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通先生不追风不猎奇,静观诗坛冷暖,孤独而尊严。他诗歌创作的人文半径依然处于平民情怀、世俗趣味的范围,没有宏大叙事,热衷于日常,小情调中尽显风流,深意却藏而不露;依然“以‘美能拯救一切’为艺术原则,用抒情的、温婉的、细腻的语言优美而执著地‘柔声轻诉’。”《雪花飘在雪花里》是巴中怪才杨通的诗集。杨通先生的诗风“唯美”,镂金错彩,辞藻华丽丰腴、纤柔细腻,部分作品甚至香软绮艳,有《花间集》的余韵。但读起来很美、很舒服,是语言的狂欢。 作者简介: 杨通,笔名逸鹤、杏子,男,四川巴中人。 没有值得炫耀的文凭和职称,业余爱好绘画、摄影,主要写诗,兼写散文随笔。 上世纪80年代开始零星发表作品,迄今仍在坚持写一些长短句,估计还会坚持一些时日。 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七届全委会委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巴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巴中市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巴中文学》责任编辑、民刊《原点》创始人。 著有诗集《柔声轻诉》、《朝着老家的方向》。 居四川巴中,且会在此终老。 目录: 目录: 那阵风依然在夏天里吹/ 渴望倾诉/ 望雨的日子/ 热爱生活的方式/ 阳光真好/ 春痕/ 舞者/ 目录: 那阵风依然在夏天里吹/ 渴望倾诉/ 望雨的日子/ 热爱生活的方式/ 阳光真好/ 春痕/ 舞者/ 黄昏即景/ 同行/ 初春/ 玻璃/ 蝴蝶标本/ 思想——题蔡大勇摄影作品/ 这些日子/ 写意水墨(组诗)/ 鸳鸯荷花图/ 山的写意/ 寒江垂钓/ 雨打芭蕉/ 夕阳牧归图/ 群鸟依林/ 金鱼戏水/ 深山隐居图/ 咖啡夜/ 我是我自己的流亡者/ 中断写作/ 等待诗意/ 预感/ 植树节/ 雨夜/ 清晨,或一滴墨水/ 停电夜/ 一张白纸/ 我的一天/ 雨/ 快乐/ 坚持理想的写作 ——读杨通诗集 《雪花飘在雪花里》/ 在路上:蜀籁呼唤“这一个” ——第三辑《蜀籁》总序 梁平 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作协扶持四川诗歌、呈现四川诗歌实力的“蜀籁”诗丛,已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三辑了。朱丹枫同志曾经对这套丛书的出版提出要求,就是“选在路上:蜀籁呼唤“这一个” ——第三辑《蜀籁》总序 梁平 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作协扶持四川诗歌、呈现四川诗歌实力的“蜀籁”诗丛,已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三辑了。朱丹枫同志曾经对这套丛书的出版提出要求,就是“选好作者、出好诗集,使其能够真正代表四川诗歌的力量”。 四川是诗歌大省,诗歌是四川一个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从古代最辉煌的唐宋时期传承至今,优秀的诗人、优秀的诗歌不胜枚举。尤其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四川一直站在当代诗歌的前沿,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的诗歌重镇,各种诗歌运动、各个时期的优秀诗人,无不深深地打上了四川印记。这之前的第一、二辑“蜀籁”,诗人龚学敏、李龙炳、熊焱、蒋雪峰、鲁娟的诗集已经赢得了普遍的赞誉。第三辑“蜀籁”的诗人成都凸凹、杨通、羌人六的出场,代表了四川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成都、巴中、绵阳三地,构成又一道美妙的风景线,而沿线生长的,是四川诗歌生生不息、多姿多彩的蓬勃生机。 成都凸凹的诗歌在四川,甚至在中国诗坛都具有极强的辨识度。这缘于成都凸凹没有沉溺于自己数十年诗歌写作的经验,而是不断地在探索和寻找更适合自己介入生活的独特方式。尤其近几年来,他在诗歌形式上的冒险与创新,让我们清晰地看见,他正努力使自己的诗歌在“第三条道路”的符号上,与其他诗人进行甄别,与自己业已熟能生巧的写作惯性甄别,给自己的写作制造难度,给见惯不惊的诗坛制造陌生。当然,对于成都凸凹在诗歌形式上执迷不悟地探索,说好说不好的都有,毁誉参半,但丝毫没有妨碍和阻挡成都凸凹的探索,而且成都凸凹所做的,正是以自己带有破坏性的实验,把经年不变的传统诗歌形式指向另一种可能。成都凸凹能够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成都凸凹是一个对诗歌有担当、负责任的诗人,是因为成都凸凹知道,一个诗人被自己写作惯性固定成某种形式之后,最要紧的是解放这种形式,寻找新的形式、新的路径、新的可能。所以我说,无论成都凸凹的探索成败与否,都值得,都应该向诗人致敬。 杨通虽然几十年深居大巴山,偏隅一角,却丝毫没有阻隔诗人行走世界的瞭望。在我看来,杨通天生有一双诗的鹰眼,这双眼以360度的视角,具有无比的辽阔,辽阔到无所不及、无孔不入。所以,在阅读杨通诗歌的时候,我们能够看见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心境、不一样的惊奇。应该说,杨通的现实生活场域是逼仄的,几乎与外界没有更多机会交流,但是杨通却能够让自己的洞察与思绪纵横天地。这么多年来,杨通在诗歌里可以给你水墨丹青,也可以给你浓墨重彩;可以让你缠绵悱恻,也可以让你一剑封喉。就像一个高段位的武士,刀枪剑戟、形意拳脚,样样运用自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杨通诗歌在具象与抽象的处理上,以其不同凡响的老到游刃有余,语言的调度和虚实的处理,使他诗歌里的美艳沾有地气,找得到植入泥土的根须。另一方面,杨通诗歌里的具象以及叙事,又能够恰到好处地抽象出空灵。可以说,杨通诗歌的丰富与新鲜,不会让你的阅读产生审美疲劳。 80后诗人羌人六当然是羌人之后,生活在羌民族聚居地平武。他的民族鲜为人知的密码以及诗人日常的安静与内心的狂野,给他的写作注入了令人瞩目的特质。80后、90后年轻一代写作的趋同性和流行感在他那里几乎格格不入。这么多年来,羌人六不追随任何圈子、不跟风作祟诗歌,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打量这个世界,独立思考“少数”的意义和价值。这种独有和独立,使他有能力常年得以安静,而打量与思考的方向,又让我们不得不为他内心的狂野而惊讶、骄傲。在羌人六的诗歌里,那些密集出现的关乎自然、人性以及生命的触及,似乎都带有神性的引领,而人类的脆弱与善良在诗人眼里,皆具有无与伦比的崇高与神圣。贫苦的乡村与浮华的城市在诗人看来,一样肤浅、一样闭塞、一样不可思议。只有脆弱是真实的,只有善良是美好的。这样的单纯,这样的思考,这样的恪守,正是青年诗人羌人六写作的力量与高度。 又是一辑“蜀籁”付梓,时间又过了一个年头,一些人离开,一些人走来,我相信诗歌永远在路上。这一套丛书的编选之所以不设立编委会、不需要集体研究,是因为编委会讨论的结果是平衡,是统一,唯诗歌恰恰要摈弃的就是平衡和统一。四川诗歌队伍拥有强大的阵容,我希望每一个诗人都成为“这一个”,只有成为“这一个”,你才有资格说你是诗人。 2014710落笔于巴西:德国血拼凌晨 那阵风依然在夏天里吹 那阵风依然在夏天里吹 我在遥远的草叶上温柔如云 浅山在瞳孔里隐隐约约 一种渴望展示如深邃的宣纸 淋漓时刻 就想将生命泼墨 或工笔般潜入深水 让阳光恬淡地在肌肤上滑翔 那阵风依然在夏天里吹 青苔染指之后便揭不去血液里的骚动 命运的笔触或皲或滑或逆或顺 总有些赤裸的情怨让你痴狂 总有些深藏的意境让你费猜 不见鸟影 却有鸟的歌声铭心刻骨 不闻舟楫 却有浪花溅湿灵魂 或低吟浅唱 或轻歌曼舞 或一朝得梦便长睡不醒 哦那阵风依然在夏天里吹 我愿侧身为月之剪影 学会 无事听风 渴望倾诉 你不知道这四面石壁是谁垒筑起来的 所有的朋友都到了笼子的外面 孤独的日子常常使你的虎臂 够不着林子里那枚红色的草莓 什么时候人们 已习惯踏月而归卧雪而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