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赋比兴的现代阐释


作者:陈丽虹     整理日期:2018-11-10 14:20:17


  近20年,随着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比较诗学兴起,中国诗学的价值日益为人所认识,中西比较诗学研究也成为比较诗学的一个新的拓展方向。美籍华人刘若愚在中西比较诗学的倡导、研究上作了开拓性的工作,他在《中国的文学理论》-书中,不仅把自己的倡导变成实践,还从理论上阐明中西比较诗学的目的和价值,他认为,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目的,是“对一个zui后可能的普遍的世界性的文学理论的形成有所贡献”。(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第3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美籍华人学者叶维廉在他主编的《比较文学丛书》总序中,也特别说明中西比较文学必须导向中西比较诗学的道理,他认为,在中西比较文学研究中,要寻求共同的文学规律,就不能停留在一般表层的比较,而应深入到“每一个批评导向里的理论,找出它们各个在东方西方两个文化美学传统里生成演化的‘同’与‘异’,在它们互照互对互比互识的过程中,找出一些发自共同美学据点的问题,然后才用其相同或近似的表现程序来印证跨文化美学汇通的可能。”(叶维廉:《比较诗学》第16页,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3年)在这一基础上,重新建构批评理沦。在我国,钱钟书的《管锥编》,王元化的《〈文心雕龙〉创作论》,都是新时期中西比较诗学路碑式的成果。中西比较诗学与一般的中国或西方的文艺理论研究不同,它要求研究者有更广阔的视野、国际的眼光和自觉的比较意识,要超出本民族文化体系的美学模式,寻找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或者说,去促进“普遍的世界性的文学理论的形成”。所以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拓展,是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必然。由于中西比较诗学研究,对寻找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这一领域的成果同文艺学学科有直接、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上有若干交叉、重叠的地方,于是‘在这两者的交叉领域寻找比较文学与文艺学的结合点,用以推动文艺学学科内涵的更新和发展,就不仅是可能的,同时也是必要的。而这,正是90年代我们在建设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点时,把比较文艺学作为一个新方向建立的学理基点。
  全球化的21世纪是一个开放、多元的新世纪。在这一背景下,任何学科要发展,都必须是开放的、多元的。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文艺学在中国的诞生、发展和演变,有许多世界性的因素,无论是从总结以往学科史的经验,还是对学科前景的思考探索,都必须重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当今,人类共享的知识基础的范围日趋扩大,随之而来产生了文化的日趋融合,世界各国的理论家均具有多国学术的亲缘关系,经常开展与世界各国、各民族多元文化对话,互识、互补,通过不同文化与不同学科之间的文学研究,创造更加宏阔的学术空间,有助于突现自己的学科个性、学科的前卫精神。学科建设有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从学科的内部而言,要有本学科新的理论建树;从学科的外部而言,要能对整个学术界和时代前进产生积极的作用。从当前文艺学学科的现状看,成果很多,其中有许多是引进西方文艺理论的,如现代主义、形式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等;也有从其中的某些理论出发来阐明我国文学问题的;还有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和文学理论的演讲过程作综合研究的;对中西文论总体特色和范畴比较的研究成果也不少。相对而言,对重要理论问题的深入探究太少,结合历史和现状,对文学创作实践和文论发展中具有学术价值问题的研究极待展开,而这两方面又与资料建设工作密切相关,因为专题研究都必须建立在资料的基础上,所谓资料建设,应包括目录、索引、资料汇编、选编等,以前这方面成果很少。这与过去学术界对资料工作的轻视有关,过去,有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资料收集、整理、编选,不是科研成果。近几年,学界对人文学科中资料建设工作落后现象,已给予关注,其在研究工作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突出。





上一本:寓话 下一本:雪域猎影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赋比兴的现代阐释的作者是陈丽虹,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