。后来她结婚了——和弟弟。我年幼好奇,借故去过店里,却无缘一窥花容。省直某厅看门老头,貌不惊人,无儿无女,却是位老红军,曾背着红小鬼喜子深一脚浅一脚走过草地,情同父子。建国后完全有资格弄个一官半职,组织征求意见,他坚辞各种方案,唯愿为喜子看门。喜子当了厅长,他也一道上任。平日低调随和,拒绝任何礼遇,过年时喜子黎明即起赶来垂手请安,老头以此为人生乐事。大个系复员军人,家乡土改分得田地,铁心回家务农。没几年一切充公,又赶上天灾人祸,食不果腹路有饿殍。乡邻听说过大个曾给最高领袖当过马伕,危难时肩扛主公寻路奔逃的故事,撺掇他赴京求助。返回后乡亲问其是否面圣,他说一屋子领导个个满面红光,未敢仰视辨认。从此民政部门每月送来一袋面粉,不曾间断。“文革”时有个词叫文攻武卫,许多人以此为名大打出手。亲见学生和产业工人互殴,工人们年长知道轻重,手中无缝钢管专打学生臀部;学生手狠,瞄的是对方脑袋,工人叔叔于是四处溃逃。有一位逃到明妹家跪求藏匿,奶奶吓尿,七岁明妹胆大心细将其关进厨房果断落锁,追兵循迹而来,明妹沉着应对,没有露馅。邻家鲍奶奶,看管自行车为业,收入微薄。生性快乐,多子多福,有五男二女。生幼子时碰巧大儿媳妇也坐月子,婆媳俩喂奶,抱起哪个算哪个,叔侄两个奶娃襁褓中形同兄弟,同悲同欢。夏日酷暑,鲍奶奶垂下门帘便是深山,在家常常是上空装束,敞胸露怀。小朋友到她家玩耍,她参与其中,投入程度不输孩童。邻人张爷爷,中医名家,髯须飘飘,一派古风。用毛笔开药方,有魏晋笔意。原来两房妻室,1950年代被迫做二选一抉择,无奈与大房解除婚姻关系,别处而居。但俩女人情同姊妹,坚守一人,到了周末,两处老少便合在一处,其乐融融。“文革”时遭到警告:不得怀念延续旧社会生活方式。后邻里不复见其家人踪迹矣。1980年代严打,气势凌厉,效果显著,亦有冤案。一老头中毒暴毙,疑点指向其老伴。邻居反映说数日前老两口争吵,老伴气势汹汹恶言相向:改日非把你个老不死的药死……老妇神情恍惚中被警方带走拷问,挨两巴掌后就急忙招供,迅速结案,不久便领受极刑。不想两年后另案捉到真凶,方知老妇当年了无生趣,只求速死。侠叔,在某机关工作,小有文才,前途被众人看好,无其他不良嗜好,唯喜饮酒。1976年最高领袖去世,万民惊愕天下缟素,很多人大放悲声哭至昏厥。侠叔强忍悲痛克制情感,晚上回家借酒消愁,被人告密,诬其暗自高兴饮酒寻欢大逆不道,次日即遭开除党籍,命运陡转,一时为众人所不齿。侠叔从此年年申诉,直至终老……姨家大哥,“文革”后首批上山下乡。从郑州走时是个凌晨,怕他到乡下受委屈,外婆哽咽相送。谁知他到了南阳农村,却误打误撞如鱼得水——村民们不晓知青为何物,看他相貌堂堂,还以为是上级派来驻村的工作队员,遇事向他请示,听他指点,村里娶媳妇嫁闺女的席面都请他坐在上头,直至招工离去。姨家表姐,亲如同胞,中学毕业上山下乡至石漫滩水库下游。1975年夏,连日大雨倾盆,水库库容爆满,只好炸堤,淹死群众数以万计。表姐失联,生死不明。大水退后,遍地尸首,头部皆被泡得比西瓜都大。姨夫联系亲友在遍地尸体中辨认,一无所获。后来知道,表姐在巨浪挟裹20公里以后,被解放军冲锋舟救起。姨父南阳人,急公好义,路见不平则主持公道。有人质疑其公正性,问其何许人也?乃自报名讳:鲁尚仁。众人称善,误以为“路上人”也。当年俊朗儒雅,毕业于北京大学,就职于中直机关。反右时因言获罪,被发配到西峡深山,再分配至郑州某学院,“文革”又遭劫难。独醒独明郁郁寡欢,而书生本色终生不曾改矣。宇通集团年终表彰劳模,专门安排家属一同登台,分享荣誉。聚光灯下主持人拿话筒问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爸爸获奖,你有何感想?”小姑娘对着台下数千人大声说:“我爸爸真的很了不起!”爸爸泪光闪烁。“你想对爸爸说点什么?”“爸爸,你都拿金牌了,过年压岁钱能不能多给点呀?”台上台下笑声一片。说俺过去一位同事,喜欢搞笑,挑逗一位留学东瀛精通日语的女专家,要PK日本话,当场出了道口语日译汉,让她翻译:“图兜拿利曲瓦,诚歪娶娃,衣哇意妈代,亿蛙以妈代。”女士急得满脸通红:发音很地道,咋就译不过来呢?我这位老弟自我翻译曰:土豆哪里去挖?城外去挖!一挖一麻袋,一挖一麻袋。朋友聚会,得董林兄新书一册《十年诗选》(大象出版社),刚才龙井漱口,香皂净手,卧南窗之下开始捧读,第一首诗就把俺击穿了——以最简文字,跨越生死界面直抵灵魂深处。抄录于后——《遗嘱》:当我们死去/我愿/我们的遗体/是医学实验室里/两架干净的骷髅/用深深的眼窝/继续/深深地凝视对方……新密某乡亲在郑州掷巨资办了家高档饭店,为起个吉利店名,设宴延请在郑乡党集思广益。众说纷纭,好多方案东家都没相中。文田兄沉吟片刻,拍案而起,语惊四座,得到不少人高调认同。他起的店名字号叫作“真求美”。散场之后,热议不断,主流的反响是“雅俗共赏”,也有一些人笑而不语,不置可否。晚间友人聚会,遂鹏兄有做人忌“三蛋”的高论,大家深以为然:一是不能做孔夫子裤头,装圣人蛋——自以为是,高高在上,脱离实际,形式主义;二是不能过度解读郑板桥,当糊涂蛋——缺少底线,丧失原则,无所事事,得过且过;三是不能老是差把火,做生瓜蛋——缺乏经验,粗心大意,方法简单,冲撞规则。美术评论家鲁虹,多年故交也。今日来郑讲学,郑大美女教授魏小杰偕同事在高新区一酒店款待之,唤俺作陪。席间,服务生小姑娘给鲁虹汤中加醋,称:“男人不吃醋,社会难进步!”鲁虹问女人不吃醋后果如何,小姑娘有急智,答曰:“女人不吃醋,家庭不和睦!”鲁虹称善,餐后评酸辣面疙瘩为当晚最佳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