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董桥作品:英华沉浮录


作者:董桥     整理日期:2014-10-28 10:07:47

  《英华沉浮录(套装共6册)》系董桥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香港《明报》的同名专栏文章结集,主要记述作者读中文英文的心得,包括阅读、文物、文化、语文、人物,等等。该书从各个层面对中国的文化,特别是转型时期香港的中文教育和书写表达进行了剖析和探讨,体现了一个资深文字工作者的高度文化自觉,对于我们保护和弘扬中华文化极具启示意义。
  该书共分六卷:
  第一卷以谈阅读为主
  第二卷以谈中国文化为主
  第三卷以谈古董、文物为主
  第四卷以谈语文、文字为主
  第五卷以谈语文、文字为主
  第六卷以谈人物为主
  作者简介:
  董桥,1942年生,福建晋江人,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历任香港美国新闻处“今日世界”丛书部编辑、英国广播电台中文部制作人及时事评论、《明报月刊》总编辑、《读者文摘》(中文版)总编辑、《苹果日报》社长。作品有《董桥七十》《景泰蓝之夜》《记忆的脚注》《没有童谣的年代》《这一代的事》《从前》《小风景》《白描》《甲申年纪事》等。美女答曰:哪里!哪里!
  旅居澳洲的柳存仁教授读《英华沉浮录》,来信提到《哪里哪里》一文说:“李善注《文选·扬雄〈长杨赋〉》有‘英华沉浮,洋溢八区’之说”,那是扬雄那篇赋里的句子,不是李善注文中的话。我只记得“英华沉浮,洋溢八区。普天所覆,莫不沾濡”;花木之美、帝王之德云云,其实才是李善《文选注》里的解释。柳先生是我业余读书的老师,平日看不懂的文字、查不到的资料,都向他求教;他的学问渊博得惊人,治学也细心得惊人。我读书作文都草率,柳先生常常旁敲侧击,鞭策我一字一句都要有根有据。他去年年底写《王湘绮和〈红楼梦〉》,谈起湘绮老人的《湘绮楼记》一文,说是湘绮二字典出谢灵运的“高文亦何绮!小儒安足为?”柳先生说,老人弄错了,这句诗是江淹的句子,不是谢灵运,几十年来没有人发现。
  写文章实在是难事,粗心不得。项纯文校点的《夜雨秋灯录》附录,引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评此书的话:“其笔致又纯为《聊斋》者流,一时传布颇广远,然所记载则已狐鬼渐稀,而烟花粉黛之事盛矣”。项纯文加按语说,鲁迅所谓“烟花粉黛之事盛矣”云云,与此书实际内容不甚相符,盖全书三百三十篇作品中,纯粹写烟花粉黛者仅占十六篇;此书出版后坊间仿刻甚多,杂凑浅率,已非原作,鲁迅所见当属这类版本,乃有此不确之论。我很喜欢《中国小说史略》,但更喜欢《夜雨秋灯录》,能读到冒牌的烟花粉黛版本,一定更好看。
  说起粉黛,柳先生信上回忆已故居浩然先生对他讲过的一桩趣事:当年台湾有美女参加伦敦选美会,到英国下了飞机,新闻记者拥上去拍照,赞她漂亮,美女答曰:“哪里!哪里!”译成英文成了“Where?where?”谑者则指其三围云:“Here,here”或“There,there”!“话亦隔数十年,可资沉浮谈助也”,柳先生说。
  拙文中提到的周弃子先生,柳公以为是周策纵教授,因周教授也有笔名叫弃子,也爱写打油诗。其实不是。周弃子先生是台湾的诗文大家,一生悲观,前几年谢世了。当年是徐先生介绍我认识周先生,周先生还给我写了一张条幅,诗好字也好。文星出版他的《未埋庵短书》,我在台南念书的时候已经熟读,还学他的笔调强说愁,现在重看,还是倾倒。
  
  “假如人生是一钵樱桃”
  黄裳先生说,小时候,他最喜欢在父亲的书房里翻弄一本厚厚的album,黯蓝漆布面,烫了很漂亮的金花,还是十九世纪初年在莱比锡买的。这本书里有拿破仑的棺材、威廉皇后的照片、巴黎的凯旋门、中欧小国的风光。他常常要父亲解说画册里的故事。“父亲的书房”是好多人童年的幻想世界。到了有一天,孩子不再躲进父亲的书房里了,父亲才突然发现孩子长大了,自己也老了。“Iflifeisabowlofcherries”,那么,这钵樱桃是只剩下几枚了。每一次想起??ClarenceDarrow的一句话,心中立刻飘起淡淡的乌云。他说:我们的上半辈子让父母亲给毁了,下半辈子让我们的孩子给毁了。(Thefirsthalfofourlivesisruinedbyourparents,andthesecondhalfbyourchildren.)跟孩子一起成长确是人生最漫长的旅程。
  《明报》《成长路》上有一篇中文大学医学院精神科学系系主任黄重光教授写的《妈妈,你摘天上的星星给我,好吗……?》。黄重光用温馨的笔调写孩子的心愿,写父母的分寸,值得一读。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用简洁的文笔和生活的角度写本行的知识。学建筑的陈从周用随笔的文体写园林;学物理的杨振宁用干净的英文写治学的趣事;爱因斯坦一生致力从简单、普通、统一的原则去描述人类世界的自然规律。黄重光的文章当然比不上冰心;可是,他的小品却因为他的专业知识而展现出不同的内涵,文字的沙石可以轻易清洗干净。“这样做,是否会鼓励孩子奢侈和浪费的习惯?”里的“鼓励”当是“养成”;“因为很多时候他们也能作出明智的选择”不妨改为“因为他们往往都会做出聪明的选择”;“明智”太重了。“星星当然摘不下来,但父母真挚的爱和无限的祝福却可以把孩子送到天上”;这句话用意正确,比喻不当,“送到天上”有“归天”之虞。多写自能生巧。我们的社会永远像成长路上的孩子,也需要一钵钵又红又甜的樱桃。
  (1996年3月29日)
  
  杂谈英国名家文章
  寒天与刘殿爵教授叙旧,细数英国学院里文采风流的名家,难免说到文章如行云流水的哲学家A.?J.Ayer。此公一九三六年二十六岁就写出一部?Language,TruthandLogic,成了逻辑实证主义学派之重要宣言,奠定一生事业。他著作甚丰,文字清新浅白,我尤其喜欢读他笔下忆事念人的文章。立足英国学院的基础未必要靠著作;平日在学术圈子里的交往、聊天大有玄机。一生在牛津做学问的大名家JLAustin著作只一两册,满腹经纶都靠同事门生发扬光大,很早就升为教授。他的语言行为理论脍炙人口,认为一言既出,即成行为;口说“Ipromise”,实际已经在履行诺言云云。这些哲学理论都比较形而上,平日浅尝,大半只能挑几处有实际效用的论点略加领会。EssaysonJLAustin?确实比PhilosophicalPapers有趣。
  刘教授还谈到名家下笔快慢的趣事。英国鸿儒白伦敦(EdmundBlunden)五十年代在香港大学教过书,他一生写过不知道多少著述,写文章都写在小纸上,一字不易,每成一张即送去排字,真是神奇。我还听说牛津史学家IsaiahBerlin也有这套本事;他写古人今人夹议夹叙,好看得不得了。罗素(BertrandRussell)握的是一支生花妙笔,写书不必打草稿;构思五六个月后,请出版社派个秘书来,他一路口述,打完即成干干净净的原稿,随即排印。我很喜欢ALRowse的GlimpsesoftheGreat?里写罗素的那篇长文。他对罗素大有微词,却始终不能不肯定这位一九五〇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个伟人。Rowse说罗素的头脑真是闪闪发光,像钻石那么锋利,文章又脆又有风格,无一冗笔;只是才华过高、自信过强,仓促下结论绝不手软,结果观点改变得很快。罗素一生好几次因政治言论开罪当局而坐牢;Rowse?说此公名气大,坐牢享受甚多优待,纸笔书籍应有尽有,又不必酬酢,可以专心构思,狱中著述果然更见完美:“Evidentlyprisonwasgoodforhim!”(坐牢对他显然是好事)。
  天才大半任性,罗素又最会编造故事,下笔绘声绘影;听说他的自传大不可靠。闲来翻翻这些名家的作品,还是蛮好玩的,对文章之道也会有所领悟。







上一本:柯灵散文选 下一本:小桐阴馆诗词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董桥作品:英华沉浮录的作者是董桥,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