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现代新诗研究重要的代表之作。在学术史上第一次完整系统地勾勒了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的复杂关系,并从这一角度入手,对中国现代新诗主要诗人的历史贡献进行了富有见地的阐述。著作曾经以各种版本形式在海峡两岸多次重印和再版,成为中国新诗研究的重要读物。增订三版在已有的版本基础上进行了内容与文字上的调整,融入了作者关于中国现代新诗的最新观察与论述,更为完整地呈现了中国新诗的历史面貌和艺术经验。 作者简介: 李怡,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学术丛刊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现代诗歌、鲁迅及中国现代文艺思潮研究。出版过学术专著《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七月派作家评传》、《现代:繁复的中国旋律》、《大西南文化与新时期诗歌》、《阅读现代——论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为了现代的人生——鲁迅阅读笔记》、《中国现代诗歌欣赏》、《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等。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目录: 导论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 一、中国新诗:创作和阐释的艰难 二、进入新诗本体 三、传统:百年中国新诗发展的一个关键词 四、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 五、旧传统与新传统 第一章物态化与中国现代新诗的文化特征 一、兴与中国现代新诗的生成 二、比与中国现代新诗的修辞 三、比兴传统与中国现代新诗的物态化特征 四、意志化与物态化的消长 第二章中国现代新诗的历史形态 一、屈骚与中国现代新诗的自由形态 二、魏晋唐诗宋词与中国现代新诗的自觉形态 三、宋诗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反传统趋向导论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 一、中国新诗:创作和阐释的艰难 二、进入新诗本体 三、传统:百年中国新诗发展的一个关键词 四、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 五、旧传统与新传统 第一章物态化与中国现代新诗的文化特征 一、兴与中国现代新诗的生成 二、比与中国现代新诗的修辞 三、比兴传统与中国现代新诗的物态化特征 四、意志化与物态化的消长 第二章中国现代新诗的历史形态 一、屈骚与中国现代新诗的自由形态 二、魏晋唐诗宋词与中国现代新诗的自觉形态 三、宋诗与中国现代新诗的反传统趋向 四、《国风》、《乐府》与中国现代新诗的歌谣化趋向 第三章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新诗的本文结构 一、辨与忘:中国现代新诗的文法追求 二、协畅与拗峭:中国现代新诗的音韵特色 第四章文化传统中的个体 一、胡适:两种诗歌文化的慢流 二、郭沫若:中国诗文化的自由形态与自觉形态 三、闻一多:传统心理结构的自我拆解 四、徐志摩: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 五、李金发:沟通与不通 六、戴望舒:中国灵魂的世纪病 七、何其芳:欧风美雨中的佳人芳草 八、卞之琳:楼下的风景 九、梁宗岱:意志化的辉光与物态化的迷醉 十、艾青:中国传统的“弃儿”与叛逆 十一、冯至:“远取譬”与“最为杰出的抒情” 十二、穆旦:“反传统”与中国新诗的“新传统” 十三、袁可嘉:“现代化”与中国意义 十四、任洪渊:当代学院派诗人的选择 十五、鲁迅:面对传统的“打边鼓” 附录中国现代诗论的现代特征问题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台湾新版后记 增订二版后记 增订三版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