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不闻,是一种清净


作者:林清玄     整理日期:2014-08-12 00:57:58

身为华语知名的散文大家,林清玄作品的最大特色是既能把禅理写进生活,又能从生活中品出禅机。其文风清雅温馨,宛如春雨滋润万物,在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或深或浅的哲理启迪着众生,感悟着世人。同时,林清玄还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着世间疾苦,创作多立足于“爱与美”“情与义”“善的循环”,寄希望能激发读者温柔、感动、浪漫、理想等正面的能量。这套禅意散文精选集(全四册),是林清玄四十余年创作之路的智慧结晶,除了亲自作序推荐,表明写作的中心思想外,还增加了部分未曾发表的新作与有缘的朋友分享,这在所有的选集中是绝无仅有的。
  作者简介:
  林清玄:1953年生于台湾高雄。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7岁开始发表作品;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32岁遇见佛法,入山修行;35岁出山,四处参学,所著“身心安顿系列”成为20世纪90年代台湾最畅销的作品;40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带动了佛教文学的发展,掀起学佛热潮。在4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除富含佛理禅机的散文外,另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林清玄的多部作品还被台湾、大陆、香港及新加坡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是享誉海内外华文世界的当代散文名家之一。
  目录:
  [全书
  目录:
  ]
  第一卷信仰使人清净
  美丽的心/002
  清静之莲/003
  阳光的味道/006
  独乐与独醒/008
  风铃/011
  信仰使人清净/013
  觉醒的滋味/016
  小孩子的心境/017
  温一壶月光下酒/019
  半梦半醒之间/027
  万物的心/031
  时代之风/033
  随风吹笛/037[全书
  目录:
  ]第一卷信仰使人清净美丽的心/002清静之莲/003阳光的味道/006独乐与独醒/008风铃/011信仰使人清净/013觉醒的滋味/016小孩子的心境/017温一壶月光下酒/019半梦半醒之间/027万物的心/031时代之风/033随风吹笛/037小千世界/041国王的钻石戒指/045佛手玉润/048莲花汤匙/051沉香三盏/056一粒沙,或一条河岸/059第二卷与太阳赛跑把烦恼写在沙滩上/064莲瓣之不朽/068在同一家银行老去的人/069以灵为性/070札记一束/071最可怕的鬼故事/087与太阳赛跑/088空白笔记本/090弹珠番茄/093无情说法/096清风匝地,有声/102人在江湖/109认识许多大师的人/112不放逸的生活/115梦打破了/122宝贝/124咸也好,淡也好/126只手之声/128不是茶/133有情十二贴/137第三卷好禅风从哪里来/150青山元不动/153道心第一/158可与不可之间/161宁愿做傻瓜/165佛鼓/168念及上地/177在欲而行禅/179好禅/181归彼大荒/188云水/193断爱近涅槃/196纯善/199温柔半两/203放生·护生·环保/206束缚/211善听/220一探静中消息/223天地间的有情人/228蓝天的背景/234寻找失落的心/239出神与入化/245俗士不可医/247寻找失落的心子子孙孙永宝用在故宫博物院看见了闻名的毛公鼎,是周朝的器物,原来是是用来盛饭的,也可以说是周朝的饭锅。“周朝就有这么美的饭锅!”这个想法使我站在毛公鼎前,不禁有庄敬的心情。这时,我看见了毛公鼎内的铭文,无非是一些教示子孙的言句,想到毛公不把对子孙的训勉刻在别的地方,却刻在饭锅底部,里面十分有深意。因为刻在书房,子孙不一定爱读书;刻在厅堂,子孙也不一定常进厅堂;刻在门柱,房子可能毁坏或改建,不如刻在饭锅吧!因为子孙人人都要吃饭,餐餐都要吃饭。而且,盛饭的铜鼎是永不会毁坏的。想到毛氏的子孙每一餐吃饭,只要把饭盛干净了,就会读到祖先留下来的教言,心中充满孺慕之情,那是多么美丽的画面呀!我站在鼎前读着毛公的教示,读到最后一句是“子子孙孙永宝用”,心中为之一懔,这毛公鼎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果然留到现在。使我动容的倒不是毛公鼎的历史,而且毛公在刻这一句话的心情,“子子孙孙永宝用”,这是古人追求美好极致的证明,即使是一只饭锅,也要做到完美能世代流传,那种心情是多么崇高可敬。故宫里面的东西都是由于这崇高的心情和追求美好创造的。放眼现代,有谁在做一件东西时,有“子子孙孙永宝用”的雄心壮志呢?一件东西用个一年半载还未坏掉,就很谢天谢地、阿弥陀佛了。我每次在夜里走过台北市的垃圾堆,心里的感慨都很深,因为常常看到大型垃圾被丢弃,冰箱、电视、洗衣机、床、门板、沙发等,有很多还是半新的。在这个时代,制造的人没有“子子孙孙永宝用”的心,使用的人也没有“子子孙孙永宝用”的情,才会制造出这么多的垃圾吧!由于垃圾无止境的泛滥,我们的土地和海洋也快要不能子子孙孙永宝用了。放在橱窗的毛公鼎还像是新的,有纯铜的美丽光泽,它美了三千年,仿佛站在时间的河上面,看着现代人制造的垃圾在河面上沉浮,飘流而去。“子子孙孙永宝用”在毛公鼎上有深深的刻痕,那么浪漫悠远,对比着速食文化的变化无常,使我生起了一种淡淡的悲情。肉形玉故宫博物院的馆藏很多,但看到时必会引起一声惊呼的并不多,肉形玉是其中的一件。肉形玉会引人惊呼,是因为作为一块玉石,它却太像肉了,而且是一块熟透的、卤过的、看来十分美味的东坡肉。不仅肉的间层清清楚楚,连皮上的毛细孔都明晰可见。肉形玉是天然生成的,但是发现它和琢磨它的匠人,显然有非常锐利的眼睛,发现了玉石中那象形的部分,突破了石头的本质。正如我的一个朋友说:“太像肉了,如果要看卤肉,在家里的厨房看就好了,何必跑到故宫呢?”我想,肉形玉的美,是在它“长得”和肉一模一样,而它终究是一块玉。肉形玉的美,是它的天然,没有经过裁切与雕琢,在这一点,我觉得它的成就远胜过翠玉白菜与白玉苦瓜,乃至荷叶笔洗、白玉莲藕,它们也同样是象形、同样的微妙,但与肉形玉比起来,就未免“造作”了。美丽的玉是“本质”与“形式”共同来完成的,本质是天成,形式则是眼的观察、心的思维、手的灵巧共同创造的,因此,肉形玉的独特,是来自玉本身的象形,也来自观察、思维、灵巧的联想。每一次,我带朋友去故宫,都会带他们去看那一块肉形玉,并且再一次深思本质与形式的问题。如果以佛家的说法,每个人的本质都是一块美玉,为什么大部分的人不能呈现出美玉的一面呢?是因为我们缺乏觉观的眼睛,来看见美玉的质地;也因为我们没有新的思维,去会意美玉的价值;也因为我们没有灵巧的手来琢磨,呈现出那最完美的形式。在我看到肉形玉、翠玉白菜、荷叶笔洗而惊欢的时候,内心里也会感到失落,想到长远的历史之河,必然有更多的美玉被埋没,有的是好本质未被发现,有的是所遇非人,有的是琢磨失败,成为次级品或废弃物。人比玉幸运的是,玉只要雕琢失败就永远失败了,但人每天都是一个新契机,曾经挫败的生命也有可能重建美好的生活。本质或许已经定型,形式则永在创建,我想,对于这种改变的信心,正是我们提升性灵、信仰宗教、走向净土的理由吧!寻宝从国外回来的朋友,如果是喜欢古董的,我会介绍他们去两个一定要去的地方,一当然是故宫博物院了,二是光华商场。对于爱古董的人,光华商场才是真正有考验的地方,不仅考验钱包,也考验眼光。与故宫最不同的地方是,光华商场所看到的全都是可以买来拥有的,这大大地满足了我们的欲望。而且如果我们眼光够好,可以用便宜的价钱买到真正的宝物,这大大地满足了我们的虚荣。一个魏晋的铜佛,有的人花一万买到,有的花了十万,也有人买到百万的。一个宣德的香炉,可以花五千元到二十万元。也可以说,我们的眼睛是很值钱的。近几年,每到星期六、星期日,光华商场就会群聚许多古董贩子,大部分是来自港澳或大陆,小部分是台湾本地人。听说不管是港澳、大陆或台湾,凡是在这里摆摊卖古董的,都有三张身份证,使他们几乎每周来往于大陆、港澳、台湾三个地方。卖古董的,不一定很爱古董,古董只是他们谋生的工具,他们更爱的是钱,只要有钱,什么古董都可以买到,所以买卖的筹码其实是在买的人手里。卖古董的,不一定很懂古董,古董只是他们的货品,他们考虑利润胜过考虑价值,所以有眼光的人才能廉价买到有价值的古董。只要有空,我在周末的时候就会去逛逛光华商场,每一个摊子都令我乐趣无穷,甚至连砍价都是乐趣无穷的事,使我感觉像是“每个星期都去买一些历史回家”。久而久之,发现来买古董或卖古董的人都很可爱,他们都是“在实用之外,腾出一些空间的人”,“在无用的东西里,寻找宝藏的人”。从实用的现代生活看来,古董确是毫无用处的,只是,“不做无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呢?我喜欢台湾话里把古董商说成“古物商”,把古董摊子叫“古物堆”,我们正是在古董堆中的破铜烂铁寻访宝藏,那不也是在寻找我们的眼睛吗?生活也是如此,我们在凡俗生活中追寻更恒久的价值,那是在找回失落的眼睛。我们作为凡夫,渴望着完美、圆满、究竟,体验那更深沉的智慧,那是在寻找失落的心。





上一本:画说中华成语故事 下一本:如此书房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不闻,是一种清净的作者是林清玄,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