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在这部集子里的,是作者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 目录: 自序致敬,大西洋上弄潮儿 漫漫西行路 比绍往事 奥斯瓦尔多 塞拉利昂进行曲 穿越战争的硝烟 塞内加尔散记 摩洛哥渔歌 几内亚琐谈录 毛里塔尼亚掠影 激情冈比亚 遭遇“食人族” 火海方舟 船 重洋万里探龙穴自序致敬,大西洋上弄潮儿 漫漫西行路 比绍往事 奥斯瓦尔多 塞拉利昂进行曲 穿越战争的硝烟 塞内加尔散记 摩洛哥渔歌 几内亚琐谈录 毛里塔尼亚掠影 激情冈比亚 遭遇“食人族” 火海方舟 船 重洋万里探龙穴 裂变 家书抵万金 英雄的晚年 人性化管理:现代化企业的生命 细雨无声 无情未必真豪杰 年轻的“元老” 情留西非 硕士渔夫 船长轶事 船长年仅二十五 何处是归程 两情若是久长时 岁月留痕 骨肉 心愿 蹈海 海葬 冰海悲歌 捐躯者名录漫漫西行路 漫漫西行路,滚滚远洋潮。汽笛一声长啸,壮士赴滔滔。重驾郑和樯橹,再续丝绸古道,雪浪溅征袍。网落鱼龙舞,锚起星辰摇。男儿血,赤子泪,洒碧涛。夜来船满明月,乡恋挂桅梢。梦里乘风归去,问讯故人安好?暮暮更朝朝。叩舷歌一曲,大海起狂飙! ——调寄《水调歌头》 远洋在呼唤 1985年3月10日,古老的福州马尾港迎来了一个盛大节日,一个注定要载人史册的庄严时刻:开天辟地以来,中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将从这里起航,中国远洋渔业史也即将由此开始书写。 此刻,十三艘海轮高扬着五星红旗,披红挂绿,二百二十三名壮士齐集甲板,整装待发。他们将由南中国海,经马六甲海峡,横渡印度洋、阿拉伯海、红海,穿越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去开创一项我们的前人未曾涉足的事业。码头上,农牧渔业部顾问林乎加、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项南、经贸部顾问程飞、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程序、福建省副省长王一士、福建省政府顾问王炎、福州市市长洪长喜、原农牧渔业部水产局局长孟宪德、中纪委驻农牧渔业部纪检组组长王炎堂,外交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交通部、财政部、经贸部、海关总署、解放军总参谋部、新华社、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浙江省、山东省各有关单位的领导或代表,各新闻单位的记者以及福建省海洋渔业公司的全体职工,共一千余人前来为壮士们送行。 欢送大会的主持人张延喜坐在主席台上,心潮难平。 今天是他麾下的船队首次远航。 张延喜现年四十八岁,江苏扬州人。瘦高的身材,瘦削的面孔,一副书生气;但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却闪耀着对远洋事业的执著,透露出气吞万里的儒将之风。1949年共和国成立之时,张延喜还是个十多岁的少年。故乡长江三角洲独特的水土塑造了他的性格,引导他走上终身事业。“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浩荡东流的长江,扬帆远航的船队,寄托着他无尽的遐想。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在他的脑海里激起了汹涌的浪花。20世纪50年代,他离开家乡前往上海,报考水产学院,在招生简章上看到“发展我国远洋渔业”的词句,他的心激动得颤抖了…… 海洋,多么诱人的蓝色原野! 在我们居住的这个总面积51000万平方公里的星球上,海洋面积高达36106万平方公里,占70.8%,只留下29.2%的陆地。再除去高山和沙漠,人类的栖息地简直少得可怜,适合农业生产的仅有10%。地球上80%的生物资源在海洋里,汪洋大海之中生存繁衍着十二万种动物、两万种植物,是陆地生物资源的四倍。渔业资源不同于陆地生物资源,它通过繁殖、生长和死亡进行新旧更替,无须耕牧而自然收获。如果人类具有并保持足够的生产能力,每年至少可以从海洋里获得30亿吨水产品,供300亿人食用。现代科技证明,水产品的蛋白质含量大大高于其他农副产品,以每100克所含蛋白质质量计,鲤鱼为18.1克,牛肉为17.7克,鸡蛋为11.8克,面粉为9.9克,大米仅8克。地球上广阔的水域为人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食源和财源,而目前世界水产品在人类食物中尚不到4%。 自从人类在地球上诞生,就与生俱来地开始了渔业的历史。从直齿的鱼叉到弯齿的鱼钩,从木条拦鱼栅到结绳织网,从临渊羡鱼刳木为舟,从回旋于河流、近海到扬帆远航,人类为了驯服大海,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探索…… 在公元之初的几个世纪,北欧人就已经到远海捕鱼。公元12世纪,在丹麦和挪威一带的海域每年都有四万艘渔船三十万渔民使用有囊或无囊的曳网捕捞鲱鱼。自从用蒸汽机作为船动力后,航海能力大大提高,为各种追捕性网具的使用创造了有利条件。不久之后以矿物作燃料的发动机又代替了蒸汽机,使渔船的生产能力再一提高。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工业的兴盛和科学的进步,捕捞技术不断发展,船型增大,作业机械化,网具规模扩大,属具性能提高,声光电物理场研究的应用促进了远洋渔业的发展。美国在1919年就已经首创利用飞机侦察鱼群,获得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世界渔获量已从1900年的350万吨增加到1800万吨。 二战期间,许多沿海国家的渔船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世界渔业发展受到很大挫折,但是,海洋中的渔业资源却因祸得福,得以休养生息,为后来的渔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战结束后,主要沿海国家积极在本国沿海近海进行捕捞,1950年的世界渔业产量已恢复到战前的最高水平,达2110万吨;1960年又翻了一番,达4020万吨。苏联1950年渔业产量为163万吨,1960年猛增至305万吨。1956年之后,苏联将渔业投资的80%用于造船、建港和船舶修理,到1961年已拥有3500艘大中型拖网渔船和冷藏渔船,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作业范围扩大到大西洋北部和太平洋西北部。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随着世界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渔船逐渐走向大型化、高功率,海洋捕捞技术逐渐现代化,生产范围不断扩大,捕捞活动迅速向外海和远洋扩展,新渔场不断被开发。到1969年,世界海洋渔业产量已从50年代末的3000万吨增加到5400万吨,十年内增长幅度将近70%。在此期间,苏联的渔船数量不断增加,1971年已拥有100吨级以上的捕捞渔船3108艘,占世界100吨位以上的渔船总数的59%以上;运输加工船455艘,总吨位达490万吨;80%以上的渔船安装了冷藏设备,60%的渔船有了加工设备。苏联的五个船队遍布世界各大海域,远洋渔业的产量从1966年的200万吨迅速增加到1972年的390万吨,占本国海洋渔业的56%以上。美国自1960年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以来,把卫星遥感技术、卫星导航技术率先应用于海洋渔业,并且在70年代后期在渔业生产中迅速推广电子计算机技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另一个渔业大国日本,也由于科技和工业水平的迅速提高,许多科技成果应用于海洋渔业生产,有力地促进了海洋渔业的现代化,到1973年,远洋渔业产量高达400万吨,居本国各种渔业之首。 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海洋渔业资源与捕捞之间的矛盾突出地暴露出来,世界渔业徘徊,发展缓慢,进入保护、增殖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时代。与此同时,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海洋工程、新材料和新能源以及航天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技术的应用逐步扩大,又为世界渔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80年代以来,世界渔业结束徘徊状态,步入稳定发展阶段,渔获量明显上升,使许多国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远洋渔业是沿海国家渔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体现一个国家渔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在那“公海自由”的年代,苏、美、日等发达国家的远洋渔船早就横行世界,称霸海上,而我们偌大的中国却根本没有远洋渔业,百业凋敝的旧中国没有,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也仍然没有。在1985年3月10日中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起航之前,我们的渔船一直在家门口打转转,始终未出国门一步。我们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总面积达472.7万平方公里,海域不能算不开阔,但我们的人口增长太快、太多,嗜爱吃鱼的中国人变着法儿地清蒸、红烧、爆、炒、熘、煨……把家门口的鱼子鱼孙都吃得差不多了。乱捕滥捞、竭泽而渔加上工业污染,使得近海的生态环境遭到惨重破坏,渔业资源日益贫乏。 张延喜1959年从上海水产学院毕业之后就来到北京,一直在国家水产部门工作,到1984年担任“中国水产联合总公司”总经理,领导全国十六个所属单位、数万名职工,从渔船、渔具到捕捞、加工、销售,一切全管,成为全国独一份儿的“渔业老板”。但是,他从少年时代就心驰神往的“发展我国的远洋渔业”这个口号,在纸上空喊了二三十年,宏伟的远景却仍然是海市蜃楼。近年来,近海渔业资源的枯竭使我国水产品供求矛盾激化,中央向水产部门下达的每年供应京、津、沪7.5万吨鱼货的任务总是不能完成,连北京市场上都已经难得见到像模像样、能够端到节日餐桌上的鱼了。作为“渔业老板”,张延喜感到耻辱!鱼在哪里?在万里海域,在大洋深处!为什么我们要死守家门,不肯越雷池一步?因为我们设备、技术落后,还因为有一条闭关锁国的绳索长期以来挽住了我们的船头。全世界有二十三个国家的船队在公海上自由闯荡,我们不去,还指责人家“掠夺发展中国家的渔业资源”,吃不着葡萄反说葡萄是酸的,聊以自慰。中国的水土滋养了郑和的雄才大略,也滋养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自己捆住自己的手脚,眼睁睁地看着洋人发洋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的大潮呼啸而起,冲开了由干关闭太久而锈迹斑斑、“嘎吱”乱响的国门,中国人眼前豁然开朗,大吃一惊: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泱泱中华古国早已被人家远远地抛在后头了! 1981年4月21日,新华社第112号《参考资料清样》送往中南海,上面刊发了萧白权、王春荣采写的一篇通讯: [新华社马德里4月4日讯]住在加那利群岛的华侨建议我国组织小型渔船队,发展远洋捕渔业。 加那利群岛散布在非洲大陆北部海岸上端的大西洋海面上,是西班牙一个海外旅游胜地和国际自由贸易港。由于大西洋渔业资源丰富,沿岸欧美国家渔产品消费量很大,这里的远洋捕鱼一直是个经久不衰的好生意。加那利群岛还是各国远洋渔业船队出售渔产品和整修船只的一个重要国际港口。不久前,我们访问了这个群岛中最重要的一个岛屿——拉斯帕尔马斯岛。当我们在岛上漫步时,看到码头旁停泊着一排吨位不大的捕鱼船,街头上也常常遇到三五成群的亚洲人肤色的渔民。当地华侨朋友向我们介绍了日本、台湾和南朝鲜小型渔船队控制鲔鱼的捕销,获得大量外汇收入的情况,并对我国发展小型渔船远洋捕鱼业提出了看法和提议。 据华侨介绍,目前大型远洋捕鱼加工船已经过时了,小型渔船组成的捕鱼队却方兴未艾。这种船队是日本人先搞起来的,到了60年代台湾人以劳动力便宜而占了优势,最多时有一千多人在加那利附近作业。70年代,南朝鲜人挤了进来并逐步超过了日本人和台湾人,目前有300多艘南朝鲜小型渔船在大西洋活动,仅在加那利就设了30多个公司代办处,照管渔船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