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昧》作者用一种与他过去迥然不同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奇绝的故事。这是一个男孩与一个女人的故事。小男孩茅弟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年龄,三次与年轻女教师白兰同居一室;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代中,小男孩和这个大女人之间历经了各种生死离别。 小说以它奇特的力量唤醒男人对自己蒙昧少年的深层记忆,激起难以抑制的深刻情感反应。小男孩正是在和一个女人的生命厮磨中成长起来。这个文本以罕见的真实与细腻揭示了男孩蒙昧时期的爱情与性心理。 对历史的无情批判,对人类苦难的悲悯,对爱的滴滴见血的触动心灵的描述,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一部真正高尚的作品。 《新星》是柯云路的第一部长篇,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突出意义的政治小说,据此改编的电视剧曾造成鲜有过之的轰动效应。现在三四十岁以上的人很少不知道《新星》主人公李向南的名字。二十多年过去,《南方周末》等中国多家媒体再度提起《新星》时,将它称为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新星》之后的中国同类政治小说在写法上都难免受到它的影响。 《新星》在海外出版时,被称为“当代官场现形记”。在大陆,则被称为“县委书记从政指南”。无论评价如何,《新星》无疑使国人普遍看到了理想主义光辉下中国政治斗争的真实故事,也使熟谙政治的人看到了地道的政治操作手法。今天重读《新星》,大概是了解中国当代生活不可或缺的。 《超级圈套》故事的主人公丘云鹏在海南经商破产后,带着跻身于主流社会的渴望来到京城,开始第二轮冒险。这个出身底层的小人物深信只有金钱能够给他带来地位,带来荣耀。“财运与桃花运同期而至,平行发展”。他以猎人般的机警与耐心,利用着人们的“贪心”凭借着极少量的金钱,设置了一个又一个圈套,动辄把自己说成拥有几个亿的大老板,“钱已经挣腻了”,“钱多得已经成了负担”,把作家、教授、学者、电视台主持人、医生、导演、歌星、商人、政客,纷纷套在自己身边,做成一个很大的局,再以此去套住更多的人…… 虽然这并不是一部教人怎样做生意的书,也不是教人怎样不上当的书,但读了这部书,无疑会使你增加这方面的知识与经验。 作者从欲望、性、智谋、环境规定、宗教倾向、人格分裂六个层次,对人物命运与心理深入解剖,以概括当代生活的雄浑叙述,使情节起伏跌宕,人物命运曲折变幻,笔法幽默辛辣,故事大开大阖。 《汾城轶闻》汾城是一个边远小城,因为要树立知识分子典型而选上了身患绝症的系统工程学家顾堃。在“选拔”过程中,顾堃意外得到的可心女人李珊因为曾和市委书记有一段特殊因缘,其情感和命运发生了离奇遭遇。他所居住的陋屋频频为大人物光临,新闻记者也将他列为热门目标,他本人无奈地成为官场斗争的筹码。 故事以意想不到的结局戛然而终。 这既是一个政治性很强的社会性题材,又是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而主人公运用系统工程学把握自己人生、事业、政治、爱情选择乃至日常时间安排,是作品的另类可读之处。 这本书尝试用不同的语调在叙述中离间叙述者和叙述对象,使作品产生了某种荒诞感,表现出作者在其他作品中少有的黑色幽默。 本套丛书还包括:《夜与昼(上下卷)》、《衰与荣(上下卷)》、《东方的故事》、《嫉妒之研究》、《牺牲》。 作者简介: 柯云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一九八○年代以长篇小说《新星》、《夜与昼》、《衰与荣》等经典改革巨著为国人瞩目,并奠定在文坛的地位。根据其作品改编的《新星》电视剧播出后,万人空巷,创下最高收视率。一九九○年代以来,出版了《超级圈套》、《东方的故事》、《成功者》 目录: 蒙昧 序言与联想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关于《蒙昧》的背景资料蒙昧 序言与联想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关于《蒙昧》的背景资料 背景资料一:貌似深刻的无主题 背景资料二:破译《西游记》 后记 新星 引言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四十一 四十二 后记 超级圈套 汾城轶闻 写在前面 一一次庄严的市委常委会 二和蔼风趣的长者 三难能可贵的癌症 四戴围裙的科学家 五真是个小说人物 六饭桌上的保险系数 七琐碎的生活 八从一张图示开始 九顾堃的意识流 十时空交叉 十一小小的戏剧场面 十二同时的两个空间 十三一个政治家的思考与行动 十四几条线 十五情节在发展 十六处心积虑 十七也是“处心积虑” 十八云层摩擦生出闪电 十九暴风雨之夜(一) 二十暴风雨之夜(二) 二十一历史的着眼点 二十二人生难料 不是尾声 后记 夜与昼(上下卷) 衰与荣(上下卷) 东方的故事 嫉妒之研究 牺牲《蒙昧》 第一章 一张大床 开始了一个小男孩一生的故事 《蒙昧》的故事从哪一天开始,茅弟想过一万遍。 那天,阳光带着闷热的湿气照进唐桥镇小学二年级的教室,还算明亮的讲台上又出现了白兰老师,她穿着白衬衫蓝裤子,干净明亮地站在黑板前。坐在中间第三排的茅弟用比其他学生更有意义的目光看着年轻的女教师。 那个时代那个年龄的男孩远不懂得如何评价女性的相貌,他只知道这个二十来岁的女教师很漂亮,她的脸十分白净,大眼睛十分明亮,当她站在讲台后面讲语文算术时,声音也十分清爽。 她从一年级就开始带这个班,讲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会发亮,讲太阳和月亮为什么从东边升起,讲天上为什么会有云,云多了为什么会下雨,还讲大雁为什么南来北往。刚刚迈进学校的小男孩小女孩都仰着小脸用近乎崇敬的目光看着干净明亮的女教师在高高的讲台上发布声音。干净明亮的老师还经常讲到诚实和卫生:诚实,是为了保持灵魂的清洁;卫生,是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白兰老师从大城市来,她的干净明亮像云天里飞来的白天鹅。 当她照看全体的目光落到茅弟脸上时,茅弟意识到一丝特别的温和。她比较多地让茅弟站起来回答问题,答得好会一视同仁地夸奖,答得不好也有一视同仁的指点,然而,茅弟总能从一视同仁中听出与众不同的成分。 当白兰老师缓缓走过一行行课桌查看当堂考卷时,茅弟会觉出她温馨的身体逐渐走近,当她好闻的气息团团包住茅弟时,他被温暖陶醉,像是被阳光照射下花朵熏醉的小蜜蜂一样。白兰老师好看的手依次摸着一张张课桌走过,她轻轻在茅弟的试卷上指一指,茅弟就会发现一个错误,他用橡皮擦了改了,抬眼看一看白兰老师,白兰老师已经回到讲台上,双手八字伸开目光端正地看着整个教室,她在等待全班同学交卷。当她的目光注意到茅弟时,一视同仁中又有一丝茅弟能够觉察到的特别意味。 唐桥镇小学没有为单身的年轻女教师提供住宿,两年来她一直借宿在茅弟家,这里的隐密是茅弟独有的财富,他一闻到白兰老师身上的好闻气味,就腾起小男孩的缠绵遐想。 然而,故事却在这一天很残酷地开始了。 这是一九六六年中国发生文化大革命的那个夏天。茅弟想对读者说明的是,他的故事和这场社会动乱联系在一起纯属历史的巧合。倘若他晚生十年二十年,故事肯定就面目全非了。 那一天,白兰老师站在黑板前讲这场大革命让她讲的话,这些话当然是从报纸广播照搬过来的,最后,当她要结束这番形势教育时,一句话铸成了她终生大错。她该说“谁反文化大革命,我们就打倒谁!”然而,她把一个“反”字遗漏了,于是就说成了“谁文化大革命,我们就打倒谁!” 这句话一出口,二年级的小学生似乎也听出了不对。白兰老师站在那里有些异样地左看看右看看,她一定是从满教室空气的紧张中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一瞬间,茅弟发现她的脸煞白,他没想到白兰老师会吓成这个样子。她紧接着改口说道:“谁反文化大革命,我们就打倒谁!”然后看了看寂静的教室,说道:“老师刚才就是这样说的,对吧?”几十个小学生仰面看着云天里飞来的白兰老师,眨着眼没说话。 白兰老师有些束手无策地看了看同学们,又重复了一遍正确的说法,然后用恳求的声音说道:“老师刚才是这样说的,没说错,是吧?” 然而,就有一个小男孩举起黑兮兮的小手站起来说:“老师,你刚才说错了,你说‘谁文化大革命,我们就打倒谁。”’白兰老师站在那里,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她看着同学们小心翼翼地说:“同学们,老师真的这样说错过吗?”有三四个同学声音零散地说道:“老师说错了。”更多的同学目光茫然地张望着左右。 白兰老师光明高大的形象一下解体了,她像寒风中一株衰败的高梁,有些可怜地说道:“同学们,老师真的说错了吗?”教室里安静极了,站立的小男孩低着头说了一句:“白老师,您告诉我们的,做人要诚实,不说谎。”茅弟浑身紧张地看着讲台,白兰老师目光呆滞恍惚地凝视着眼前,好像一只怪手半空中伸过来抓了一把,她整整齐齐的头发一下变得凌乱不堪。 现在的茅弟极力回忆着当时的茅弟的心理感受。 他多少有些懵懂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他第一次发现光明漂亮的人也有难看的时候,他不知道应该怎样看待这件事。窗外阳光下小镇里远远近近都有“大革命”的声音,大标语大字报早已歪歪斜斜贴满了街道,唐桥镇小学的校园里大字报大标语也像狂长的爬山虎一样占满了墙壁,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叫反革命口号。 那天放学,天下起了大雨,白兰老师像往常一样站在学校大门前的木桥上送同学们过桥上岸,各回各家。 浓云低低地盖在小镇上空,雨半明半暗地淋下来,大白河很宽荡地左右包抄着唐桥镇小学哗哗流淌着,学生们带伞的没带伞的慌张地跑上木桥,白兰老师打着伞站在桥头照顾着同学,叮咛大家不要滑倒,过了桥不要猛跑,脱了鞋打赤脚的同学别让碎砖烂瓦扎破了脚。当同学们摆手说“白老师再见”时,白兰老师一定觉出了孩子们今天的声音有些犹豫和敷衍,她站在桥上伸手照顾着最矮小的同学,千叮咛万嘱咐地让他们不要慌张,还像往常一样结伴而行。 全班同学早已按回家的路线分成小组,不知为什么,今天各组的小组长在匆匆和白兰老师礼貌告别之后,都没有像往日那样行使指挥队伍的职责。他们过了桥四散跑出去很远,回过头还看见白兰老师站在木桥中央,她的伞不知给了哪位学生,就那样秃秃地立在雨中,茫然的样子说明一种权威的丧失。 雨中的下午天色提前发暗,一艘机器船驶过大白河,沉闷的汽笛声将白兰老师在雨中唤醒,她这才发现学生们已经一班一班鱼群一样拥过了木桥,四面八方地消失在白茫茫的雨雾中。 茅弟打着一把雨伞孤零地出现在面前。 往下的故事茅弟记得还算清楚,他们还没说什么话,就远远听到了敲锣的声音,接着听到哭死人一样的呼喊。他们向对岸看去,滚着白雾的大雨中渐渐出现一队人影,随着颠三倒四的敲锣声和呼喊声越来越近,他们看到一支冒雨游街的队伍。 七八个不老不少的男人胸前挂着木牌,上边写的各种名目早已被雨水淋得模糊不清,为首的男人挂着牌子敲着锣,每敲一下就呼喊一句:“我们是牛鬼蛇神,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后边六七个挂牌子的人也都落汤鸡一样垂头丧气地跟着呼喊一遍。在队伍的最后走着一个穿雨衣的男人,透过半透明的雨衣可以看见他手臂上的红袖章,他提起嗓门喝道:“声音高点,别跟没吃饱饭似的!”游街的队伍一声锣响一句呼喊地朝前走着,像一队立起来行路的野狗。 看到白兰老师,穿雨衣的男人扬起黑瘦的面孔说道:“白老师,放学了?”白兰老师脸上露出有点生疏的老师的笑容,她问:“干什么呢?”穿雨衣的男人一指前面的队伍说道:“游他们街!”白兰问:“快游完了吧?”穿雨衣的男人说:“早呢,南镇刚游完,还有北镇,北镇游完,还有东镇、西镇。”白兰老师说:“天黑前游不完了。”穿雨衣的男人从怀里掏出一只手电晃了晃:“连夜游。”白兰老师说:“那得游到半夜了。”穿雨衣的男人说:“明天、后天、大后天还要接着游,这里游完了,还有周围各村。”“落荡鸡”们扭头看了看,穿雨衣的男人厉声喝道:“东张西望什么?”他客气地和白兰老师挥挥手,押送着队伍消失在雨雾中。 锣声一下一下远去,让人想到送殡的队伍。 远远另一个方向又隐隐传来敲锣的声音,仔细谛听,好像不止一处。烟雨笼罩下的唐桥镇影影绰绰,三五处远近不同的锣声让人想象出小镇东南西北的全景。 和穿雨衣的男人告别的笑容早已在白兰老师脸上褪尽,她像受到打击一样有些发呆,掠了掠湿漉漉的头发说道:“茅弟,白兰老师要去几个同学家做家访,你自己先回家吧。” 茅弟看了看被雨浇透的白兰老师,举起了自己的伞。白兰老师摇了摇头,拉了拉贴在身上几乎有些透明的白衬衫:“老师已经湿透了,就这样湿着去不要紧,你赶快回家吧,告诉爷爷奶奶我今天晚点回去。”茅弟低头想了想,将雨伞塞到白兰老师手中,兔子一样冒着雨跑回家了。 往下的一段故事,茅弟是后来知道的。 白兰老师到了几个同学家,好像同学们已经把课堂里的事情告诉了家长,当她收起伞出现在各家门口时,学生和父母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她,不自然的热情更说明了一切。白兰老师无须什么开场白,也无须和家长们假装高兴地说三道四,她只是倚门站着,看着学生小心翼翼地问:“老师今天没有说错吧?”有些惊恐的男生或者女生抬眼看着她,做父母的也在黑洞洞的矮房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男的可能抽着纸烟,也可能抽着旱烟袋或水烟袋,便都吱吱地抽着,让目光落在一缕缕升起的青烟上。 白兰老师面对沉默又重复一句:“今天老师没有说错过吧?” 小男孩或者小女孩不知所措地扭头看看父母,依然睁大眼看着湿淋淋的白兰老师,不知说什么好。有的父亲裸露着瘦长的手臂挥着大蒲扇,指着孩子说:“他今天什么都没听见。”然后看着孩子问道:“是吧?”孩子低下头微微点一点,白兰老师深深对全家人鞠一个躬:“谢谢你们,我走了。”便撑开伞走到无休止的大雨中。 也有的家长不停地抽烟,看着倚门而站的白兰老师一言不发,白兰老师就可能第三次、第四次重复一句话:“老师今天没有说错吧?”做父亲的或者做母亲的最后丢出一句:“你在课堂上当着这么多学生讲的话,收得回来吗?”白兰老师有些萎缩地站在那里又说:“老师今天没有说错吧?”挺肥胖的母亲目光扫来扫去,最后看着丈夫,挺瘦削的父亲端着茶壶自斟自饮,好一会儿抹一下嘴巴面色严重地说:“你不能让学生包庇反革命言论哪。” 屋子里黑洞洞的,屋外白花花的雨天也在暗下来,白兰老师背对着薄弱的光明像个黑色的剪影,在一家人面前久久站立着,最后沉默地鞠一躬,告别了沉默的一家人。 茅弟知道,白兰老师这一天走访了五六家人,也知道她会在明天、后天、大后天继续一家又一家地走访,今天已经太晚了,已是晚饭后的时间了,黑天冒雨出现在学生家门口,尤其引来异样的目光。 她只好回到了自己的住宿地,茅弟家。 茅弟现在需要对读者介绍一下他童年的那个家了。 这是唐桥镇南镇边缘的一个坐北朝南的小院,东西厢房里住着四五户人家,正房三间是茅弟的家,说得明白一点,是茅弟爷爷奶奶的家。在那个年龄,茅弟对于爷爷奶奶的身份缺乏足够的理解力,只知道他很小就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爷爷奶奶在唐桥镇有点名气,因为爷爷的父亲也就是茅弟的曾祖父曾经很富有,唐家桥就是他捐钱修建的,家道后来如何衰落下来,茅弟自然不清楚。 爷爷奶奶有两个儿子,一个就是茅弟的父亲,一九五七年被戴上右派的帽子,那一年茅弟的母亲刚怀上他,一年后茅弟出生,父母就离婚了,母亲把刚生下的孩子扔给了茅家,划清界限清白地走了。父亲辗转颠簸到大西北劳动改造,再没有余力顾及儿子,只好送到爷爷奶奶这里,让两位老人把这个孙子带大。好在他们的另一个儿子,也就是茅弟的伯伯一直比较稳当地做着工程师,按月寄钱来,保证了爷爷奶奶在小镇上的小康生活。 茅弟对自己的出身与家庭只有模糊的概念,这个模糊含着敏感的猜测与自卑。再慈祥的爷爷奶奶都不足以取代父母,于是,他从小就有趴在窗前凝视屋檐滴水和黑夜星光的寂寞冥想。 当他背上书包被爷爷领着来到唐桥镇小学上一年级时,他在高高的讲台上仰望到了干净明亮的白兰老师。那一天,她穿着一身像天空一样蔚蓝的衣服,露着白衬衫的领子,脸像太阳一样照亮着教室,当她转过头来,两条乌黑的大辫子很漂亮地甩动着。接着有一天,爷爷说白兰老师要来家里住,白兰老师也就提着行李干干净净出现在家门口。 茅弟诚惶诚恐又惊喜万分地迎接这个事实,他仰望着爷爷奶奶和白兰老师衬托着天空说话,紧张的心灵等待着住房的分配方案,结果,爷爷奶奶还是住在那边的那间房子里,他和白兰老师同住这边的这间房子,中间隔着一问过厅。他当时感恩涕零地仰望着白兰老师,因为他分明听见爷爷奶奶说:“让茅弟和我们住一间,白兰老师单独住一间。”是白兰老师伸手摸着茅弟的头说:“让他和我住一间吧,小孩子没关系的。” 这样,就有了让茅弟每天都激动不已的温暖夜晚。 早晨,他穿过小镇到大白河中的唐桥镇小学念书,与同学们一视同仁地听白兰老师讲课,在满教室的人烟中嗅出白兰老师特有的好闻气味;晚上,他以激动的心情等待与白兰老师一屋同睡。 白兰老师常常让他先睡,她将一盏小台灯压低了光,又罩上报纸,在那里批改作业,茅弟躲在黑暗的床上望着被台灯光映亮的白兰老师的面孔,和半明半暗中朦胧美丽的身体侧影。正值夏日,白兰老师穿着短袖衬衫,灯光下洁白发亮的手臂让茅弟生出很多遐想。当白兰老师转过目光看他时,他在昏暗光线的掩护下闭上眼睛。装做已经睡着。白兰老师就会扭过头去继续批改作业,或者站起来走到床边给他盖好被子,这时,闻着白兰老师身上温暖的气味,享受着她手的触碰,他有点冬天烤火炉的晕乎感,那舒服的感觉让他想到懒洋洋的蚕宝宝。 有时,白兰老师给他把被子在脖子下面掖好,还会顺手摸一下他的头,并轻轻拍一拍,意思是“好好睡吧,小东西”,这时,他就会装作睡梦一样咂着嘴巴,像小猫被抚摸时那样舒服地伸伸头,果然,诱得白兰老师又伸手在他后脑勺和后脖颈上轻轻摸两把,那手的温柔和光润让茅弟身体内起了一个从上到下的颤栗。他听到白兰老师轻轻地哼笑了一声,俯瞰的目光很舒服地落在他脸上,他便大大方方摆出熟睡的样子,接着也便睡着了。 当他睡得很死时,一个让小男孩最害羞的事情就会发生,他尿床了。这是他从小就有的家常便饭,但对于白兰老师却是他要死守的秘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