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踏遍青山人未老


作者:熊召政     整理日期:2014-09-25 17:59:25

《踏遍青山人未老》作者熊召政以生动、老辣又充满讥俏、智慧的文字,写江南美食,叹人生百味:不管是茄子心里苦,还是炒米热心肠,也不论糖蒜有点酸,还是螃蟹爱风雅,作者笔走龙蛇,八婆八卦,在乱炖一锅、大盆杂烩的美食美味中,描摹红男绿女,烘托市井万象,有人间烟火,更有世俗温暖。
  作者简介:
  熊召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诗人。1953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英山县温泉镇。参过军,下过乡。22岁起担任英山县文化馆创作辅导干部。1981年调入湖北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至今。其间于1984—1986年任《长江文艺》副主编,1985—1989年担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1979年创作的政治抒情诗《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获得1979—1980年全国首届中青年优秀新诗奖。已出版诗集五部,散文集两部,报告文学集两部。其诗歌及散文获各种奖项多次。自1993始,历经十年潜心创作四卷本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一经问世,便获得海内外读者的广泛好评,被评论界誉为当代中国长篇小说的重要收获。该书继获得湖北省政府图书奖、首届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及湖北省第六届屈原文艺奖等各种奖项后,又于2005年4日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目录:
  水墨江南
  烟花三月下扬州
  运河是一段乡愁
  周庄的迷楼
  访严子陵钓台
  绍兴古桥
  仙叠岩记
  游九曲溪
  雨中登滕王阁
  桃花潭记
  黄山听雨
  饮一口汩罗江
  衡山的日出
  初到双峰荷叶乡
  金鞭溪记水墨江南
  烟花三月下扬州
  运河是一段乡愁
  周庄的迷楼
  访严子陵钓台
  绍兴古桥
  仙叠岩记
  游九曲溪
  雨中登滕王阁
  桃花潭记
  黄山听雨
  饮一口汩罗江
  衡山的日出
  初到双峰荷叶乡
  金鞭溪记
  岳阳楼散记
  北纬28。的传奇
  茅台镇夜饮
  飞觞赤水河
  阆中小记
  八节洞记
  夕阳中的海螺沟
  九寨沟三记
  黄龙沟一日
  双桥沟游记
  峨眉山散记
  鹿回头看海
  登黄鹤楼
  漫步荆州古城墙下
  桃花溪印象
  东山访废寺
  菩提本无树
  清江行
  在龙船调的故乡
  厉山本记
  踏青赏梅
  花朝游双峰山
  鸡鸣山中泡温泉
  吴家山避暑手记
  天堂河谷记
  翠河谷
  娄子石寻杜鹃记
  每一个春天都是改革元年
  游远安金家湾记
  选一个词汇来赞美祖国
  风展红旗如画
  祝福中国
  炎帝的力量
  领袖的力量
  城市是我们的历史
  关于三国的话题
  关羽是风俗中人
  闲话清明
  到明朝去看风景
  正月初一这一天
  雪佛
  听松
  依旧的青山
  不惑中的困惑
  踏遍青山人未老
  历史的驴友
  廊桥何处不遗梦
  长白山秋色
  镜泊湖的黄昏
  绥中碣石记
  地藏菩萨的誓言
  芒砀山记
  访洛阳白园
  谒汤阴岳飞庙
  蟠溪半日
  永远的楼观台
  在西峰的夕照中
  游蓝田记
  石头上的画
  康巴人的家园
  游西千佛洞
  穿越柴达木盆地
  啊,纳木措
  欢喜佛与媚态观音
  自古名山待圣人
  天堂中的花园
  最后的童话
  现代,我们已不能乘船从水城门进入市内。汽车早已取代船只成为现代交通的首选。水城门外连接运河通往杭州I的水道,部分已经被淤塞。但是,在古藤掩映的水城门内,绍兴古城里的水巷多半都保存良好。
  绍兴南依会稽山脉,北部平原濒临杭州湾。会稽山是一片总面积100多平方公里的丘陵。晋朝的大文学家顾恺之描绘会稽山,“干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由于充沛的雨水与茂密的植被,会稽山成为36条河流的发源地,自东至西,最大的河流是若耶溪,它流入绍兴城,尔后汇入鉴湖与运河。
  从秦朝到宋朝的1000多年间,绍兴经过了繁华的会稽时代与锦绣的越州时代。此后一直到明清,绍兴一直是块福地。虽然它也经历过战争的蹂躏与灾难的洗劫,但总的来说,它是一座比较幸运的城市。它留给后世的建筑遗产,以石桥与寺庙居多。
  中国历史上两次最大的南北分裂,从西晋到东晋,从北宋到南宋,对于国家来说,这是久久难以弥合的创痛。但对于绍兴来说,却赢得了两次难得的发展机会。晋室南渡,许多中原望族随着皇室南迁,纷纷来到绍兴定居,一时间,会稽山下人文荟萃、冠于江左。斯时,顺着丝绸之路自印度输入中国的佛教,首先在北方兴盛了起来。当北方发生战乱,一大批高僧随着南迁的望族聚集绍兴。
    于是,绍兴城内陆续建造了许多寺庙。那时的绍兴,不但有王羲之这样的名士,也有支道林这样的高僧。在迷离的桨声灯影中,在悠扬的暮鼓晨钟里,绍兴人感到自己的精神生活在提高、在升华,而情感也在心灵深处燃烧。公元12世纪早期的宋室南渡,再次给绍兴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不过,这一次随着中原望族南迁的,不再是身穿袈裟的僧人,而是一大批有着各种娴熟技艺的工匠。因此,在这一时期,绍兴建筑的显著变化,不再是重檐斗拱的寺庙,而是圆拱平梁的石桥。
  古建筑及园林研究专家陈从周先生,对家乡绍兴的古石桥情有独钟。从1979年开始,他率领一个小组用了五年多的时间,对绍兴境内的古桥作了全面的调查。他们查到现存的古石桥将近5000座,这的确是一个让人敬畏的数字。
  据历史文献记载,绍兴城中最早的石桥是春秋末年越王勾践建造的灵汜桥。今天,这座桥已经泯不可考。如今,绍兴城中众多的古桥中,年数最长的,当数城东的八字桥。
  这座桥处在广宁桥与东双桥之间。据《嘉泰会稽志》记载:“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在它的主孔桥下西面第五根石柱上刻有“宝祜丙辰仲冬吉日造”的题记。宝祜丙辰即1256年,证明这座桥建于南宋,也就是宋朝皇室南渡后的三十年。
  八字侨的平面布置非常有特色。桥的东端沿河道由南北两个方向砌有下桥的落坡石阶。而桥两端的两个落坡石阶,却分别为西、南方向。这种结构,大大节省了用地的空间。这座桥还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在跨越小河的孔道上,专门铺设了一个青石板的纤道,这是专供拉船的纤夫所用。因为这一个功能,它甚至被有关专家称为中国最古老的立交桥。
  八字桥连接起三条街道、三条河流。它高5米,净跨4.5米,桥面宽3.2米,桥全长17米。由于它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城市石粱桥,因而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说八字桥是绍兴古桥首屈一指的长寿者,那么摆在第二位的应该是位于城西北的光相桥。
  P24-P25 
  





上一本:我的事 下一本:完成之后又怎样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踏遍青山人未老的作者是熊召政,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