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诗歌类文化散文,全书共四章,精选60余首“宫体诗”中的佳作,引述从古歌、汉赋、宫体再到唐诗的流变。全文用诗歌串起爱情与豪情,品读间,即温润可爱,又不失壮烈。 宫体诗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继起的唐代诗歌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书中既有江山帝王,也有风尘故曲,一帧帧爱情往事,在诗歌中被勾勒得凄美绝伦。全书以情写文,感悟人生。以精妙之笔写人生之爱,却不堕绮靡之声,大有透进悲欢的彻悟之感。 作者简介: 周如风 生于金陵,学于京都,衷情古典诗词的研究,因在昭明太子读书台下的杳然一梦,而情牵南朝的烟雨红尘。她于红杏在林之绮丽中,看见漏雨苍苔的悲慨,便带着几分凌厉之气,用流丽的文字,将心中的金陵故梦织云成锦。透过这一首首宫体诗,述说那千朝百世的爱恨悲欢。 目录: 序言从此萧郎是路人 他的一生,就是一个王朝的悲与欢(梁武帝萧衍) 1、一叶一相思 2、恐与君别久 3、相忆故情人 4、自影月光里 5、南山为君老 6、少年花儿曲 7、不见佳人心断绝 8、同花同心复同思 9、回风音是君来信 10、万里征人胡不归 11、团扇如秋月 12、知我心相忆 13、顾盼秋波转序言从此萧郎是路人 他的一生,就是一个王朝的悲与欢(梁武帝萧衍) 1、一叶一相思 2、恐与君别久 3、相忆故情人 4、自影月光里 5、南山为君老 6、少年花儿曲 7、不见佳人心断绝 8、同花同心复同思 9、回风音是君来信 10、万里征人胡不归 11、团扇如秋月 12、知我心相忆 13、顾盼秋波转 14、恨不嫁东邻 15、春尽花从风 16、空怀之死誓 17、新洲花如织 他自诩为曹植,可是他失败了(梁简文帝萧纲) 1、梦中娇憨意 2、落寞是美人 3、下山逢故夫 4、曲中为相思 5、无端望蝶飞 6、水月镜花怜 7、佳丽若春光 8、恨怨由谁主 9、愿随少年从远役 10、梅飘似雪再逢君 11、有心有恨徒自知 12、莲步生姿裙裾扬 13、唯愿君心似我心 14、西风惨烈霜露寒 15、亡国悲音动山河 半壁江山,换不来那半面妆容(梁元帝萧绎) 1、寒衾夜夜空 2、池红早花落 3、深作唤郎声 4、优游得自然 5、春花犯雪开 6、长安侠客行 7、遂作裂纨诗 8、秋歌送别人 9、荷叶染衣香 10、欢兹乐未央 11、扶风弱香撩人动 12、独念春花落满园 13、古道车马音尘绝 14、盼春容易等君难 15、边塞寒夜月 16、井上落疏桐 17、安知秋与春 太子二字,毁了他,也成就了他(梁昭明太子萧统) 1、清名如蝉远 2、沉坐思故人 3、心使愁人欢 4、雨泪忽成行 5、故乡日迢迢 6、仁化育有为 7、沐雪款千门 8、竹林尽风流 9、姬人荡舟采湖莲 10、六合不足振雄翮 后记千年之后,我来寻你萧衍新乐府辞最为娇艳可爱。 ——郑振铎 宫体诗实是一种新变体,它把永明体推向律化,把律诗的形成推进了一大步。 ——周振甫 恐与君别久 有所思 谁言生离久,适意与君别。 衣上芳犹在,握里书未灭。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 常恐所思露,瑶华未忍折。 在我的心目中,以《有所思》为题的诗歌,没有哪一首能比得了上古的那一曲: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负心薄幸是爱情故事中最让人咬牙切齿的那一种,而面对负心薄幸,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心情。这是一个痴情女子的痛苦与决绝,凄美得让人都不敢深呼吸,只怕心头破碎。她固然怨恨情郎的薄幸,将两人的定情信物一股脑儿地砸碎了、焚烧了,连一丝灰尘都不留下。她发誓再也不想念那人,从此断绝联系。然而,在最后一刻,她还是犹豫彷徨了,她狠不下这个心啊。在一个人恼恨悲苦了一夜后,她忽然觉得自己心里果然还是舍不得那个人,于是就欺骗自己说,等天彻底亮了的时候,我或许就该知道怎么办了。然而,天亮了之后又如何,我们却不得而知了。 就像封建卫道士们总爱在说教文章中写女子如何轻薄,如何淫荡一样,多情的诗人却喜欢积极颂扬女子的痴情与多情。她们的爱那样热烈、那样直率,缠绵婉转中依然能惊心动魄。萧衍的这一首《有所思》自然不及上古那一首惊心动魄,但也在不经意间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痕迹。他虽是个跨征鞍的伟丈夫,这首诗却是替女子作的,替一个,在闺中苦苦等待丈夫归来的妻子作的。 衣服上还弥漫着爱人的味道,手中还攥着爱人留下的情书,可两情缱绻的美好,只能在梦中回味。深深的忧虑,深深的爱恋,尽在那点徘徊迷茫中,仿佛思念与不思念都是不妥的。看庭院中灼灼绽放的花朵,犹如见到那个离开的人,是所有思念的寄托,叫人如何忍心折下它。 男性诗人、词家都喜欢替女子作相思诗,这是从屈子那里传来的。然而,屈子写美人对君子的爱恋,那是因为其胸中真实存在着对君王天下的热爱,那是一个比喻。诗人们真真正正开始为女人作心情写照,恰恰是从萧衍这个时代开始的,而萧衍也的确开启了代妇作诗的潮流。 或许正是因为萧衍经历了疆场杀戮,所以才将笔下的爱情写得深沉婉转,将心中的九转回肠都化作了平平常常的字眼,淡淡的,轻轻的,似乎没有什么,却意味深长。简简单单的诗,不再有什么家国天下的寄托,只是两个相爱男女的真情,只是为了爱情。曾几何时,这样的诗被后人看作文脉的倒退,却不知,正是这样的真情表露,告诉了我们一千多年前的人,究竟是如何敢于相爱的。 在男人们建功立业的战争中,他们的女人往往会因或悲或喜的爱情而绽放出奇光异彩。西施、虞姬自然不必说了,王宝钏、李三娘也算是大有名气的。而今想来,有一位老妇人却不能不提。她,便是取材于瓦岗寨传说的京剧《对花枪》里的姜桂芝。 姜桂芝的爱情传奇有着非常俗套的开始。那一年,大雪漫天飞扬,英俊的书生少年罗艺晕倒在了姜桂芝的家门口,被姜桂芝的父亲救下了。还是闺中小姐的姜桂芝听见家里的丫鬟小厮都夸赞这个少年,禁不住心怀萌动,悄悄地来到了花厅门外。她踮着脚,伸着脖子,透过窗棂的花格,看到了罗艺,于是便坚定了嫁他为妻的心。 那时候罗艺只是个书生,而姜家却是世代习武。新婚的夫妇没有在镜台前卿卿我我地描画双眉,姜桂芝挑起一杆银枪,亲自当了师父,教会了罗艺一百单八式姜家枪法。文武双全了的罗艺自去谋取功名,姜桂芝在家教养他们的儿子罗松,然后又有了孙子罗焕,而罗艺却一直没有回来。姜桂芝一度灰心,只当作罗艺已经不在人世,她哪里知道,群雄聚义的瓦岗寨上,罗艺已经娶了秦琼的姑姑,生下了罗成。 结发夫妻再相见,却是花枪相对。四十年的思念,四十年的担忧,四十年的期盼,转瞬间变成了悲恨和恼羞。姜家的枪法成就了罗艺瓦岗寨的英雄名号,却也成了他抛弃妻子的根由,这叫鬓发花白的姜桂芝情何以堪?她用定情的花枪将罗艺打得落荒而逃,狼狈不已,在众位英豪的劝解下,罗艺跪地认错,夫妻父子爷孙团聚,可姜桂芝所度过的寂寞的四十年岁月,岂是算得清的。 我一直猜测,萧衍的这首《有所思》里隐藏着的是不是他心底里的某个女子。我也总是一厢情愿地以为,这个女子该是萧衍挥戈东下,夺取帝王霸业时,苦苦守候在雍州襄阳城内的丁令光。可如今我才发现,我于这首诗中也忘记了一个人——萧衍的结发之妻郗徽。 齐明帝建武四年的冬天,北魏率军南下进攻荆襄。萧衍一马飞驰到雍州,抗强虏,保家国,雍州一战,齐军因主将崔慧军的老迈无用而败得十分惨烈,唯有萧衍全师而退,守住了襄阳城。在襄阳,萧衍拥有了他开创霸业的根据地,也拥有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丁令光。那时,郗徽独自等候在遥远的都城建康。 与忍辱含恨的先祖郗道茂相比,郗徽的高傲和专横是毫不掩藏的,史家也从不避讳她的好妒。面对丁令光,郗徽没有半点正妻的矜持和忍让,只用最直接简单的方式去对待丈夫的新人,将丁令光罚做舂米的奴役,让她受尽折磨欺凌。 这是可悲可叹的,也透着幽幽的可怜。在郗徽的世界里,她是没有错的,当她还是懵懂少女时已经陷入政权的旋涡,她或许只是希望自己的爱情能够单纯些,可偏偏,上天没有成全她。郗徽如果不爱萧衍就不会嫉妒,可她的嫉妒却没有换来萧衍的爱,即使是这样柔情的诗,萧衍也绝不是写给她的。否则,郗徽不会孤寂地死在那个清冷的秋天,离萧衍接她到襄阳团聚仅有一年的光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