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文学讲稿。在“半岛”,张炜与朋友们一起交谈、切磋、幻想,度过了最美好的文学时光,本书即是当年交流谈话的记录。在张炜的世界里,葡萄园不是浪漫之地,而是挥洒汗水的劳动场所,是“文化和艺术”的偏僻之地,是心怀忧思与牵挂的精神栖息地。在葡萄园,张炜遵从心灵的召唤,走向自己的内心。从这些谈话文字中,可以找到理解和打开张炜精神世界的钥匙。 作者简介: 张炜,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1975年发表诗,1980年发表小说。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专业作家。发表作品一千余万字,被译成英、日、法、韩、德、瑞典等多种文字。在国内及海外出版单行本四百余部,获奖七十余项。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外省书》《柏慧》《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刺猬歌》及《你在高原》(十部);散文《融入野地》《夜思》《芳心似火》;文论《精神的背景》《当代文学的精神走向》《午夜来獾》;诗《松林》《归旅记》等。1999年《古船》分别被两岸三地评为“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和“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九月寓言》与作者分别被评为“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十作家十作品”。《声音》《一潭清水》《九月寓言》《外省书》《能不忆蜀葵》《鱼的故事》《丑行或浪漫》等作品分别在海内外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庄重文文学奖、畅销书奖等多种奖项。大河小说《你在高原》获得华语传媒年度杰出作家奖、鄂尔多斯奖、出版人年度作者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特等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等十余奖项。 目录: 上篇 第一章精神的丝缕和火种3 第二章特殊生命的特殊表达33 第三章朴素是至高的艺术品格55 第四章诗人与“金字塔尖”81 第五章难以复制的声音105 第六章青春的源泉133 下篇 第七章必读的“高原之书”163 第八章灵魂的刻度185 第九章秋天的大地211 第十章心灵的周游235 第十一章人与书259上篇第一章精神的丝缕和火种3第二章特殊生命的特殊表达 33第三章朴素是至高的艺术品格55第四章诗人与“金字塔尖” 81第五章难以复制的声音 105第六章青春的源泉 133下篇第七章必读的“高原之书” 163第八章灵魂的刻度 185第九章秋天的大地 211第十章心灵的周游 235第十一章人与书 259第十二章走向开阔的生活282第十三章八位作家待过的地方310附录散文总目 331 第一章 精神的丝缕和火种 陌生感和千篇一律;安定与排遣。人的抱负和奢望。这里是一片沉默,也是一片喧嚣。就看怎样感知它、发现它和接受它。从地图上看这里只是一个犄角,伸进海里,又可怜又精巧的大陆的边缘。与之呼应的是海中那几粒岛屿。这儿在古代称为“登州海角。” 很久以前,当老铁海峡还没有发生陆沉的年代,这里与辽东半岛连为一体。 如果不从现代的角度去看,这里可算偏远的“东夷”。文化的寂寞,边地的寂寞。两千年前的孔子传礼也没来这里,他认为这里的人原本懂礼。可能那也是一种“夷人之礼”吧。 对这里本应极为熟悉:它的人文地理。可是一切却触目皆生。像来到了一块生僻之地。偶尔能看到十多年前的痕迹,但只是一闪,另一种感觉就将其覆盖了。 四周响起的声音也是如此。它显得久远、深入,不由得让人疑惑:这是从哪个世界飞来的声息?自己的声音与之同源同根吗?是,又不是。从哪里来?从这里和远方?是归来还是离去?是旧友还是新朋?是主人还是客人? 隐隐希望看到真正独特的东西。这显出了天真和浪漫。其实到处一样,更多的是千篇一律。现代风习的感染力同化力比过去的时代大了十倍百倍。处处都给翻造了,改变了,此地与彼地必须一样。房屋是这样,街巷甚至植物、人,都是这样。这才让人吃惊。 最好能拨开表面的浮障,探寻到不同的、个性强烈的内核。这应该是久居此地的目的之一。 烦恼和愉悦、欣喜,被种种情绪纠缠也是必然。偏远之地给人安定,也给人一些焦躁。关键是能够排遣,能够与这片土地在心灵深处沟通和对话。平静的、温暖和从容的心情一点点泛上来,从此也就住得下了。 没有什么隆巨的事业。谁也没有那么大的抱负,起码是外在的抱负、世俗物利的抱负。只是寻个安静的读书地场。这个地场对人的磁性大,正在把他吸附,如此而已。人如果能借此休整和修正,培养起好的心情,生成明亮的眼光,就该非常感激了。他对其他并无奢望。他害怕打扰,也不想打扰别人…… 1987.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