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著作的成书,得益于攻读博士学位时的学习和思考,也得益于各位师长的教诲和启发。成书付梓之际,掩卷之余,仍不禁万分感慨。在本书写作过程中许多值得感激之人,又一一出现在眼前。首先出现的是一位身材高挑,穿着永远一丝不苟,带着贵族气质的学者,他就是我的博士生导师王晓路教授。正是在他的关心和指导下,我的学术素养得以提高和体系化,在成长的道路上,时时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关怀。本书的主要思想,得益于与老师的讨论,得益于老师的启发。接着是一位身材不算高大、却浑身透着干练和热情的学者,他就是比较文学界的著名学者曹顺庆先生。正是曹先生带着我们“按辔文雅之场,环络藻绘之府”,让我们接受中国文化经典的熏陶,“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词”,我们的学术储备多有赖于先生的教诲。尤其是先生的问题意识,把学生的思想砥砺出锐利的锋芒。还有许多难忘的师长,德高望重的杨武能先生,风度翩翩的易丹先生,平易近人的刘亚丁先生,令人一见难忘的石坚先生等,都从不同的角度使我获益良多,直接或间接对这本书的写作给予了有益的影响和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