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正正, 别无所求 ——缅怀穆青同志 南振中 2003年10月10日,在北京医院812病房,我守护在抢救中的穆青同志身边。呼吸机遮住了穆青消瘦的脸庞,血氧饱和度时而“80”,时而“84”,始终达不到正常值“95”。深夜,新华社秘书长鲁炜同志提前来替我,因为第二天我还要在总编辑室值班。我缓缓地绕过病床,退出812病房,返回总社。大雨如注,寂寥的长安街上,风雨击打着车窗,如同叩击在我的心上。 就在这一天,田聪明社长曾问主治医生:“穆青同志会不会苏醒过来?”医生说:“除非出现奇迹。”听了这一残酷而直率的回答,我们依然无法相信穆青同志会这样离去。我们默默期待着“奇迹”。我告诉司机,我11日清晨上班之前,先去北京医院。怎么也没有料到,就在我走出病房4个多小时之后,11日3时20分,敬爱的“穆老头”真的离我们而去。 自从穆青同志病重,我隔不了几天,就要问一问他的病情。国庆假期,好几天没有见到穆青。10月6日,我从办公室打电话到穆青家里了解情况。穆青家人告诉我,穆青精神看上去很好。真是“天有不测风云”,9日下午,穆青开始发烧,胸闷憋气,住进了北京医院。10日上午7时35分,穆青发生急性呼吸衰竭,身体状况急剧恶化。 接到医院的紧急通知,田聪明同志和我分了工:他在总社负责向中央领导同志报告;我立即赶赴北京医院。这时,专家已经进行过会诊,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决定上呼吸机实施紧急抢救。P8 去年11月以来,身患重症的穆青几次住进医院,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顽强的生命力在支撑着他。这是一个坚强老人同病魔之间的“战争”。每当病情稍一稳定,穆青就流露出乐观情绪,用微笑给亲人和同事以安慰。 如今,这一幕不会再有了。陪伴我的,只有办公桌塑料板下压着的一张照片,这是穆青送给我的一幅字:“堂堂正正,别无所求”。穆青用他的一生,实践了一个大写的人的高贵品质。这幅字,就是这种精神的写照。穆青擅长书法,向他求字是我多年的愿望,可直到他患病之前,我才向穆青提出这一要求。2001年盛夏的一天,穆青打电话叫我去取字。我走进穆青的书房,看到他正举着一幅字上下端详。穆青高兴地说:“写了这么多年的字,这一幅zui满意。你赶快拿走,要是再不取走,我真有点舍不得了。”穆青说:“写字如同写文章,需要激情和灵感,需要‘神来之笔’。‘堂堂正正,别无所求’,这8个字,哪一个都不错。”我深知穆青非常珍惜这幅字,就请人把这幅字翻拍成照片,扩印了一张12寸的,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