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王德威、陈思和等专家学者的文章,评论了贾平凹的《浮躁》《古炉》《带灯》等代表作。另收有贾平凹自己的部分文章及演讲、谈话等,袒露了他对文学创作等方面问题的见解,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他和他的作品。 作者简介: 林建法,常熟理工学院特聘教授、《东吴学术》执行主编。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李桂玲,《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总编室主任。 目录: 贾平凹说:安妥我破碎了的灵魂 安妥我破碎了的灵魂…贾平凹002 ——《废都》后记 《带灯》后记…贾平凹009 致林建法的信…贾平凹017 故乡啊,从此失去记忆…贾平凹019 关于语言…贾平凹027 ——在苏州大学“小说家讲坛”上的讲演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新汉语写作…贾平凹王尧033 生活会给我们提供丰富的细节…贾平凹049 一次寻根,一曲挽歌…贾平凹王彪050 贾平凹访谈录…贾平凹廖增湖054 ——关于《怀念狼》 关于小说创作的答问…贾平凹韩鲁华058贾平凹说:安妥我破碎了的灵魂 安妥我破碎了的灵魂…贾平凹 002——《废都》后记《带灯》后记…贾平凹 009致林建法的信…贾平凹 017故乡啊,从此失去记忆…贾平凹 019关于语言…贾平凹 027——在苏州大学“小说家讲坛”上的讲演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新汉语写作…贾平凹 王 尧 033生活会给我们提供丰富的细节…贾平凹 049一次寻根,一曲挽歌…贾平凹 王 彪 050贾平凹访谈录…贾平凹 廖增湖 054——关于《怀念狼》关于小说创作的答问…贾平凹 韩鲁华 058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二○○五年度杰出作家:贾平凹授奖辞… 067在热爱的写作中不顾一切…贾平凹 068——贾平凹的获奖演说好读书…贾平凹 071贾平凹的反思…贾平凹 073孙犁论…贾平凹 074 说贾平凹:与天为徒 与天为徒…栾梅健 078——论贾平凹的文学观新世纪以来长篇小说创作的两种现实主义倾向…陈思和 096穿过“废都”,带灯夜行…陈晓明 109——试论贾平凹的创作历程民族精魂之光…樊 星 165——汪曾祺、贾平凹比较论贾平凹与李杭育:比较参证的话题…李振声 176贾平凹的道行…孙 郁 187贾平凹论…胡河清 194论贾平凹…费秉勋 205贾平凹:《废都》等…丁 帆 傅元峰 215重评《废都》兼论九十年代知识分子…王 尧 219庄之蝶论…李敬泽 232重读《废都》…张新颖 242“人”与“鬼”的纠葛…黄 平 245——《废都》与八十年代“人的文学”世纪末《废都》中的文学与知识分子…〔美〕鲁晓鹏 著 季 进 译 263心灵的挣扎…雷 达 276——《废都》辨析《废都》的失败…李洁非 289说不尽的《废都》…陈骏涛 白 烨 王 绯 300世纪末:生存的焦虑…钟本康 315——《废都》的主题意识世纪末情结与东方艺术精神…韩鲁华 327——《废都》题意解读《废都》一议…宋遂良 337我们对贾平凹还有许多误读…江 湖 341海风山骨的话语分析…谢有顺 樊 娟 344——关于《带灯》乡土旷野上的行走…王光东 毕会雪 357——贾平凹《带灯》带来的思考呼唤翻译的文学:贾平凹小说《带灯》的可译性…杨慧仪 364评贾平凹的《带灯》及其他…陈众议 373《带灯》的闲笔…孙 郁 387“贴地”与“飞翔”…吴义勤 395——读贾平凹长篇新作《带灯》论《带灯》的文学创新与贡献…栾梅健 401我们的时代,我们同时代的人…何 平 412——关于《带灯》的几个问题带灯的光芒…张学昕 428《古炉》阅读札记…吴义勤 445剩余的细节…南 帆 457历史深处的花开,余香犹在?…金 理 472——《古炉》读札“差序格局”打破后的“文革”悲剧…王 童 杨剑龙 484——论贾平凹长篇小说《古炉》 说贾平凹:为文学而活 回到生活原点的写作…张学昕 002——贾平凹《秦腔》的叙事形态论《秦腔》在乡土小说史上的意义…朱静宇 栾梅健 015找不到历史…南 帆 023——《秦腔》阅读札记读贾平凹的时候…林 白 030关于《秦腔》的几段笔记…范小青 032乡土经验与“中国之心”…吴义勤 035——《秦腔》论尊灵魂,叹生命…谢有顺 048——贾平凹、《秦腔》及其写作伦理生活叙事与现实还原…韩鲁华 许娟丽 069——关于贾平凹长篇新作《秦腔》的几点思考面对乡村精神的丧失…周景雷 078——简论《秦腔》中的坚守问题未曾离家的怀乡人…李 静 082—— 一个文学爱好者对贾平凹的不规则看法贾平凹的实与虚…谢有顺 093《高老庄》:超越叙述对象…周政保 100贾平凹长篇系列中的《高老庄》…肖云儒 105在批判的困境中选择…郭春林 111——贾平凹文化批判的视点分析文学与即将消失的村庄…赵允芳 123超越与超脱…仵 梗 134——贾平凹近期小说述评为文学而活的作家…雷 达 143面对今日中国的关怀与忧患…孟繁华 145——评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土门》印象点击:《病相报告》…北 乔 151印象点击:《怀念狼》…周立民 153印象点击:《怀念狼》…叶 开 155论贾平凹…汪 政 157贾平凹:心灵的冲突…李国平 159定式:起步的基石和超越的负累…江开勇 160——对贾平凹创作整体的一种把握月亮符号·女神崇拜与文化代码…阎建滨 169——贾平凹创作深层魅力新探审美方式:观照、表现与叙述…韩鲁华 关于语言——在苏州大学“小说家讲坛”上的讲演 贾平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喜欢和有趣味的人在一起,有趣味的人就是会说话的人。这里所说的“会说话”不是那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溜须拍马者,而是他说话幽默,有形象,有细节。我们有许多朋友,人绝对是好人,但他没趣,我们还是无法和他在一起待很长时间。小说,顾名思义,小的说话,一段说话,那么,你这个作家是怎么个说法呢?传统的小说观念里,一切说法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描绘、表达人与事的,实际上,它不仅在描绘表达人与事的,说法的本身就是一种目的。这便是现代小说的观念。我们今天来探讨一下文学语言,当然主要指小说语言。常用的语言可以分为叙述语言和对话。先说叙述语言。中国的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汉字的创造体现了东方人的思维和感觉以及独特的审美观。整体的,形象的,混沌的一种意象。汉语的创造可以看出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和把握。这一点,从《易经》的方法最能领会,也能从水墨画、茶、棋、中药、武术、气功等等方面领会。常用的汉字大约四千个,相互搭配着就成了我们的语言。搭配的过程其实是在把握一种节奏。这同音乐一样。在我看来,一切歌曲都是把说话放慢拉长。而节奏是什么?是情绪的表现。也可以说,为了表现一种情绪来调整节奏。节奏与作家气息的高低快慢急缓断续有关。这也就是说,语言与生命有着直接的联系。有生命就有上帝,上帝是存在于语言之中的。呼吸系统健康的人能写出长句子,哮喘之人的文章肯定使用最多的是短句。有这样的现象,我能从一个书法作品中看出作者的性格和生存环境以及他的命运。我曾让一个气血不畅的人去练《石门铭》,结果他的气血通畅,恢复了健康。有一个笑话,讲两个结巴吵架,一个是快结巴,一个是慢结巴,结果快结巴占了上风,慢结巴说不过快结巴,扑上去动手脚,被旁人拉开了,慢结巴说:他,他,他有,有,有,有什么强的,他就是比,比,比我能能能换个气,气,气嘛!是的,语言的形成就是换气的结果。世上多个民族语言不同,也就是换气不同,气息形成的音响不同而已。人类和动物的语言区别也在这里。所以说,什么是好的小说语言?只要能准确地表达出小说中人与事的情绪的语言就是好的小说语言。传统的语言学里,强调语言的朴素、准确、生动。这都是对的。实际的操作中,有的人语言很平实,有的人语言很华丽,有的人语言粗糙,有的人语言雅致。这与各人的性格有关,与天赋有关,与生命基因有关,敲击木头是一种声,敲击瓦罐是一种声,敲击金属是一种声。莎士比亚和屈原可能是语言最华丽的作家,海明威用的减法,福克纳用了加法。不能说谁强谁弱,各具特色。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幸福,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世上的美人都是一个样,丑与丑的距离却很大。语言的艺术,包括一切的艺术。其秉性在于个性。好的语言要看整体,看是否表达出了人与事的情绪,而不在于它是否用了什么形容词。鲁迅的名句:窗外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若平常看,这话多啰嗦!可通过这两句话,传达了作者苦闷、无聊的情绪。巴金有一个作品,是写一个战士在前线作战时负伤昏迷,战争结束后,已是半夜,他爬着返回阵地的故事。这篇文章句子非常短,标点全是句号。大意是这么写的:他抬起头来。月亮就在山岭。他向前爬了一下。再爬了一下。卧在那里大声喘气。他动了动右腿。又努力向前蹬了右腿。又向前爬出了一尺。这个战士整整爬了一个晚上,天亮终于爬回了自己的阵地。试想,一个负伤的人动作是迟缓和艰难的,抬脚动手都要歇歇。那就只能用短句和句号了。如果都是长句或逗号一类的标点,那就用不着花一整夜的功夫来爬了。当然,在能充分表达出文中人与事的情绪外,语言的修饰能修饰就修饰,这就说到下面几个问题了。要会用形容词。形容词最好的运用是自己独特的一种感觉。独特就是新鲜,别人没有用过。有句话说:第一个将美人比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将美人比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将美人比作花的就是蠢材了。张爱玲的语言好,好在她细腻奇特,她有与生俱来的对事物的感觉,形容什么东西顺口而出,而且接连形容,如打水漂儿,石片在水面上一连串地跳闪而去。但是,当你挖空心思去形容的时候,反过来,你什么都不形容,你就达到了最好形容的效果。这是形容的两个方面。地平线上测树高是一种测,地平线上测树根的深也是一种测。杜甫写诗是白纸上写黑字,李贺的词是黑纸上写白字。形容月亮,你可以说是灯笼,是银盘,是香蕉,是橘子,是天之眼,是冰窟窿,但你说一句:月亮就是月亮,比前边的形容更好。我在初学写作的时候,喜欢从别人书上摘抄形容比喻好的句子。这当然对于启发和培养我的想象能力有好处,可我那时不懂整体的效果。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五官都十分漂亮,但配在一起却并不漂亮;有的人五官分别来看都不标准,配在一起却生动有味,蛮有风韵。我们读一些诗,有的诗,每一句都有所谓的诗情,精心用词,但读完了,整首诗毫无诗意;有的诗每一句都是口语,很平常,可整首诗诗意盎然。古人讲词不善意,得意忘形,就说的这回事。《山海经》上讲混沌的故事,混沌是没鼻没眼的,有人要为混沌凿七窍,一天凿一个,凿到七日,七窍是有了,混沌却死了。 穿过“废都”,带灯夜行——试论贾平凹的创作历程 陈晓明 现代汉语白话文学历经百年的风吹雨打,终于成长几棵大树,贾平凹无疑傲然在列。不管从数量还是质量,不管是对当代现实的表现,还是对西北地域文化的表现,不管是他笔下众多鲜活灵动的人物,还是独具韵味的文字风格,贾平凹都无可争议是当代最卓越的作家之一。历经三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他的创作涵盖了一部当代中国文学变革史,他笔力所及无疑是当代文学抵达的境地,他的困扰与艰难,无疑也是当代中国文学的困境。深入解读贾平凹的创作,细读他的作品,也是在解开中国当代文学的地形图。他身上显现出来的文学意蕴如此丰厚,汇集的问题、矛盾与启示是如此之多,以至于我们如果不认真对待贾平凹的创作,就不能脚踏在当代中国汉语言文学坚实的土地上。毋庸讳言,在贾平凹的创作历程中,《废都》是其重要的起轴心作用的作品,这不只是在于它曾经产生过激烈的社会影响,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标示着九十年代中国文学重新开始的独特的戏剧性形式。而贾平凹本人的创作抵达于此,本来是预示着他创作风格和小说美学观念的转变,遭遇历史化的戏剧性冲突,他本人也放弃了这一方位的转向,而转向更具有现实性的创作。贾平凹抵达这一“废都”不仅仅具有强烈的现实感——他要写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初,中国社会现实的困扰、虚空与茫然;同时具有深远的历史感——要在文化和美学上试图沟通古典时代的血脉。然而,他要穿越“废都”的方式却是选择了颓废美学,在这“废都”的旷野上,前有古人,后无来者,只有他只身去迎接降临的“古典美文”,谁能理解这样古怪的超前举动呢?九十年代初,中国知识分子重新出场就遭遇到这一片废都,如此空无一人的历史空场,只有一个自以为旷达的贾平凹,他不幸就成为重拾批判性大旗的知识分子集体行动的牺牲品。两者本来相距甚远,不幸狭路相逢,历史将错就错,而贾平凹也只有将错就错。“废都”这一方天地,不再是他经营古典美学的理想家园,而是他要辞别的故土旧地。贾平凹转向《秦腔》,又有《古炉》,还有《带灯》,这就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废都》起到的轴心作用了。贾平凹没有在“废都”里被击垮,而是站立起来,重新出发,不断成就自己,有着一种更加沉静笃定的写作状态。这就可以去梳理贾平凹抵达《废都》的曲折过程,他转向走出了一条更加险峻的路径。这一路径,无疑也折射出当代中国文学的隐秘路径。贾平凹的创作量是如此丰富,我们当然不可能在有限的篇幅里全面展开。这里就以“废都”为某种转折点选取他不同阶段的有代表性的文本加以讨论,勾画贾平凹创作的变化路线,由此也归结出他对汉语文学的贡献。一、发乎西北地域文化的“性情”如果说到汉语小说的本土性或民族特色,贾平凹无疑是这方面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本土性或民族性在文学价值评价方面是一把双刃剑,夸大它的作用,则把自己区隔于传统封闭的领地;完全无视它的存在,也不能显示出一个民族、一种语言的文学贡献。当然,我们会说,文学就是文学,所谓的本土性或民族特色也只能是在文学性构成的整体中去认识,也就是说,既要在西方已经形成的文学审美价值体系里去认识它,同时又在相互参照中去看到它所体现出的汉语文学的独特性。大多数本土性或乡土性都经不住这样的双重解析。只有贾平凹可以经得住这样的考验,尽管他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迷惑。贾平凹素有“鬼才”之称,他的小说文章,看似平淡自然,实则诡异奇崛,鬼斧神工。其缘由大抵在于他的作品总是有着独异的文化底蕴,他的文字总是可以引领人们进入不同寻常的地界。梳理贾平凹的写作史是困难的,他的作品数量如此庞大,尤其是他的出色之作如此之多,当代中国作家几乎无人可与之比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