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女儿》:作者成名作、自传体小说,“我非常真实地描述了我自己的生活……”一段身世之谜,一段青春叛逆,一段自我寻找,一段亲情和解之旅。 《好儿女花》:作者最受认可、最感人作品。以参加母亲葬礼为契机,对母亲卑微、复杂、悲剧、宽容的一生的最真实的记录和诠释。写这本书是为了“使母亲能够抬起头,寻回做人的尊严”。 《小小姑娘》:写给母亲、自己和女儿的往事,在往事中追忆尘世生活的情结、苦涩、梦魇和困惑。 《上海魔术师》:一个杂技女孩和一位犹太流浪者收养的中国男孩在“上海大世界”相遇,魔幻的西洋魔术与惊险的中国杂技,兰胡儿和加里珠联璧合般的表演,在上海滩风行一时。他们一次次地死里逃生,“一次比一次明白,此生不能分离。” 《上海王》:上海滩快意恩仇的洪门秘史。一个乡下女孩成为十里洋场幕后“上海王”的历程。曾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改编成电视剧,在京、沪、台湾、新加坡等地上映。 《上海之死》:女明星于堇千里救夫事件,国民党、日本人、汉奸、商人、美国人、文化人等在1941年11月25日到12月6日十天间的较量。“二战”的浓缩和纪念。 作者简介: 虹影,60年代生于重庆,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上海复旦大学读书。旅居欧洲十余年,现居北京。代表作有《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小小姑娘》《上海之死》《上海王》《上海魔术师》等。被《中国图书商报》评为“十大女作家之首”。由于有作品被禁,《南方周末》评其为2002年年度“争议”人物,多部作品在英国、意大利、美国等获各类顶级文学大奖。 虹影被称为“海外华文文学三剑客”之首,她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时代的文学奇迹。她有着杜拉斯的敏锐、麦卡勒斯的孤独和牙买加?琴凯德的冷漠,也有民国四大才女的清高。常年无睹本土文学最流行的方式和趋势,固执地以自己所爱的方式抒写内心最真实的爱恨,“怀揣利刃面对世界”,尖刀下去,最痛的是自己。恰恰因为超越时代的文字才能呈现文学的恒久价值,她的作品已享誉世界文坛,在哈佛、耶鲁、剑桥、巴黎大学等图书馆,她与老舍、胡适、林语堂等大师并列被借阅最多的中国作者。在西欧、北欧、北美等一些不知名的小镇咖啡馆中,随处可以看到署名“HONGYING”的书。而在国内,喜欢她的主要是各领域中高端女性读者和文化领域高端男性读者。由于影视作品精湛上映,始引起其他层面读者的广泛关注,从精品阅读时代进入大众阅读。 海外评论界经常拿虹影和牙买加?琴凯德、托妮?莫里森和V.S.奈保尔并提。她以极平谈但又诗意的文字,写出一个个女人的生命史。亦有人认为,虹影的文字与《圣经?雅虹影,60年代生于重庆,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上海复旦大学读书。旅居欧洲十余年,现居北京。代表作有《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小小姑娘》《上海之死》《上海王》《上海魔术师》等。被《中国图书商报》评为“十大女作家之首”。由于有作品被禁,《南方周末》评其为2002年年度“争议”人物,多部作品在英国、意大利、美国等获各类顶级文学大奖。 虹影被称为“海外华文文学三剑客”之首,她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时代的文学奇迹。她有着杜拉斯的敏锐、麦卡勒斯的孤独和牙买加?琴凯德的冷漠,也有民国四大才女的清高。常年无睹本土文学最流行的方式和趋势,固执地以自己所爱的方式抒写内心最真实的爱恨,“怀揣利刃面对世界”,尖刀下去,最痛的是自己。恰恰因为超越时代的文字才能呈现文学的恒久价值,她的作品已享誉世界文坛,在哈佛、耶鲁、剑桥、巴黎大学等图书馆,她与老舍、胡适、林语堂等大师并列被借阅最多的中国作者。在西欧、北欧、北美等一些不知名的小镇咖啡馆中,随处可以看到署名“HONGYING”的书。而在国内,喜欢她的主要是各领域中高端女性读者和文化领域高端男性读者。由于影视作品精湛上映,始引起其他层面读者的广泛关注,从精品阅读时代进入大众阅读。 海外评论界经常拿虹影和牙买加?琴凯德、托妮?莫里森和V.S.奈保尔并提。她以极平谈但又诗意的文字,写出一个个女人的生命史。亦有人认为,虹影的文字与《圣经?雅歌》“我的爱在女子中,好像百合花在荆棘内”互为映证。 目录: 《饥饿的女儿》 目录: 5新版说明 11第一章 29第二章 41第三章 60第四章 83第五章 101第六章 126第七章 147第八章 165第九章 178第十章 190第十一章 208第十二章 226第十三章《饥饿的女儿》 目录: 5新版说明 11第一章 29第二章 41第三章 60第四章 83第五章 101第六章 126第七章 147第八章 165第九章 178第十章 190第十一章 208第十二章 226第十三章 244第十四章 262第十五章 282第十六章 292第十七章 306第十八章 325第十九章 339将一种幽暗带到光亮中 ——虹影、崔卫平关于《饥饿的女儿》的对话 《好儿女花》 目录: 7修订本说明 9写在前面 13第一章 30第二章 59第三章 104第四章 129第五章 168第六章 199第七章 239第八章 266第九章 305第十章 356第十一章 416写出秘密的文本才是有魅力的文本 ——虹影、荒林关于《好儿女花》的对话 《小小姑娘》 目录: 5序 9上法院 12那始终是个谜 15改名换姓 18一只瓷猫 24大姐从农村回来 28二姐从学校回来 32我生病了 36大姐坐月子 39两束白菊花 43四姐告状 47生虱子 51小猫小黑 56大表哥 60出事 64三哥得离开家 66怪老头 71鸡奸犯 73南山 76观花婆 78一个女孩的避难所 83后院 87小三妹 89代课老师 94猫跳舞 97邻居周姐 100卖花姑娘 104青萍 108花痴 111幼儿园 114扁担脚 117阁楼闹鬼 121古老的葡萄树 125狗的故事 129后院闹鬼 132有女初长成 134神秘的镜子 142白头发女人 148二姐讲的故事 155梅与菊 158新邻居 163父亲的生日 167李二嫂 169科长大人 172鸡汤的诱惑 176私情 179食莲者 182害怕成为一个大女人 186过生日 194男孩 200把木板架在长江上 218篇外A 226篇外B 236时间是一把刀,把软弱的人杀死 ——张悦然与虹影的对话 《上海魔术师》 目录: 7修订本说明 11第一部 120第二部 231第三部 351附录一大世界中的小世界 355附录二大世界中的杂语演出 《上海王》 目录: 3修订本说明 9第一章 15第二章 27第三章 36第四章 50第五章 65第六章 72第七章 82第八章 97第九章 108第十章 123第十一章 134第十二章 147第十三章 163第十四章 174第十五章 186第十六章 199第十七章 212第十八章 220第十九章 232第二十章 240第二十一章 253第二十二章 265第二十三章 269第二十四章 279第二十五章 293第二十六章 307第二十七章 316第二十八章 338第二十九章 353第三十章 369章外章我怎么会写这本传记 381还愿到上海(代后记) 《上海之死》 目录: 5修订本说明 9上部 80中部 202下部 303《上海之死》重大事件时间表 306后记及鸣谢 从文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会把虹影划分到海外华文文学界,作者现在海外华文写作成就非常好,9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一批接受过良好教育,形成了完整人生观世界观的一批人走向世界以后,他们对海外华文写作的一种冲击,和从两地两域两种文化的对接和碰撞当中,再返回大陆,它所提供的文学经验,跟以往是完全不同的,在这个方面,90年代以后的华文写作,对于中国大陆的写作,是一个贡献。比如,在这十年当中,有三位非常优秀的女性作者,比如严歌苓,加拿大的张翎,比如虹影。女性海外华文文学三剑客,他们都提供了非常不同的文学经验,在文学史传承的意义上,在我们了解大陆文学板块和构成方面,这些经验都是不容忽视的。 ——陈福民 虹影写的是普通家庭,不是什么大家庭,是底层社会的一个家庭,但家庭关系特殊,兄弟父母之间都很特殊。在歌颂亲情的大背景下写出了另一方面很复杂的东西,不是没从文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会把虹影划分到海外华文文学界,作者现在海外华文写作成就非常好,90年代以后,中国大陆一批接受过良好教育,形成了完整人生观世界观的一批人走向世界以后,他们对海外华文写作的一种冲击,和从两地两域两种文化的对接和碰撞当中,再返回大陆,它所提供的文学经验,跟以往是完全不同的,在这个方面,90年代以后的华文写作,对于中国大陆的写作,是一个贡献。比如,在这十年当中,有三位非常优秀的女性作者,比如严歌苓,加拿大的张翎,比如虹影。女性海外华文文学三剑客,他们都提供了非常不同的文学经验,在文学史传承的意义上,在我们了解大陆文学板块和构成方面,这些经验都是不容忽视的。 ——陈福民 虹影写的是普通家庭,不是什么大家庭,是底层社会的一个家庭,但家庭关系特殊,兄弟父母之间都很特殊。在歌颂亲情的大背景下写出了另一方面很复杂的东西,不是没有亲情,而是亲情也包含很多矛盾冲突,这些冲突与人性的弱点是相关的,不因赞美家庭而掩盖这种危机。刚才白烨说她是现实主义,很真实地讲出了家庭关系里的真实性和复杂性,虹影在这方面描写显得非常狠,尤其是写自己家的事,以第一人称写自己的事情,虹影显得特别真实。没有掩盖真实的人性,深入家族细微的关系中,看到最基本的社会层面显现出人性的冲突。——解玺章 从力度上,《饥饿的女儿》更强一些,但是从技巧上,《女儿女花》比《饥饿的女儿》更好些,《好儿女花》的剪裁、编排、伏笔,都是不慌不忙展现,这是虹影在写作技巧上最好的一本书。不太适宜匆匆一翻,更适合慢慢阅读。 ——止庵 虹影写《饥饿的女儿》开始,就用的是现实主义笔法,而她的现实主义笔法特别凌厉。严酷冷酷的现实,写的特别真实,可以说是心狠手辣的现实主义,这是特点之一。 ——白桦 虹影把饥饿年代的苦难写得令人不寒而栗。《饥饿的女儿》成功了,虹影走向新的水平线,她突破了自己,也超越了与她同时期中国女性小说写作流行的基调。 ——刘再复 《饥饿的女儿》属于中国,属于地地道道的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特别是它所表现的那种几乎是不可重复的生命的生长方式,令我一望即感亲切。 ——李洁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