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楚国歌谣集评注


作者:田宜弘编注     整理日期:2014-08-16 02:00:33

《楚国歌谣集评注》收录的是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作品,其十五国风采撷地域较广,却无“楚风”之目。朱自清《中国歌谣》有言:“‘二南’便是东迁后的楚诗,可以谓之楚风。”于是,近年来一些论著便将“二南”当楚风看待。粗略而论,似乎可通,实有两个问题无法妥善解决。第一,《周南》所采诗,北至黄河、汝水,南至江汉合流的武汉地区,《召南》所采诗,多在陕西终南山以南,三峡至武汉的长江北岸地区。“二南”所领属的地域包括今河南临汝、南阳,湖北襄樊、郧阳、随州、荆门、荆州、宜昌、孝感、武汉等地区。
  目录:
  楚地古歌
  弹歌
  候人歌
  涂山歌
  南风歌
  汉广
  江有汜
  徐人歌
  楚国歌谣
  楚人诵子文歌
  楚人为诸御己歌
  优孟歌
  慷慨歌
  越人歌
  渔父歌(三首)楚地古歌
  弹歌
  候人歌
  涂山歌
  南风歌
  汉广
  江有汜
  徐人歌
  楚国歌谣
  楚人诵子文歌
  楚人为诸御己歌
  优孟歌
  慷慨歌
  越人歌
  渔父歌(三首)
  伍子胥失题歌遗句
  河上歌
  申包胥歌
  楚狂接舆歌(《论语》)
  楚狂接舆歌(《庄子》)
  孺子歌
  穷劫曲
  楚昭王时童谣
  王子思归歌
  谣谚
  亡羊补牢
  见君之乘
  兔死狗烹
  楚人谣
  附录作者待定之楚国歌谣
  列女引
  辟历引
  信立退怨歌
  后记弹歌①
  断竹,续竹。②
  飞土,逐夫(肉)。③
  注释
  ①《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载:越王欲谋复吴,范蠡进善射者陈音。音,楚人也。越王请音而问日:“孤闻子善射,道何所生?”对日:“臣闻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弹起古之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歌日……歌名是后人加的。弹是古代的狩猎工具。
  ②断竹:砍伐截断竹子。续竹:用竹子连接弓背两端为弓弦。汉刘向《说苑·善说》云:“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古代弹弓主要用竹子制作,弓背与弓弦都用竹子做成。
  ③土:指用泥土捏制的弹丸。实:古“肉”字,指禽兽。这两句指弹出泥丸,猎取禽兽。
  简评
  这首歌谣出自楚人陈音之口。南方盛产竹子,据陈音介绍,创作这首歌谣的人民“死则裹以白茅”。楚地盛产菁茅,是向周王朝进贡的方物之一。公元前656年,齐桓公曾以“楚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具”为由,率诸侯伐楚。(《史记·齐世家》)这些都很符合楚国的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从歌谣的内容形式看,都说明是产于楚地的古老歌谣。
  南齐刘勰《文心雕龙·通变》说:“黄歌断竹,质之至也。”他认为此歌谣产生于黄帝时代,根据是什么没有提及,也很难找出确证。但根据考古发现,早在母系氏族社会早期,原始人类就已经用弹丸狩猎了,“弓生于弹”,距今约六千年的楚地母系氏族社会后期遗址已经可见大量的石制箭镞。而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相当于中国父系氏族社会的初期。看来这首歌谣产生的时代应至迟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晚期。至于孝子之说是流传到后来有了伦理孝道观念后传播者的附会,当然也有其合理因素。倒是刘勰关于其“质之至也”的评价非常重要,博得古今学者专家的首肯。20世纪60年代,逯钦立纂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时说:“《吴越春秋》所载越歌,率类汉篇。惟此歌质朴,殆是古代逸文。”并且将其列为先秦诗歌之首。与此同时,流传广远持久的《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则说:“从它的内容和形式上看,无疑的这是一首比较原始的猎歌。”这一观点至今仍在学界广为传播。
  这首歌谣反映了原始社会渔猎时代的社会生活,歌唱了原始人类制造弹弓和狩猎的全过程。它既是对以往狩猎经历的回忆,也是对即时劳作的赞美。一经创制,便成为祈祝性活动的魔术力量。蔡靖泉在《楚文学史》中认为“原始先民在出猎之前往往要举行祈祝性活动,借以表达祈求能够大量猎取野兽的愿望。他们在这种活动中便狂热地唱着《弹歌》,同时也模仿其描述的劳动动作而跳起‘猎舞’”。
  ……





上一本:物非人是景长留 下一本:在美国的新一代中国移民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楚国歌谣集评注的作者是田宜弘编注,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