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精神历程36位中国当代学人自述


作者:曹保印     整理日期:2018-11-10 14:04:44

  何怀宏、徐友渔、李银河、葛剑雄、梁小民、丁东、杨东平、季卫东、崔卫平、陈家琪……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档案。
  经历了这zui近“百年”、《十年》巨变的个人或有幸运或不幸的遭遇,但从认识的角度来说,又都可说是幸运的:中国历史上何曾有过在如此之短时间里发生如此之大变化的时代?——序言·何怀宏
  记忆、语言和文字是上天赐给人类的zui大财富,身外别无长物的人可以因为拥有它们而在精神上富足。当然,这笔财富也需要小心守护,以免遗失或者盗窃。——徐友渔
  这不是一本类似于“人生随笔集”的“私人小书”,而是集中反映各位学者三十年精神历程的“历史大书”,从这些学者的精神历程中,读者自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在艰难中奋然前进、而又不无坎坷的侧影。——后记·曹保印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声音。这36篇鲜活的个人思想独白真实地记录了我们这个时代某些不可磨灭的思想脉动,或者,某段苍凉悲喜的灵魂故事。这些中国的思想者未曾主导过历史潮流的发展,甚至很多时候,他们也只能像大多数人一样,被动地接受时代的潮来潮去,但他们亲身经历着一幕幕历史的现场,并在内心深处忠实地记录着这个时代,这些思想者可能并不处在时代浪源码上,但他们的灵魂却一直映射着时代。即使在境遇zui为困难的时候,他们也没有停止对国运民生的观察与思索。我们可能确认的是:他们的灵魂,不曾远行;他们的思想,仍在路上。
  或许,在世代变迁、大浪淘沙之后,人们依然可以凭借这些带有口述性质的私人思想记录,来接近历史,再现历史……
  徐友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著有:《“哥白尼式”的革命
》、《罗素》、《语言与哲学》(合著)、《精神生成语言》、《告别20世
纪》、《形形色色的造翻》、《1966:我们那一代的回忆》(编)、《蓦然
回首》、《直面历史》等。
个人面对突如其来的、无法抗拒的巨变,犹如大海波涛上的孤舟,犹如
江河旋涡中的枯枝败叶,祸福安危完全不由自己掌握。这是100多年来中国
人命运的缩影。但另一方面,人毕竟是有生命和灵魂的存在物,不是没有感
知、没有价值、随风飘逝的尘灰,不只是建造历史大厦的砖瓦泥浆,在历史
的潮流或逆流中,人可以判断、选择;当浩劫和罪恶发生时,如果不能反抗
,甚至不能言说,至低限度可以记录。记忆、语言和文字是上天赐给人类的
zui大财宝,身外别无长物的人可以因为拥有它们而在精神上富足。当然,这
笔财富也需要小心守护,以免遗失或被盗窃。
1976年1月9日的成都寒风凛冽、浓云密布,这天清晨,我从收音机中听
到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消息。
人们的悲哀是自发的、巨大的,很多单位举行了吊唁仪式,还有单位以
群众甚至党委的名义给党中央发电报,请求不要火化遗体,保存下来供人民
瞻仰。上面有命令不准搞纪念活动,从报纸上看,吊唁安排得异常低调、敷
衍,相反,还充斥着批判邓小平“右倾翻案”的内容,甚至说邓小平这个“
死不改悔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受“党内zui大的走资派”的包庇,把
矛头公然指向周恩来。
“文化大革命”已经搞了10年,人们由开始的盲目和狂热逐渐变得清醒
和反感。在两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被打倒之后,周成了被打倒的对象,这一
点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干部中流传着毛泽东的一个指示:“批邓不批周,批
周必大乱”。我们从电视报道中看到,在向周恩来的遗体告别时,江青没有
脱帽,这马上引起各种议论和责骂。其实我注意到,时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的朱德也没有脱帽,但没有人说朱德,因为他年龄实在太大了,而且,都知
道他和周恩来是亲密战友,对他而言,决没有不敬的动机。
接近清明节的时候,民间自发的吊唁周恩来的活动渐渐高涨,从成都市
的中心——人民南路广场到人民公园,大街小巷墙上贴满了歌颂和缅怀周的
文章、诗词和绘画,其中一些水平相当高,观看、朗读和抄录的人挤得水泄
不通。歌颂周的内容和对江青等的批判、影射往往结合在一起。后来,干脆
出现了公开点名批判张春桥的大字报,作者是某工厂的技术员白智清。在大
字报之前发生了争执,zui后大





上一本:从菩萨蛮到沁园春 下一本:祖山游踪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精神历程36位中国当代学人自述的作者是曹保印,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