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为何而留?为何而守? 她们要留到什么时候?要守到什么时候? 作者以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为素材,把留守女人的生活现状集中展现在以何秀兰、田明、姚桃花为典型的人物身上,高度概括了形形色色的留守女人形形色色的生活形态,全面展示了留守女人的日常行为、心路历程、精神世界…… 繁重的田间劳动,心灵深处的孤寂、思念、渴望……是她们共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那么,她们每个人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又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呢? 本书汲取了地方文化元素创作,娓娓道来,笔触细腻,文字优美,读来既有时代感又充满地域风情。 作者简介: 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已出版长篇小说《临时夫妻》《门》。一 二十年前,何秀兰从何家山的娘家嫁到王菜园婆家的时候,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她会和丈夫李金旺以外的男人有什么瓜葛。她心里的认识还是老辈人常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扁担抱着走,一辈子好好歹歹热热冷冷酸酸甜甜就跟他过了。 何秀兰永远也不会忘记第一次见到李金旺时的情景。 那是一个夜晚。 夜晚本来没有什么的,夜晚就是夜晚了,天天都有,月月都有,年年都有,没有什么好稀罕的。夜晚一般是不大点灯的,费油。除非家里来了客人或者有人串门,要不就是有什么事儿,比如母亲、奶奶纺棉花,以后好用来织布、裁剪衣裳,或者忙着给小孩子做衣裳,要不就是姐姐在忙着绣花。这光景,小孩子们就会乘着空闲,在月亮地里做游戏,丢沙包、斗鸡、挑兵、捉迷藏、跳绳、杀羊羔、闯门……一样玩够了就换一样,反正有的是花样,多得很,玩不完的。大一些的男孩子要么溜蹦子,要么摔跤,一身的气力没处使,不溜蹦子、摔跤于什么呢? 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村里突然来了唱小戏的,支着战鼓,打着简板,连说带唱的,《岳飞传》、《杨家将》、《呼延庆打擂》、《乎南颂》、《岳雷扫北》、《包公案》、《海公案》……男女老少都会放下手里的活计,围过来,随便搬块砖头或者石头,要么把鞋脱下来垫在屁股下坐了,讲究些的就从家里带了凳子,坐下来听戏。不过,还是不安分,好像是手里空了心里也空了一样,是闲不住的。男人们从口袋里拿出装了揉碎了的烟叶的小布袋,打开,捏出一撮烟叶来,放在事先裁好的细长的纸条子里,窸窸窣窣地搓,搓得一头细细的,一头大大的,再把大的那头拧一下,把留在中间的纸角舔了唾沫粘了,一根烟这才算卷完了,再把细的那头噙在嘴里,慢悠悠地摸出洋火来,点了大头,嗞啦嗞啦有滋有味地吸起来;女人们则端了鞋簸箩,里头有针有线。还有没纳好的鞋底子,趁这工夫纳鞋底,把线一拽多长,一拽多长,拽得呼呼的,等小戏散了的时候,一双鞋底也差不多纳好了。 要是来了放电影的,那就热闹了。在自家村里,是提前知道的,不但全家都会看,还会把姥娘、闺女、外甥的接来看。在外村,上了年纪的人就不大看了,年轻人说什么也是要看的,十里八里都不会在乎的。半大孩子如此,大闺女也一样。不过,通常都会拉帮结伙的去。自然,半大孩子跟半大孩子一路,大闺女跟大闺女一路,要是半大孩子找了大闺女,或者大闺女找了半大孩子那就不对劲了,不单是暧昧,简直不要脸,是要被人戳脊梁的。 听说五里外的刘家屯今儿黑了放电影,何家山的半大孩子和大闺女就按捺不住了,早早就盼着天黑了。后来实在等得心急,半大孩子们黑了饭都顾不上吃吆吆喝喝地就去了。半大孩子们一走,大闺女们安静的假象就暴露出来了,相互悄悄地约了,赶天擦黑的时候跟娘撒个谎就偷偷地溜了。 这其中就有何秀兰。 何秀兰是跟桂花一起去的。本来,何秀兰想带上她妹妹何秀玉的,后来一想万一她妹妹哪一天说漏嘴了说不定就会惹她娘一通嘟囔,就算了。找了桂花,也才俩人,还是有点嫌少,还想再找个谁的,桂花急了,说,还找谁啊,要是叫她娘知道了再跟咱俩的娘说,那就麻烦了。还有,再一耽误还有恁远的路,电影都演完了,还看个屁啊!那时候已是深秋了,天说黑就黑的,天一黑电影自然会开始放的。何秀兰一想也是,赶紧走了。何秀兰在路上就跟桂花商量好了,到了地方先找到村里去的半大孩子们,等电影散了就跟在他们后面,这样就什么也不用怕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