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集》是冯其庸先生所著偏重于古典文学研究方面的文章的结集。《文心集》其中的文章常常是即景而作,时间跨度也较大。主要是关于古代文学史和古典文学的论文,包括作文和文论两个方面。涉及文学研究方法论、批判与继承、风格的独特性与多样性、题材的思想性、作家的情感等。还有立足文学名篇解读文学创作技巧的文章,诸如文笔的简练、开头与结尾的艺术、修改与诵读、结构的承转、材料的取舍、描写的主次、叙事议论抒情的契合及意在言外的意味等。此外,还有对金庸小说如《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等的评批等。 作者简介: 冯其庸,名迟,字其庸,号宽堂。1924年2月生,江苏无锡县前洲镇人。1948年毕业于无锡国专。1949年5月在苏南行署工作。1950年任教于无锡市第一女中。1954年调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1980年、1981-1982年,两度赴美在斯坦福、哈佛、耶鲁、柏克莱等大学讲学。获富布赖特基金会荣誉学术证状。1984年12月由国务院、外交部、文化部派往前苏联鉴定列宁格勒藏本《石头记》,达成两国联合出书协议。后又历访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作学术讲演,均获高度评价。1986年调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1996年应邀访问德国、法国,并在柏林和巴黎考察两国所藏敦煌、吐鲁番文献。1998年5月25日至5月30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冯其庸书画展”。1998年8月,冯其庸以76岁的高龄,第二次上帕米尔高原,于海拔4700米的明铁盖山口,发现玄奘取经回国的山口古道,此古道为玄奘回国以后1355年来的第一次发现。冯其庸的这一发现,轰动了中外学术界。同年10月4日至酒泉金塔县访汉代雄关肩水金关、地湾城。10月5日(旧历中秋节)至内蒙额济纳旗访古居延海、西夏黑水城、汉甲渠候官遗址,对以上各处都作了详细的调查。冯其庸以研究《红楼梦》著名于世。著有《曹雪芹家世新考》、《论庚辰本》、《梦边集》、《漱石集》、《秋风集》等专著二十余种,并主编《红楼梦》新校注本、《红楼梦大词典》、《中华艺术百科大辞典》等书。他还在研究中国文化史、古代文学史、戏曲史、艺术史等方面做出了成就。近十多年,着重研究中国大西部的历史文化艺术,著有考证丝绸之路和支架取经之路的大型摄影图册《瀚海劫尘》,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冯其庸还擅于书法和绘画,书法宗二王,画宗青藤白石。所作书画为国内外所推重,被誉为真正的文人画。冯其庸现为: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中国汉画学会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 目录: 原序 关于古典文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 关于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 论中国古典文学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题材与思想 艺术风格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义愤出诗人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述论 司马迁的人物特写 《陶渊明年谱》序 释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论北宋前期两种不同的词风 从古典文学中学习“简练”的技巧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原序 关于古典文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 关于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 论中国古典文学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题材与思想 艺术风格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义愤出诗人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述论 司马迁的人物特写 《陶渊明年谱》序 释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论北宋前期两种不同的词风 从古典文学中学习“简练”的技巧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谈文章的说服力 文章修改难 从“新诗改罢自长吟”说起 解诗亦需生活 结构描写风格 ——读《项羽本纪》 叙事议论抒情 ——读《张中丞传后叙》 情与景会情在景中 ——读《岳阳楼记》 意在言外 ——读《醉翁亭记》 影印贯华堂本《水浒传》赘言 走自己的路 ——王同书《施耐庵研究论集》序 关于《水浒》的几个问题 校注《金瓶梅词话》序 读《(金瓶梅)及小说戏曲比较研究》随想 龙腾虎跃波谲云诡 ——读长篇系列小说《康熙大帝》 《评点本金庸武侠全集》序 《书剑恩仇录》总论 《书剑恩仇录》回后评 既是武侠的更是文学的 ——评批《书剑恩仇录》后记 人性的展示 ——论《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回后评 评批《笑傲江湖》后记 读金庸 《金庸研究》序 关于侠文化 读《金庸笔下的一百零八将》 后记 古典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我没有作深入的研究,只能谈一些粗浅的意见,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指正。 最近学术界提出的对待民族文化遗产的优秀部分,也必须批判地继承,其精神我认为是与马克思主义对待文化遗产的方针相一致的,它对于指导我们研究、整理古典文学遗产是有积极意义的。 大家知道,古典文学遗产,都是过去时代的产物,是过去时代社会生活的反映。它们的作者,大体说来不外乎三类:一类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为统治阶级利益,即为统治阶级压迫、剥削人民服务的。他们向广大人民大力宣扬封建思想,宣传忠孝节义等封建道德以毒害人民:官传封建正统的历史观以反对农民起义;宣传封建的奴才主义,要被剥削者无条件地为剥削者牺牲自己;宣传封建迷信的轮回观念和宿命思想,以便束缚甚至消除被压迫者要求解放的思想等等。这一类作家的作品,从根本上说是反动的,是文学遗产中的糟粕,毫无疑问是应该扬弃的。第二类是作者虽然出身于统治阶级或一般的地主阶级,但是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比较进步的政治思想。他们或者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不满,因而对统治阶级作了不同程度的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表示了同情,他们的作品表现了比较进步的政治理想;或者,虽然他们没有明显地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对社会的黑暗现实和阶级矛盾,都作了不同程度的比较真实严峻的刻画,在客观上具有对统治阶级揭露批判的作用。第三类是作者基本上站在被压迫阶级的立场上来反映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社会现实,例如每个时代的一些优秀民歌、民间文学作品以及长篇小说《水浒传》等。上述二、三两类作家的作品,虽然还各有思想艺术的高低,但总起来说,在不同程度上都有精华的成分或者其中有一些作品基本上是精华。然而,这两类作家和作品,终究无法超越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无论个人主观地说可以怎样超出他们所加入的各种关系,社会地说,他总归是这各种关系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类作家的作品,不管怎样优秀,总是那个时代的社会关系的产物,和我们有着历史的距离和阶级的区别。他们作品中正面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理想,他们所描写的社会现实和阶级矛盾,他们的美学理想,与我们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总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因此我们研究这两类作家和作品的时候,一方面应该认真指出这些作家和作品在他(它)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又必须指出他(它)们本身的弱点,指出他(它)们和我们的历史距离、阶级区别。也就是说,我们在研究这些作家或作品的时候,一方面要正确地估价他(它)们的历史作用和艺术价值,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要求他(它)们;另一方面,研究者自己,必须从封建的和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中摆脱出来,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评价他(它)们,决不能站在与这些作家或作品的同一立场或同一思想水平上来评价他(它)们。P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