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巴金研究专家和著名青年学者,周立民的随笔充满机趣和理智,叙事大气,语言朴实,观点尖锐,难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当代社会复杂而多元的文化现象,对于一些文学现象也能够给予多重的解读,让读者从中得到启发。 作者简介: 周立民,1973年出生于辽宁庄河。复旦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2007年进入上海市作家协会工作,现为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馆首批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评论工作,著有《另一个巴金》、《巴金手册》、《巴金画传》、《巴金评传》、《巴金论稿》、《精神探索与文学叙述》、《世俗生活与精神超越》、《人间万物与精神碎片》、《翻阅时光》、《五味子》、《简边絮语》、《冯骥才周立民对谈录》等,编有各类文献资料多种。 目录: 第一辑秋风入卷 雨天读书 门前风景雨来佳 故乡的野花 故书不厌百回读 我们的春天 翅膀 窗外的风景 随风而逝 谁解其中味 偷得浮生半Et闲 落叶 挣不断的红丝线 人生天地间 毕业小记第一辑秋风入卷 雨天读书 门前风景雨来佳 故乡的野花 故书不厌百回读 我们的春天 翅 膀 窗外的风景 随风而逝 谁解其中味 偷得浮生半Et闲 落 叶 挣不断的红丝线 人生天地间 毕业小记 冬 雨 草莓的滋味 端午忆旧 你是故乡的言语 槐香人梦 寄来春的消息 梦里可识故园路 剪得秋光人卷来 流水十年间 记得那时风日好 第二辑世事琐谈 谢 谢 你愿跟谁打交道 屏幕前的世界杯 声声入耳 温柔杀手 无据可查 细 节 小便宜与大亏 幸福是什么 一点脾气都没有 奴性教育 转弯抹角 从天而降 赶了回时髦 唤醒我们的义愤 关于恐龙 第三辑文苑走笔 第四辑谈文说书 雨天读书 闻古人读书,明月清风,明窗几净,高香一柱,那虽然是文人的清淡,但总觉得对读书环境的这份要求未免有点奢侈了。在喧嚣的都市中奔忙,读书恐怕只能是不究环境的见缝插针。然而后来发现这样读的书大多是为了实用而不得不读的,有些劳累,这才明白,读书原应有一种情致,而这种情致的获得多少都需要一点情景的,这样才不单是用眼睛读,而且还是用心读,读的也不仅仅是纸上的墨字,恐怕是更深远的东西,这样你的生命与文化才有了交融与碰撞。 雨天,访友行游,恐怕有诸多不便,然而却是读书的好时光。无论是细雨缠绵,还是大雨滂沱,每执一卷,静心细读,既有与风雨同飘荡之感,又有无论风吹浪打,仍闲庭信步的心境,这时候,坐在书桌前,会觉得庇风护雨的家更安宁。在这样的心境中,读一些哲学或感悟性极强的书,会豁然开朗透彻领悟。入夜,沏一杯清茶,风雨不再寒凄,拥一室藏书,人生不再单调。随便从架上抽取一本,在雨滴叩窗声中读上一段,雨便润泽了人的思绪,把你带人了一条悠长的小巷中,让你不禁掩卷凝思。这时浮在心湖上面的可能是如雨如雾的惆怅,然而压在底下的却是无限饱满,禁不住想与倾心的友人细谈一番。人不能多,只两人对坐,谈话声不能太高,唯有这样才能与雨境相依。然而思来想去,深恐这样也是一种破坏,还是写封信更好些,于是提笔写道:在这风雨潇潇之时,我正在读某某书…… 雨也有让人愁眉不展的时候。一次,乘车回家,在途中风雨大作,我们的车如一叶扁舟,在疾风高浪中奔颠。车窗外的雨要折断人们心肠似的下个不停,想到下车还要走很长一段泥泞的路,我的心顿时黯然下来。幸好,我背包里还有一本书,我拿起它,试着使自己走人书的世界里。当那个世界完全向我展开吋,风雨的愁绪渐渐飘远了。恰巧,书里也有风雨一幕,然而作者写得极动情,极温馨,深深打动了我的心。合上书,把k1光再投向窗外时,风雨依旧,然而却倾注了我的几分情意,窗外的风雨与我所读的书情景融为一体,美丽的故事给凄切的风雨增添了绚烂的色彩,顿时有了风雨兼程、风雨无阻的豪迈。提到雨天读书,我还不会忘记我独居一室的那个雨夜。那是一个多雨的夏天,我远离故土亲人,在人流熙攘的街头中,也没有一个我熟悉的面孔,可以想象,一个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的雨夜,我一个人守着偌大的一个空房,会有什么样的心境。雨下得人心慌也心伤。这时候,书是最贴近心灵的朋友,我找出一本古诗词选,找出了毛笔和几张废报纸,在昏黄的灯光下抄诗词,我专门翻捡那些记风写雨8抄出。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的和风细雨,到“天街小雨润如酥”,到“昨夜雨疏风骤”,后来抄到苏轼8“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我的笔顿住了,口中反复吟味§,眼前却出现了这样的图景:九百年前的一个春天,谪居黄州的苏轼,p3途逢雨,同行的人皆狼狈不堪,独他从容不迫,“吟啸且徐行”。这位大:Q:豪历经沧桑,心胸已如一片汪洋大海,虽偶有涟漪,但又摇之不浊,无论风雨晴日,不惊不宠,“也无风雨也无晴”,这种从容和成熟的境界,仿佛给我的心胸输入了新的血液。那是一个难忘的读书夜。 也无风雨也无晴,唯有从容读书情,我留恋和欣赏的也正是这番情致。 1996年于大连 ……P00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