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文墨闲篇


作者:吴志实     整理日期:2014-08-16 01:20:16

本书遴选作者近几年创作的散文四十余篇。这些作品或品茗——《杭州说茶》、或吟竹——《林下说竹》,或谈书——《阅读的角度》、或写字——《墨分五色》,或唱歌——《康定情歌》、或赏乐《音乐就是对话》…… 每篇文墨并不多,不过两三千字,但却谈天说地、纵横古今,随处可见绝妙比喻和恰到好处的故事典故。可谓好散文。
  作者简介:
  吴志实,笔名“甲乙”。1955年生人。曾在杂志和出版社工作二十年,当过编辑、编辑部主任、副主编及副社长等职,现供职于民盟中央机关宣传部。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杂文学会副秘书长。上世纪80年代初发表作品,写过小说、报告文学,后多写杂文,近年来以散文随笔居多,获得过多种奖项,著有《品尝生活》《快乐问题》《窗外风景》《古典与现代之间》《走过云南》《那个年代》《寓言的寓言》《记忆的旅程》及《寻常年代》等文集。
  目录:
  西湖故事
  话说芥子园
  去绍兴
  林下说竹
  读书煮春茶
  纸寿千年
  茶与我
  人间天籁
  乘筏楠溪江
  城市的表情
  莳花心得
  石头有生命
  田鱼
  漠河冷热
  情趣西湖故事
  话说芥子园
  去绍兴
  林下说竹
  读书煮春茶
  纸寿千年
  茶与我
  人间天籁
  乘筏楠溪江
  城市的表情
  莳花心得
  石头有生命
  田鱼
  漠河冷热
  情趣
  吃的流变
  读书问题
  幸福指数
  变化的背后
  轮子上的老鼠
  甘孜美人谷
  青州造像
  老家
  青田石
  静听
  风景的劫难
  读画
  宜兴的紫砂壶
  感悟垂钓
  风中观柳
  康定情歌
  所谓格调
  会幽默和懂幽默
  杭州说茶
  去海边
  家住CBD
  阅读的角度
  音乐就是对话
  墨分五色
  对思想的思考
  听蝉
  写字
  后记
  西湖故事
  只要喝茶,便会想到杭州,想到西湖龙井。龙井茶太有名,简直成了一个符号。一如桂林的山水,山山水水哪里都有,惟桂林的山和水,其城在山环水绕间,那是它处无法比的。杭州虽有西湖,堪称山水的城市,却也要略逊一筹。
  但我还是喜欢西湖。虽说自然山水悦目怡人,倘文化的物象太稀薄,久之,还是容易使人倦怠。都说杭州是宜居城市,这宜居里面所包含的人文积淀,不能不是人们的一种选择。但也未必。正所谓见仁见智。
  说到底,我去西湖,更多的还是由于钟情历史。有龙井茶可喝,有众多古迹可寻,一路风光,满眼景致,西湖能满足人精神和物质上的两种需要。只要游人不多,西湖是可人的。几次到杭州,当地的朋友讲,你来的正好,若赶上放长假,人潮就把西湖淹没了。
  不过每次去,还是觉得西湖周边越来越壅塞了。现代化建筑多了不是不好,换座城市也许可喜可贺,杭州城本身也需要发展,只是西湖的四周,似可不必。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到西湖,人们正兴致勃勃大兴土木,当时就有人反对,但声音太微弱,后来好了,人们发现西湖的景观遭到破坏。西湖丑陋了。楼建起来容易,拆却难,于是建建拆拆,反反复复,直到最近,为了西湖或者说为了恢复西湖的美,楼还在拆着。
  讲到西湖的建设和保护,想起编《费孝通文集》时读到先生的两篇文章,现在看来仍有意义。这两篇谈西湖的文章写于1956年,第一篇是《为西湖不平》,当时曾引起不小的震动。费孝通生在苏州吴江,杭州近在眼前,他却直到四十多岁才来到西湖,那心情不用说了。他是有想法就要写出来的人,何况西湖。于是他对沿岸坟墓众多且毫无美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谁料此文一出,竟哗然一片。尽管当时正值“百家争鸣”的当口,可还是招致不少人的反对,甚至连好友都对他“破坏文物”的主张不能理解。大约两个月后,针对人们的批评,费孝通又写了《为西湖一文补笔》,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对人们的误解,做出了回应。此风潮最后是怎么平息的,我曾问过已是九十高龄的费孝通先生,他回答的极简单,他说,后来政治环境突变,大家没心思再去争论,差不多就是不了了之……再后来,西湖的情况,大家都看到了……
  过去那段历史固然让人感兴趣,可现在回过头来看费孝通关于西湖的文章,你不得不承认,我们后来发生的事情都被他所言中。缺乏对历史和文化应有的敬畏,让我们干了很多傻事,尤其是领袖人物对西湖被坟墓包围的反感,可以说直接导致了“文革”前后它们轻则被迁移,重则遭拆毁的命运。这似乎都揭示出我们当时的政治生态。从后来的事态发展看,费孝通关于西湖的文章,不过是种书生式的“有感而发”,远没涉及到问题的实质。倒是怎么建设西湖,如何防止破坏西湖风格的新建筑出现的提醒,不能不让人感觉到作为一代社会学家费孝通的先人之见。不过那时的费孝通似也察觉,对西湖“历史文物”的形式之争,已让他步入雷区,而他对西湖“美人美事”的意气之言,则有意无意把自己置身于政治的旋涡当中。也就是在1957年后的二十多年里,他被剥夺了说话的权利,再没机会为看到的事“鸣不平”了。
  出于好奇,我曾两次到西湖的北山路,费孝通当年游西湖走的就是这一带,主要是苏堤和白堤,孤山就在附近,行走方便,古迹密集,且有茶馆可以歇息。头一次来,由于匆忙,想的不多,留下印象的只有西泠印社旧址和秋瑾墓,桥头上的坟和亭子都没多理会。二次又去,时间充裕,在灵隐小住,且是有备而来,情况就不同了。我是从白堤的断桥残雪往西泠桥溜达,左边前方湖面高处是秀气的保殊塔,一路行来,微风从湖面吹过,白堤两边柳丝飘拂,景色可谓步步醉人。
  盘桓于西泠桥头,终于看清了苏小小墓、秋瑾墓乃至武松墓,恰如费孝通所说,它们实在没有什么美感。但它们是历史,和西湖连在一起,反映着人们的愿望。或许秋瑾墓还好一些,有汉白玉塑像端立在绿荫里,虽然很新,与周围的景致不甚协调,但还有点艺术的气息。可经人解说方知道,原来这秋瑾墓命运多舛,毁了建,建了毁,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才又复建于此,算起来已是历经九次变迁了。想想这位鉴湖女侠,近代民主革命的奇女子,其身后事也真够坎坷多舛。世事多变,谁也没有想到,历史伴着时间环环复复。以今天看来,费孝通先生当年对西湖的感慨与期许,其睿见与天真,实在是他们那代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
  西湖的变迁处处浓缩着时代的印记。自然的赐予让它得天独厚,可西湖再美,若没美人美事,没有历史和传说,它也是不完美的。杭州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城市,正因了西湖有山有水的同时,还有人物、有故事……这最重要。
  有一回问费孝通先生喜欢喝什么茶,是杭州的龙井,还是……老人家说,龙井当然好,可还是忘不了家乡的碧螺春。
  





上一本:花间集 下一本:白雨斋诗话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文墨闲篇的作者是吴志实,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