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提笔为《两斋文明自觉论随笔(套装全3卷)》写序时,想起了巴金在《<序跋集>再记》中的话:“在书上加一篇序或跋就像打开门招呼客人,让他们看见我家里究竟准备了些什么,他们可以考虑要不要进来坐坐。” 我在本序说中,借巴金的思路,开门见山从书名说起。《两斋文明自觉论随笔(套装全3卷)》名为《两斋文明自觉论随笔》,包含下述三层意思: (一)“两斋”,即西安的悠得斋和北京的松榆斋,意在说明《两斋文明自觉论随笔(套装全3卷)》写作的空间和时间。 2001年1月,我在《文明交往论》的“后记”中写道:“我在60岁以后,曾把西安西北大学新村的书室命名为‘悠得斋,旨在。学问宜悠而得之,以适应老龄的现实’。”①这就是“悠得斋”的来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