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均铨先生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那些有价值的闪光点,经过他的妙手点化,便成了一篇篇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篇篇富有理趣,洋溢着人间难能可贵得的真性情。透过这些至情至性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他至情至性的为人。 作者简介: 许均铨,澳门人,祖籍广东台山,1952年12月27日出生于缅甸仰光市,缅文名字U?KyawWin,1986年7月开始发表作品,在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及世界各地发表各类作品近四百篇,有十二篇小说、散文等参加大陆、澳门各类征文比赛并获奖。著有《澳门许均铨微型小说选》、小小说集《一份公证书》等;合编著《缅甸佛国之旅》《归侨在澳门》;合编《缅甸华文文学作品选》《缅华散文集》《缅华诗韵》等。 目录: 一个招牌掉下来……1 袖珍图书馆……6 无名氏的赞助……10 马夫阿强……14 老板的那杯咖啡……16 债……20 手镯盒……22 那双眼睛……26 如果小萍是男孩……30 表……36 独树……38 四十岁的迷茫……40 菩提树下……43 摘不掉的戒指……49 貌貌的故事……51一个招牌掉下来……1 袖珍图书馆……6 无名氏的赞助……10 马夫阿强……14 老板的那杯咖啡……16 债……20 手镯盒……22 那双眼睛……26 如果小萍是男孩……30 表……36 独树……38 四十岁的迷茫……40 菩提树下……43 摘不掉的戒指……49 貌貌的故事……51 诱……54 钻石婚……56 荣叔……58 邻埠王老五……60 一份公证书……64 迟到的团聚……66 报警……68 沉沦……70 助……72 重新工作……74 美容师的过错……77 李助教的彩虹……81 多巴湖的一个梦……90 又到颁奖时……95 秘密……98 老兵……100 龚伯……105 高佬福……107 送礼……109 买葡萄干……111 胡可的无奈……113 文友敬鲁……115 秦老师……118 恋念塔……120 混血儿阿林……122 乐极生悲……126 空……128 末代书法世家……131 康宁逸事……136 较量……138 又见喷漆……141 坐轮椅者……143 公私分明……145 甄嫂……147 有佛心的人……149 假钞……151 安仔的妈妈……153 鹦鹉……155 握手……157 担保人……159 窗口……161 一张船票……163 银龙……165 旺熙伯……167 无名氏……171 假魂灵……173 桃痴……175 西蒙的故事……177 触角……181 一只名贵的手袋……183 贫薪综合征……185 立春前后……187 附录……189 “华文微经典”丛书荟萃了世界各地华文微型小说作家的微型小说经典,包括黄孟文(新加坡)、朵拉(马来西亚)、司马攻(泰国)、心水(澳大利亚)、冰凌(美国)、金梅子(印度尼西亚)、池莲子(荷兰)、东瑞(中国香港)、许均铨(中国澳门)、林宝玉(新西兰)等30位作家,每人一卷,力求向读者呈现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的巨大成就和全貌,是国内迄今规模最大的世界华文微型小说丛书。袖珍图书馆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一个星期日,在高原某华侨农场十一村的故事。 村俱乐部附设有袖珍图书馆,义务管理员尹惠芳正在整理图书,一百多本。二十一岁的她特喜爱看小说,她原本生活在缅甸仰光,读完华文高中后,很想上华文大学,缅甸没有华文大学。她的第一个愿望就是回国上大学,第二个愿望就是像《李双双》等电影中那样,参加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 她告别瑞德贡大金塔,从仰光市郊国际机场直飞昆明。到达昆明一个星期后,她被分配到这个华侨农场十一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她的第二个愿望先实现了。这一晃就是一年,让她始料未及的是,平淡且又苦又累的农场工人生活并没有电影中那种热火朝天的激动场面。 原来爱阅读的她,到农场后有了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小说。尤其是当上图书馆义务管理员之后。 二十三岁的卢文华也是归国华侨,回祖国前在缅甸掸邦首府东枝市居住,当时他从东枝市经腊戌市到了祖国边境的畹町镇。他原本也想上大学,回到祖国后,很快就被分配到华侨农场十一村建设社会主义。 星期日他没事做,手拿一本小说《青春之歌》,走上水库堤坝,坐在一株桉树下。他没有翻开《青春之歌》,而是望着水库少量的积水发呆。他一下子想起离东枝市不远的良瑞市的茵莱湖。那是一个大得望不到边际的高原湖泊,也是卢文华常去旅游的地方。 他终于翻开书了,扉页上有一首诗:“此书不借人,借去不回城。若想借此书,需要保证人。”端正且秀丽的钢笔字,署名是“尹惠芳”。这本书在他手中已有好几天了,有的篇幅已反复看过几遍,他没马上把书还给主人,是因为这本书不是主人借给他的。 他走下水库,朝村图书馆走去,今天大部分的农场工人因假日去附近的小镇赶街(赶集)了。村俱乐部里很安静,图书馆里只有尹惠芳一人在看书。见到卢文华走进图书馆,她很热情地打招呼:“没去赶街?” 卢文华摇摇头,神秘兮兮地说:“我要做一件很重要的事。” “我们从国外回到这里,白天不是种棉花,就是种苞谷(玉米),晚上开会学习,会有什么重要的事?是不是安排你给大家读报?”尹惠芳看书闷了,遇到一位说话的村友,拉开了话题。 “现在正在搞四清运动,你还是不要随便讲话。你是不是有一本《青春之歌》?”卢文华一下子把话题一转,他的心,也因这书名而加快了跳动的速度。 “我是买了一本《青春之歌》,让我表姐借去了。你想看吗?”尹惠芳大方地说。 “借你的书要有保证人,我一下子找不到保证人。”卢文华开始变得不自然。 “我和表姐在缅甸是同学,表姐说你读书时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你是一个爱书之人,你借书不用保证人。”尹惠芳大方地说。 卢文华很不自然地打开用旧报纸包着的书,尹惠芳看到后很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