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现代化与中国20世纪文学


作者:黄曼君     整理日期:2014-08-16 01:56:19

《现代化与中国20世纪文学》以现代化视角对中国20世纪文学进行了综合研究,内容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史”的问题,下编为“论”的问题。作者采用史论结合的方法,对近百年来文学言说的主要命题,诸如现代性、经典性、革命性、民族性等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对其中诸多聚讼纷纭的论题作出了独立的判断。作者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文学思想资源进行了充分的吸收和消化,总体上致力于史论结合、古今贯通、中西互动,站在新时代的思想制高点上俯瞰文学流变,力求给出新的文学思维灵气,体现出文学研究从思辨走向超越的强烈意识。
  作者简介:
  黄曼君(1935-2010),湖南湘潭人,知名学者,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文系主任,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论沙汀的现实主义创作》、《郭沫若作品欣赏》、《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与新文学主潮》、《新文学传统与经典阐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与论》等。主编有《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毛泽东文艺思想与中国文艺实践》、《中国现代文学流派》、《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20世纪文学现代品格论》等。承担并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屡获嘉奖。
  目录:
  绪论
  上编现代化视野中的中国20世纪文学概观
  第一章现代化的民族基点与中国20世纪文学的核心观念
  第一节现代性:中国文学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双向选择特征
  第二节革命性:中国文学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三节人本性:重铸民族灵魂的现代人学核心
  第二章新文学“现代性”“新”的特质与中国20世纪文学主流话语
  第一节两种现代性、两种全球化
  第二节中国新文学现代性“新”的特质
  第三节鲁迅、郭沫若与中国新文学主潮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文艺指导思想的现代性观照
  第三章现代化大叙事与中国新文学传统
  第一节新文学传统叙事的多重话语与多向发展
  第二节现代化大叙事中新文学传统特质的新建与阐释
  第三节现代化大叙事中新文学传统的回归与超越绪论
  上编现代化视野中的中国20世纪文学概观
  第一章现代化的民族基点与中国20世纪文学的核心观念
  第一节现代性:中国文学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双向选择特征
  第二节革命性:中国文学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三节人本性:重铸民族灵魂的现代人学核心
  第二章新文学“现代性”“新”的特质与中国20世纪文学主流话语
  第一节两种现代性、两种全球化
  第二节中国新文学现代性“新”的特质
  第三节鲁迅、郭沫若与中国新文学主潮
  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文艺指导思想的现代性观照
  第三章现代化大叙事与中国新文学传统
  第一节新文学传统叙事的多重话语与多向发展
  第二节现代化大叙事中新文学传统特质的新建与阐释
  第三节现代化大叙事中新文学传统的回归与超越
  第四章经典的重新界定与中国20世纪新文学经典的诞生与延传
  第一节经典的概念、特征和意义
  第二节中国20世纪新文学经典的诞生
  第三节多维阐释空间与新文学经典的延传
  第五章中国现代文学语境与中国古代文学资源
  第一节现代性语境与古代资源重振
  第二节进入古代文学资源的多种范式
  第三节突显问题意识与重建现实生命
  第六章现代风险意识与中国20世纪文学的生态审美存在
  第一节思潮交汇中生态境界的追求
  第二节内外关系中生命内核的多元把握
  第三节视界融合中生态审美系统的生成
  第七章文学史的现代聚焦与中国20世纪文学流派
  第一节作为方法论的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研究
  第二节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的发展和变迁
  第三节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的总体特征
  第四节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研究的“史”“论”结合问题下编中国20世纪文学思想、理论批评现代性研究
  第八章现代化视野中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科学评价
  第一节学理审视的眼光科学求实的评价
  第二节丰富命题的辨析复杂历程的概括
  第三节比较文化的视野中西思潮的交汇
  第四节现代品格的观照活的灵魂的凸现
  第五节开放时代的突破实践形态的重建
  第九章中国新文学语境与中国20世纪文论的现代转型
  第一节预制: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丰硕与局限
  第二节过渡:中国近代文学理论批评中外交汇、古今杂糅的特征
  第三节勃兴:“五四”时期文论的多元开放局面
  第四节定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批评的兴起和发展
  第五节繁荣:新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大变革、大发展
  第十章文化变迁中主体性的凸显与中国20世纪文论的总体特征
  第一节审美的社会价值论观念
  第二节注重主观选择的理论形态与批评类型
  第三节趋于科学化的思维方式与概念、范畴系统
  第四节多元共生、互补交融的文论格局
  第十一章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与方法论问题
  第一节审美的意识形态化的文学理论批评史
  第二节文学理论批评现代品格的确立及其现代化、民族化的双向进程
  第三节批评形态的分离互补与思、诗、史的辩证关系
  第十二章文学思潮的蜕变与新时期文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第一节研究过程回顾
  第二节理论问题探讨
  第三节研究发展前瞻
  参考书目
  索引
  代后记也就是有一个将现代意识、现代思维方式与民族精神、民族形式结合起来以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学的现代品格问题。所以文学的现代化绝不是西化,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也绝不是传统一抗拒、现代一发展的二元对立模式,文学的现代化是现代化、民族化的双向选择及传统与现代交错发展的复杂过程。在文学本身的发展上,既认定文学自身独立之价值,又不忽视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同时更应具有“世界性”的人性的眼光。滥觞于近代,形成于“五四”的“五四”精神和思维方式,作为一种具有强烈“现代性”的转型模式,影响了几乎整个世纪。正是这种转型模式及其在各个时期的变异、丰富和发展,形成了贯穿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以现代化追求为旨归的现代品格特征。这种现代品格特征,从人文精神和思想内涵来说,以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旗帜,注重时代性、意识形态性同时又锲入民族灵魂重铸的核心,注重人格独立、人性解放、生命意识的深层揭示。从文学思潮和创作方法看,以现实主义为主,又有着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发展和交织融合。在总体审美特征上,有着崇高、悲壮、悲凉、焦灼、和谐等多重审美特征的并存互渗,加以文体形式上,各种文体实验、多种话语体系以及白话文作为文学语言所激活的生命力……这些特征共同铸造了中国大陆20世纪文学主流突出而又形态多样的现代化品格。台、港、澳文学既受到以反帝反封建为旗帜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精神的影响,又有着不断深化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思潮的推动,因此台、港、澳文学继承了中国文学的民族传统,容纳了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并有着浓郁的本土特色。它们的主导倾向鲜明又多样开放的特征正与祖国20世纪文学的现代品格相一致。
  许多年来,一直有一个关于中国20世纪新文学是具有“近代性”还是具有“现代性”问题的讨论。认为中国20世纪文学具有“近代性”或“前现代性”的人否定它的现代性品格,笔者则认为中国20世纪文学是与中国现代化的特殊进程相一致的具有“现代性”的文学,它有自身独特的现代品格。这里有两点要注意:一是要注重中国新文学的现代性的独特品格。正如社会现代化不只是西方发达国家一种模式一样,文学的现代化、文学的“现’代性”特征也不会只有西方一种模式。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虽然不成熟、不充分,但不足以导致对它的否定和无视。中国20世纪文学的现代性正存在于中外古今多种文学观点所形成的多维度空间的悖论和张力之中。我们看到,20世纪中国新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出现充满悖论和张力的“现代性”情结。
  ……





上一本:仓央嘉措心史 下一本:我和阅读谈恋爱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现代化与中国20世纪文学的作者是黄曼君,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