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再见梅娘


作者:柳青,侯健飞     整理日期:2014-08-16 01:10:42

  5月7日是梅娘去世一周年的日子,梅娘的亲友以及出版社界同仁在现代文学馆举行座谈会,追忆这位当年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由梅娘女儿柳青参与编写的《再见梅娘》《梅娘怀人与纪事》等纪念书籍也于当天首发,记录了梅娘不为人知的往事。
  座谈会上,文艺评论家郑伯农,学者、作家徐晓、刘索拉、丁东、陈言等人追忆了梅娘的生平往事以及创作成就。与梅娘有忘年之交的刘索拉认为,梅娘最为难得的是经历了磨难之后,依然保持大女人的文字风范,在文章中没有一句对过去的毒舌语言……《再见梅娘》是关于其的纪念文集。
  《再见梅娘》由柳青、侯健飞编撰整理。
  目录:
  刘索拉/在花草阳光中穿梭永恒丁东/悼梅娘徐晓/命运比小说曲折张翎/梅娘穿过我的生命留下的烙印[加拿大]诺尔曼·史密斯/缘陈言/我与梅娘过往录惠沛林/你走了,我们离开了杨苡/送别梅娘陈宏/敬缅梅娘邢小群/梅娘活在我心中[日本]大久保明男/缅怀与梅娘交往的日子成幼殊/梅娘姐,你永在涂晓华/回忆·怀念·漫语曾印泉/我所见的梅娘老师侯宇燕/“那个低眉顺眼的女孩不是我”韦泱/爱读梅娘信曾淑英/对嘉瑞的认识,再认识郑仲兵/忆孙姨荣挺进/“命硬”的孙姨钱辉焴/铁窗下的友谊[日本]羽田朝子/梅娘的留日时期与“读书会”朱红/天堂梅娘阿姨启窦明亚/不能忘却的感恩[日本]关智英/永远之梅娘女士顾国华/可歌可颂的草萤微光黄芷渊/走过1314,一封没有寄出的信黄茵渊/致梅娘奶奶田钢/细叙点滴忆曾经丁言昭/梅娘与我们家的友谊赵蘅/永远失去的背影马佳/为梅娘奶奶拍照傅靖生/楼下的腊梅花又开了柳如眉/怀念姥姥柳青/向妈妈道声对不起侯健飞/再见梅娘  在她去世后的这段日子里,很多媒体报道了梅娘去世的消息和怀念文章。然而,其中以讹传讹之处颇多。首先是她的生辰年月。1920年12月22日是学界普遍的说法,它源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户籍制度逐步健全之际梅娘在报户口时的自我陈述。笔者于2011年着手准备《梅娘评传》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华北沦陷时期的杂志上标注她生于1917年11月13日,当面求教之后,梅娘也并不否认,我便在其后发表的相关文章中,以原始资料为依据标注了梅娘的出生年月;而最新发掘的资料表明,梅娘生于1916年旧历11月14日。
    关于梅娘报道的另一错讹之处在于:普遍将沦陷时期上海女作家关露的照片错当成梅娘的照片,还有的在纪念文章上放上了年轻时冰心的照片。起初我以为是作者所为,直到笔者的拙作《战时下的文化触变:以梅娘为研究个案》登载在《书城》2013年第7期上,发现未经作者允许,编辑又把关露年轻时的照片放进去了,我这才知道,关于梅娘,以讹传讹的,除了梅娘本人、研究者,还有编辑。梅娘这位命运多舛的老作家,从出生到辞世,有关她的历史都充满了讹谬,我也不禁感慨:“都是胡扯,瞎掰!”回到历史,在东北沦陷十四年间,共出版女作家文学作品九种,梅娘就占了两种(《小姐集》和《第二代》)。1939年下半年至1941年间从日本短期归国住在北京,1942年之后定居北京,创作、翻译、编辑,成为北京沦陷文坛最为活跃和知名的女作家。梅娘的作品也许无法光耀文史,但正如她对自己的定位:她只是一只草萤,发出点点微光,在民族蒙难的艰涩岁月,抱着灼亮黑暗一角的豪情,莽撞地运用了青春的笔,立志燃尽微光,送走生命。客观地看,生存在沦陷区的中国人,他们既然存在于与日本殖民者所构成的殖民/被殖民的二元社会结构关系当中,必然与殖民体制保持着一定的共生关系。也就是说,除非离开沦陷区,或反抗流血而死,不管主动还是被动、愿意还是不愿意,他们都以不同的结构关系形式被嵌入这个殖民社会结构当中,因此不可能不与殖民者发生关系。个人失去行动与意志的自由,首先应归咎于日本的侵略所造成的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说到日本的战争责任,在梅娘去世次日,日本庆应大学杉野元子教授在给我的邮件中的一番话颇有深意。杉野老师说:“对日本占领时期梅娘的活跃状况知道得越多,就越能体会日本的侵略战争让人疯狂的一面,就越能体会到创作如此众多优秀的小说作品的不易。而想到这些,作为日本人,我实在是羞愧难当。”只有充分认识到对战争责任的深刻认知和担当,才能让中日两国泯灭恩仇。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我在这里不拟展开叙述。我更想说的是,长久以来,我们后人不去触摸日本侵略国土沦丧的那段历史,总以为唯有侵略国日本需要反思,同时大量创作种种丑化日本、彰显中国人神勇的“抗日剧”;另一方面,又往往将沦陷时期视为历史的“黑暗时期”或“中断时期”,叙说时尽可能一笔带过,甚至具有忽略、遮掩甚至歪曲的倾向,以为不去碰触那段历史,将它翻过去,就能轻而易举地洗刷掉历史的疼痛、民族的耻辱。然而,在一年又一年的反法西斯胜利周年纪念中,种种充满暴力的简单叙述表明:由于我们没有胆量去面对那段屈辱的国难史,我们民族的苦难仍然没有有效地转化为一种精神资源。这几年,“填补现代文学的空白”、“把埋没了的文学财富发掘出来,丰富我们的文学宝库”成为沦陷区文学者最响亮的口号,而且事实上沦陷区文学研究也确实取得了卓著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基本资料的挖掘整理,还是理论的提升,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诸如作家生卒年、身世背景、创作的原始面貌,等等,如果我们不加以清理,沦陷区文学的基本的和整体的面貌仍然混沌不清,所以我们很容易在常识问题上犯低级错误。这是梅娘的生命历程给我的启示。如今,我写作《梅娘评传》(暂名)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多方搜集有关梅娘的资料,发现她在“满洲国”时期的文化活动基本没有梳理,而她在北京沦陷区的文学活动也阐释得不够全面深入,更不甩提她在“反右”和“文革”时期的活动了。也就是说,她与历史互动的深度和广度并没有得到深入挖掘。回忆我与梅娘的过往录,我觉得认识梅娘的历史,也是我个人不断成长的历史。我希望能够写出梅娘生命的底色,写出她与中国历史互动的深度和广度。我想,惟有此,才能回报我与梅娘结下的这段缘分与情谊。
    陈言,本名陈玲玲,江苏宿迁人。文学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战时中日文学关系、沦陷区文学、冲绳问题及大江健三郎等,兼及翻译的理论与实践,译有《冲绳札记》(大江健三郎原著,三联书店2010)、《京都流年:日本的美意识与历史风景》(奈良本辰也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P43-46
  





上一本:杨芳灿集 下一本:母亲不是没有泪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再见梅娘的作者是柳青,侯健飞,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