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烟雨东江


作者:缪俊杰     整理日期:2014-08-24 22:26:48

《烟雨东江:天龙镇?风雨桥?九曲水》是一部题材新颖构思独特的长篇小说。作者以冷峻的目光审视了二十世纪中华大地风雨如盘波诡云谲的历史,用小说艺术的笔法描绘了中国南天一角的百年沧桑。作品通过赣粤闽结合部东江源头一个山区小镇,穆、曾、廖三个家族几代人的命运,展示了中国近百年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塑造了命运坎坷的东江流域客家儿女的独特性格,呈现出一幅富有浓郁客家地域特色的风俗画。
  作品总题为《烟雨东江》,分为《天龙镇》、《风雨桥》和《九曲水》三部。几个主要人物贯串始终。
  《烟雨东江:天龙镇?风雨桥?九曲水》具有下面几个特色:一是多元题材。它打破了往昔以革命历史题材、工业题材、农业题材、知青题材等分类的取材角度,而是以大视野观察社会发展的进程,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示生活的复杂性和纠结性;二是民族眼光。它突破了以往总是以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分野的是非标准,不再以党派的利益,而是用中华民族的大义,去评判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是非功过,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三是地域特色。作品浓墨重彩描写汉族一支重要民系客家地区的风土人情,语言习俗,是一部客家民系的“百科全书”;四是民族笔法。作者吸收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传统的形式,对章回体进行改造,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习惯。
  巴尔扎克说:“作家是历史的书记官。”这部小说以对中国社会变革的真实描绘,折射出一段令人感慨万千、刻骨铭心的历史。当今的读者会从小说中读出:“历史应该如此。”也许若干年后的读者会惊讶地发现:“历史原来如此。”
  作者简介:
  缪俊杰,1936年8月生,江西定南人。195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196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研究班。同年8月起一直在人民日报社工作。1978年1月起任文艺部副主任。1986年被评为新闻界首批高级编辑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专家。1956年开始发表文艺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要从事文艺评论。先后出版有《鉴赏集》《美的探索》(合作)《文心雕龙美学》《新潮启示录》《小说大趋势》《审美的感悟与追求》《废墟上的梦》《刘廷芳传》《缪俊杰文论选》《西游漫记》等近二十部著作;与冯牧同志共同主编《共和国长篇小说经典丛书》等丛书多部。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担任过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以及中共中央党校、云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客座教授,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会长,世界华文文学会荣誉理事等社会职务,以及中国作协、中国报告文学学会“21世纪文学之星”等多项文学奖评委。本人有《缪俊杰文学评论选》等专著及散文《永远家园》《常熟赋》等作品获奖。
  目录:
  序
  第一部天龙镇
  一、东江源鸡鸣三省地
  二、秀才郎占卜问前程
  三、曾公子初投革命军
  四、少东家小镇展宏图
  五、穷书生粤北谋生计
  六、买龙舟水路遭劫匪
  七、讨逆贼东征军受挫
  八、粮草尽官兵鸟兽散
  九、离粤军踏上回乡路
  十、民风淳九曲闹大河
  十一、图维新山区办教育
  十二、受诬陷少武离险境
  十三、盼兴旺欲结亲上亲序
  第一部天龙镇
  一、东江源鸡鸣三省地
  二、秀才郎占卜问前程
  三、曾公子初投革命军
  四、少东家小镇展宏图
  五、穷书生粤北谋生计
  六、买龙舟水路遭劫匪
  七、讨逆贼东征军受挫
  八、粮草尽官兵鸟兽散
  九、离粤军踏上回乡路
  十、民风淳九曲闹大河
  十一、图维新山区办教育
  十二、受诬陷少武离险境
  十三、盼兴旺欲结亲上亲
  十四、客家女含泪苦出嫁
  十五、失恋男郁郁成大婚
  十六、鸿鹄志国栋再从军
  十七、烽烟起民众闹翻身
  十八、留坳村赤卫试锋芒
  十九、建民团豪绅图顽抗
  二十、赤卫队威震峨头镇
  二十一、大出击龙川袭富豪
  二十二、黑凤山匪盗行其道
  二十三、女老板疏财援赤卫
  二十四、换人质赤卫中奸计
  二十五、教书匠喋血县警署
  二十六、游击队巧计渡难关
  二十七、遭劫难弃商当农妇
  二十八、打东洋全民齐抗战
  二十九、除三害专员出新招
  三十、赴刑场枪口奇生还
  三十一、穆家围灾祸不单行
  三十二、逃一命避难罗浮山
  三十三、沦落人巧遇天涯路
  三十四、莲花村女鬼现原形
  三十五、战事急突击修机场
  三十六、大撤退失守赣州城
  三十七、阻日寇龙头保卫战
  三十八、养战伤助民渡难关
  三十九、日投降消息惊古镇
  四十、天龙镇打醮庆太平
  第二部风雨桥
  四十一、风雨桥旧梦情难断
  四十二、苦度日望子早成龙
  四十三、怀壮志探寻革命路
  四十四、奔苏北被困南昌城
  四十五、走闽西险入虎狼窝
  四十六、沿东江寻找游击队
  四十七、度春节共同商对策
  四十八、赴香港拜见引路人
  四十九、拉势力双方争夺战
  五十、开官仓借粮济百姓
  五十一、举义旗激战风雨桥
  五十二、曾大员失望南京府
  五十三、假治病香港求苟全
  五十四、新泽西国栋成寓公
  五十五、游击队解放天龙镇
  五十六、肖县长携眷弃城池
  五十七、军管会建立新政权
  五十八、副县长暗中有玄机
  五十九、工作队筹粮遭袭击
  六十、扫残匪群众被误杀
  六十一、套中套奇袭匪巢穴
  六十二、追穷寇直逼黑凤山
  六十三、押俘虏意外遭拦截
  六十四、林东水主政天南县
  六十五、斗地主农协初显威
  六十六、打土豪横扫曾家围
  六十七、分果实赖小五贪赃
  六十八、天龙镇故人巧相遇
  六十九、固政权地主被处决
  七十、动仁心擅权放一马
  七十一、作塘叔诉说荒唐事
  七十二、萌爱意勾起一段情
  七十三、区干部成小脚女人
  七十四、芝麻官奋力再崛起
  七十五、泄私愤小人使诡计
  七十六、救爱将回天已无力
  七十七、服劳役遮颜过闹市
  七十八、划界限夫妻成路人
  七十九、樟树坪一夜进天堂
  八十、苦命女丧命饥荒年
  第三部九曲水
  八十一、人生路九曲十八弯
  八十二、盼清官南柯又一梦
  八十三、风暴起华夏遭劫难
  八十四、破四旧斯文大扫地
  八十五、揪牛鬼横扫一大片
  八十六、树权威万民拜神坛
  八十七、遭暗算亡命逃险境
  八十八、寻生路偷渡去香港
  八十九、沦落汉辗转在异乡
  九十、莲花村秋日闻惊雷
  九十一、被卖儿千里寻慈母
  九十二、DNA破解血缘疑
  九十三、新泽西父子不相认
  九十四、戴维?穆北美学生意
  九十五、天南县修建水电站
  九十六、新潮涌老干献余热
  九十七、张县长高论引外资
  九十八、汤姆斯神游故国梦
  九十九、安娜?曾投石问归路
  一百、彭局长北京遇贵人
  一〇一、工程师巧遇怪老头
  一〇二、老木叔牵线做生意
  一〇三、万元户一枕梦黄粱
  一〇四、审疑案公安显奇功
  一〇五、警卫连勇猛端毒窝
  一〇六、丧天良人贩劫小童
  一〇七、老掮客行贿无门路
  一〇八、毒贩子双双被正法
  一〇九、水电站落成开大典
  一一〇、大学生邂逅生恋情
  一一一、大动迁遇上倔老汉
  一一二、老县长赔笑解难题
  一一三、穆老板落魄返故里
  一一四、老将军衣锦樟树坪
  一一五、陈寡妇拒领前夫情
  一一六、老华侨回国访亲友
  一一七、耄耋翁初见亲孙女
  一一八、诉衷肠往事成心结
  一一九、旧孽债兄妹断恋情
  一二〇、巧相逢一笑泯恩仇
  尾声
  跋:用科学史观观照历史和人生《烟雨东江》是一部史诗性的长篇创作。我并不是随便用“史诗性”这个词,而是实实在在的话。他写的虽是赣南山区、东江源头的一角,却反映了东江流域客家儿女命运的百年风雨……热诚欢迎这本具有独特面貌和风格的东江客家儿女恩仇录问世。
  ——著名作家袁鹰
  这是一部内容新颖、思考独特的长篇小说。作者以冷峻的目光,审视了二十世纪中华大地风雨如盘、波诡云谲的历史,用小说艺术笔法描绘了中国南天一角的百年沧桑。作品通过三个家族几代人的命运,展示了中国近百年波澜壮阔的时代风云,塑造了命运坎坷的东江流域客家儿女独特的性格,呈现出一幅富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风俗画。小说人物性格鲜明,文字生动洗炼,民族化形式,可读性强。
  ——著名编辑家何启治第一部
  天龙镇一、东江源鸡鸣三省地
  天地混沌,茫茫苍苍。盘古开天,有说无据。
  古书云:“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坠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又云:“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再云:“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以上传说,见于古人编撰的《山海经》。
  古代传说或近代考古发现:五十亿年前,江西地界原是一片汪洋,只有赣北部分露出水面,八亿年前,陆地开始扩大,赣中和赣南一些高地逐步露出水面。两亿年前,地质构造的一次剧烈运动,赣、粤、闽结合部均露出水面。
  这就是所谓“沧海桑田”。
  “尽信书,不如无书。”古代圣人这样说。
  这话有道理但也不完全对。
  作家还是要写书,渴望了解世界和人类的人还是想读书。于是就有人写了这部长篇小说《烟雨东江》。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作家是时代的书记官。”人们理解,“书记官”也不完全对每件事“实事实录”。《烟雨东江》所写的东江源头以及东江流域的故事,也不完全是真人真事,里面包含着许多传说和虚构。小说所写内容虚虚实实,当地人不必“对号入座”。史家更不必引经据典,证其真伪。大家把它当小说来看就是了。
  “天龙山”和“天龙镇”是怎么来的?相传:这天龙山是从盘古开天地就有了。天地混沌,茫茫苍苍。据说有三条龙脉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往这里延伸,东边是武夷山龙脉,西北是罗霄山龙脉,南是南岭龙脉,三条龙的龙尾纠缠在一起,像高高耸起的发髻。冬天白雪盖顶,那峰顶叫雪山嶂。古时候这地方一片混沌,云遮雾障。有一天,突然有一条巨龙从山涧直奔嶂顶,昂天长啸,从龙口里吐出汁液,流到山下形成一条小溪,同各山沟里流出的溪水汇成一条河,就是穿过天龙镇的那条曲水河。往下流到广东,就成为东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老辈人把这座山称为天龙山,把天龙山脚下的这个小盆地称为天龙镇。
  天龙镇是天龙山下一个盆地形成的集镇。从天龙山流出的小溪汇成曲水河把这个仅有几平方公里的小盆地分为两半。风雨桥又把它连在一起,形成一个百业兴旺的小镇,号称东江源头第一镇。天龙镇开埠已有几百年。在“鸡鸣三省”的东江源头,也算是一个古镇了。据旧史志记载,天龙镇古属扬州域豫章郡。考古发现,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已有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但由于这里山高路险,生计艰难,一直被称为“蛮荒之地”。只是到了两晋时期,五胡乱华,人民不堪战乱之苦。当时,“豪强战中土,士族走南疆”。被称为司豫流人的中原人氏举旗南下。自从这些南下流民到这里扎根之后,这一带便成了他们的聚居地。这些新移民被称为“客家人”。由于这里南有水路通广东龙川到梅州府,东有山路通福建闽西汀州府,北有神仙岭关隘口通赣州府,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自明万历年间起,曲水河两岸便有商埠出现,慢慢也就发展成为一个镇了。但由于明清之际,战乱频繁,天龙镇的店铺累累遭到破坏,一度非常衰落,直到清朝顺治年间才得以重建,日趋繁荣。天南县志上说,这天龙镇是“粤赣之通衢,生齿日繁,工商云集,宁安之日,人民嬉游交易市廛,有终身不履行厅城者。”因为天龙镇兴旺发达,许多人就很乐意在这里生活了。
  天龙镇地域虽小,却由三个圩场和三座围屋形成了这个古镇的特殊风貌。河西的街道叫天龙圩。从风雨桥到月光渡口沿河五百多米,有乱石铺成的小街,街的靠河一边建有商铺。靠风雨桥的上段叫上街,靠月光渡口这段叫下街。上街下街其实没有什么标志,只是上街比较狭窄,街口有一座土神庙,平常也有人供奉着淡淡的香火。接下来是各种店铺,有油盐百货店、蔗糖布匹南货店。到了月光渡口,则有了一些客栈、烟馆,都是过往客商及挑夫走卒寄宿之地。店铺围着一个圩场,每逢三、六、九为圩日,镇上居民和远近十几里的村民都会来赴圩(北方称为赶集),在这里买卖山货、木柴、木炭,以及时鲜蔬菜、瓜果。每逢圩日,这里都非常热闹,尤其是到了腊月年关或端午开阳,更是行人接踵,哄嚷震天。圩场上各类地摊按各类山货品种,形成货行。如卖柴炭的聚集一起叫柴行;卖时鲜蔬菜的聚在一起叫菜行。到了夏收或秋收之后,新谷上市,有时几十担上百担谷挑子摆在一起形成谷行。到了秋收,霜降季节,山上茶子油成熟了,榨了油,周围山民用竹筒提着三、五、七斤茶油在此叫卖,又形成油行。鸡鸭牲畜是常年都有出售的,到了圩日,鸡鸣鸭叫,小狗汪汪,形成了鸡鸭行。在圩场周围,还有临时用油毡布或杉皮搭建的茶、酒、米粉、米果、炒菜摊子,也有一二十摊,叫卖声不绝于耳。圩场旁边的大树荫凉处,还搭有一些临时赌摊,玩扑克或推牌九,小打小闹的赌市也很吸引人。这天龙圩逢圩热闹一天,到了下午六七点钟,太阳落山,赴圩的人散尽,又恢复平静。圩上人影稀疏,除了圩上少数人守店,其他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屋场了。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如此反复,沿袭下来,也有几百年了。
  天龙镇上有几座大围屋,曾家围是天龙圩上最大的客家围屋,是天龙圩上姓曾家族的聚居地。全围屋住的都姓曾,因此叫“曾家围”。曾家围的兴起与显赫,是在清朝的同治光绪年间,与太平天国有关。老人们说,洪、杨从广西金田起义后,多在客家人中发展义军。粤北赣南一带客家人多,又有客家豪气。长毛一举义旗,客家山呼海应。光天南县就号称有太平军几万人之众。天龙镇一度成了太平军的根据地。太平起义军在这一带轰轰烈烈,建立了天朝属下的农民政权。清政府为剿灭太平军,命令曾国藩的湘军团练进剿安徽、赣南、粤北。清政府一声号令,天南县地主豪绅起而响应。天龙镇上的曾姓人家老祖在清廷做过都头,一身勇武。他自愿组织团练乡勇,配合曾国藩的团练湘勇进剿太平军。经过反复厮杀,湘勇终于剿灭太平军。满清朝廷为褒奖天龙镇曾氏的武功,特钦赐天龙圩一片良田为曾家俸禄。曾氏把皇上钦赐的俸禄,修建了这座曾家围。修建曾家围的曾家老祖,早已过世。继承家业的是他的玄孙曾庆天。这个围屋目前居住着曾家老祖的子孙后辈。
  曾家围是典型的客家围屋,古色古香,又十分壮观。全围占地十几亩,呈四方形。围屋四个角上耸立着的是四座比其他屋子高一层的炮楼。炮楼四边的墙没有窗口,只有四个碉堡分布着一排排猫眼洞,对外一可观察,二可射击。全围屋只有一个大门,叫围门。从围门进去后是祖厅,以祖厅为中心,按照八卦形分布。这曾家围里住着曾家好几代人,是个大家族,但世代久远,人口多了,都分灶吃饭,每家都有自己的厅堂和水井,全围屋里有九井十八厅。围屋内还有公用的粮仓、水井、排污道。主厅旁边有个小戏台。逢年过节,这个小戏台里还能演几出戏。整个建筑有防匪防盗功能,遇到姓氏之间械斗,全姓人都聚集到大围屋里,把围门一关,里面吃、喝、住,柴米油盐都不缺。老辈人说,曾家围经历过几次姓氏间的械斗,对方都没有攻下这座围,全姓人安然无恙。这曾家围就是客家人坚固的“土围子”。现如今曾家围的主事人是曾庆天,是天龙镇上赫赫有名的豪绅。
  天龙镇上还有一个圩场,就是天龙圩对岸的穆家圩,穆家圩在曲水河的东岸,曲水河过了天龙镇前面有个田螺湾,将水流阻在湾里,形成一个很宽的水面,像是一个“湖”。这“湖”也就成了天龙镇的水陆码头。码头沿岸形成了一个圩场,叫穆家圩。穆家圩是通往广东的口岸。这条河可通舟楫,木船自广东龙川可上溯经月光渡口直到天龙山脚的鹤头圩。涨水季节,有木船二三十艘在河上航行。穆家圩沿岸有各种商号二十余家。有布店、南货店、国药店、豆腐店、客栈等,还有鸦片烟馆。这里的客栈很是兴旺,从广东来送货到天龙镇的客商、挑夫走卒都到这里歇息,然后过月光渡或风雨桥,将盐巴布匹通过陆路,运往虔州府各县的城镇乡村。这里也是木材集散地。天龙山周围的木材都通过各条小溪流漂流到月光渡口。在这里“装排”,然后通过水道运往广东龙川。这“装排”的师傅,长年累月在水上辛劳,有的从广东上来的师傅,就是水手。水手长期离家,又有点钱,就在附近找个女子,特别是寡妇人家住宿,客家话叫“嫖货”。所以这里也有暗娼活动。穆家圩也有圩日,同对岸的天龙圩不同日子。所以一到圩日,对岸的人也都到这边赴圩。南货、烟酒交易不亚于天龙圩,许多摊点生意兴旺盛隆。
  穆家圩内也有一座有名的围屋叫穆家围,居住着姓穆的一个大家族。这穆家人也有些来历。据说这穆姓人家是晋末中原一带大迁徙士族的后裔,他们祖辈从中原到了粤北,又从广东梅州府一带折返到赣南天龙山一带定居。所以他们的房屋,多同粤北的“围龙屋”相似。穆家围多是依山而建,屋的背面是一座大山。屋的前面是一个大水塘。客家人讲究风水。屋后有山,屋前有水,就是好风水。穆家围呈圆形,像一条龙盘成一团,屋便建成一个圆形围龙屋。围龙屋有个大门。穆家围的大门本来是朝东的,但后来来了个风水先生狠狠地贬了一番。说:“门朝东,妇娘养老公。”意思是说,这个屋场只能保妇人发财,男人衰落。后来穆家围的人就决心把围门改朝西了。大门进去是一圈一圈,圈圈递进。外圈的墙没有窗子没有门,门窗都朝内开,围屋的四个角建有碉堡形的炮楼,墙上有孔洞,实际上是炮台的炮眼。里面的居民守住大门,四周有了这样的炮眼,便于保卫。穆家围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大都是从广东迁来的穆氏家族的子孙。……





上一本:血地 下一本:锡纸裙子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烟雨东江的作者是缪俊杰,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