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也是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的zui终成果。在这次充满艰辛和愉悦的学术旅程中,作者曾经无数次设想过有关“后记”的各种文字书写。然而,在这一天真切来临的时刻,所有的语言似乎只能凝聚为两个zui为朴实的字眼:“谢谢”!在写作中,作者切实地感受到:任何极度个人化的精神创造都积聚着难以言表的非个人因素。 在攻读博2学位期间,作者所工作的西华师范大学的领导、老师和同事在各方面给作者创造了极为有利的自由空间。作者求学的四川大学浓郁的学术氛围、朴实的学术传统为作者的学术成长酿造了肥沃的学术土壤。曹顺庆教授的大气,冯宪光教授的严谨,李益荪教授的宽容,周裕锴教授的广博,王晓路教授的机趣,吴兴明教授的睿智,李怡教授的敏思等等,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老师们的精心培养为作者的写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这次求学岁月中,作者忘不了作者和作者的师兄妹,尤其是和同门同届的万书辉师兄、毛娟师妹度过的美好时光。我们在学业上的热烈论争,生活中的彼此关心,孕育了我们终生难忘的友谊。毛娟师妹在作者离开川大期间,为作者处理了许多烦琐的事务,并多次互相交流读书心得、彼此鼓励。万书辉师兄zui初曾对威廉斯感兴趣,并收集了一些基本的资料,当他更对齐泽克感兴趣而得知作者想研究威廉斯时,毫无保留地将他已经获取的资料奉献给了作者,并时常和作者共同探讨、交流阅读威廉斯的心得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