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排比史料、考订年代的文献学方法,对鲁、齐、韩《诗》各自的发展脉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清理。在此过程中,笔者发现,《鲁诗》尚谨守,明礼制,至刘向而言灾异。《鲁诗》学术集团在汉初便已形成,以后又通过与武帝、昭帝、元帝、哀帝等几代天子的双向影响,从而极盛于西汉一代,具体标志是《鲁诗》派著名学者韦贤、韦玄成父子先后为相。《齐诗》重致用,尚事功,经过董仲舒、夏侯始昌、后苍、翼奉等几代学者的不断改造,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阴阳五行化体系;见于记载的西汉《齐诗》学者不如《鲁诗》那么众多,但他们的说解极富特色,至翼奉、萧望之、匡衡而臻于鼎盛。《韩诗》在西汉的发展势头相对较弱,至蔡义、王吉而趋盛。 王莽代汉是两汉三家《诗》发展的重要关节点。在此期间,《鲁诗》受创zui重,《齐诗》受益zui大,《韩诗》学者已开始称言图谶。东汉初年朝廷矫枉过正,其所举措往往反新莽而行之。于是三家在东汉形成了《鲁诗》不衰、《齐诗》不昌、《韩诗》极盛的局面,而这种局面的形成,早在王莽篡汉期间便已暗伏朕兆。东汉三家《诗》中,《韩诗》学者言符命谶纬者zui众,《韩诗》在东汉的极盛应该与其适应了新的时代要求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