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四年,英国珠峰探险队队员马洛里和欧文最后一次尝试登珠峰。从英国出发前,有人问马洛里为何在失败两次后还打算登顶,他说:“因为山就在那里。”这两个人“最后一次被看见的时候,正矫健地往山顶攀登”,之后便消失了。 七十五年后,马洛里冻得像雪花石膏般的尸体才在珠峰高耸入云的斜坡上被寻获。 但他身上没有相机,没有笔记,没有任何证据可显示他们俩是否早在新西兰籍登山家希拉瑞和夏尔巴向导丹增成功攻顶三十年前,就已经登上珠峰顶,是否创下了世上首次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历史纪录。在《珠峰史诗》一书中,作者弗朗西斯·荣赫鹏以真实的角度审视整个事件的原委,书写出这些登山行动的完整过程,为英勇的功绩留下不偏不倚的记录。 作者简介: 英国军官,皇家地理学会珠峰委员会首届主席,攀登珠峰的提倡者和推动者,也是十九世纪最著名的英国探险家之一,旅行范围多在印度北部和中国西藏地区,对地理研究方面贡献良多。二十四岁时只身穿越戈壁沙漠,还曾发现一条从中国通往印度的新路径。这位帝国时代的军人也是运动健将,曾创三百码短跑世界纪录。他也曾致力于筹组探险团,从事人类历史上头几次珠蜂攀登尝试。此外,他还是位作家,晚年成为宣扬藏传佛教的神秘主义者。目录: 序文第一章想法第二章准备第三章出发第四章春丕第五章西藏第六章接近珠峰第七章路找到了第八章北坳第九章再度准备第十章第二度出发第十一章出击第十二章试用氧气第十三章雪崩第十四章高海拔生物第十五章重要成果第十六章氧气的使用第十七章其他结论第十八章第三次出征第十九章大吉岭到绒布冰河第二十章上溯冰河第二十一章再逢灾难第二十二章救人第二十三章突击第二十四章高潮第二十五章马洛里与欧文第二十六章奥德尔第二十七章大谜团第二十八章荣耀第二十九章注定将被征服的山附录一弗朗西斯·荣赫鹏小传附录二珠峰攀登史他当时三十三岁,瘦削、柔弱,而非雄健粗壮。 他之前是名校温彻斯特的学生,在学期间就被出名的爱山人士欧文老师灌注了对于登山的热爱。他打一开始就响应了欧文老师的号召,如今已是个热心与技巧兼具的登山家。 乔治·芬奇是下一个被挑中的人。他是公认能力最强也最有决断力的登山家。他对此行的热心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来了。当委员会决定挑选他,便请他来与主任委员会面,由后者发出正式邀约。有几秒钟之久,他似乎因为情绪激昂而说不出话来,之后,他说:“弗朗西斯爵士,您把我送上天堂了!”他是个高个子,具有标准的运动员身材,还有一种坚决的神态。但显然他的健康并非处于良好状态。等他去见了医师——一如所有远征队成员必须做的——便被否决了。 对他而言,这结果就像医生开出的苦药丸般难以下咽。然而,接下来那一年他终究参与了第二梯次远征行动。 替代人选必须快速选就;马洛里建议采用他的老校友兼登山伙伴布洛克先生。他那时(现在也是)服务于领事馆,但正远在家乡度假。委员会向当时担任外事大臣的寇松大人照会一番后,立刻为他取得必要的延续假期,于是布洛克加入了远征队。没有经验的人会料想珠峰的登山者必然都长得像他那样,他比马洛里或芬奇粗壮,学生时代就是著名的长跑健将,耐力颇强。他还有另一项优点:生性平和、容易满足,能在任何条件下入眠。 还有一位极其出色的人物可以网罗:博物学家兼医务官——A.F.R.沃拉斯顿。他先前探索过新几内亚、鲁文佐里山及其他地区,已建立起科学探险家的名声。他也是一名优秀的登山家、一位敏锐的自然科学家、一位兴高采烈的伙伴,也是一个能够怀抱同情心与土著打交道的人。 其他将在印度参加此次探险远征的人包括A.M.凯拉斯博士,以及测量官陆军少校H.T.莫斯黑德(获杰出服役十字勋章)和陆军上尉E.O.惠勒(获军功十字勋章)等人。 凯拉斯先前已在锡金和喜马拉雅山其他地区进行过多次探险。 他是化学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研究氧气在攀登高海拔山区的应用。 他是那种不屈不挠、永远不会跟自己的特殊研究分离的人。在前一个夏天,他已经登高至二万三千英尺,照理说在接下来这寒冷的天气下应该休息一下,但他将所有时间花在锡金山区,以极差、极不充足的饮食维生。 莫斯黑德以他与陆军少校F.M.贝利一同做过的探险闻名。他们所走的路线是切过喜马拉雅山的“藏布”(Tsang-po),也就是雅鲁藏布江,它流经印度注入印度洋,在印度叫做布拉马普特拉河。各方需求殷切的珠峰及其周边地形的地图,他和惠勒都有杰出的绘制能力。但莫斯黑德并不曾受过登山技术的训练,也没有实际攀登时非常需要的与冰雪相搏的经验。 ……P1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