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申编写的这本《普希金的爱情诗和他的情感世界》以诗人普希金的生活经历为主线,将他的童年和皇村中学时期(1799~1817)、彼得堡时期(1817~1820)、南方流放时期(1820~1824)、米哈依洛夫村流放时期(1824~1826)、十二月党人起义后时期(1826~1830)、生活zui后几年的莫斯科和彼得堡时期(1830—1837)的情感生活史料串联起来,以他的爱情诗作铺陈,活灵活现地展现出了普希金错综复杂的精神世界。这本书不是高深的学院式的学术研究著作,其定位为直观叙述,雅俗共赏,但它却不失为有一定学术研究价值的好书,特别是书中收集的几十幅我国广大读者难得一见的有关普希金的生活与创作的弥足珍贵的历史图片,使读者在了解普希金心路历程的同时,对诗人的生活环境能有一个生动直观的鲜明印象。 普希金从学生时代就写诗,可以说写了一辈子;他的诗,特别是短诗,都写些什么呢?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说:“几乎永远是爱情和友谊,这种情感一直主宰着他,成为他一生快乐与悲哀的直接源泉。”这些诗是写给谁的?应该怎样分析看待它们?许多俄国学者长期都在有意无意地模糊或者回避。为什么?这正是本书想探讨的命题。环境的影响,特别是1941年11月6日斯大林提出“普希金的名字就是俄罗斯民族伟大、光荣的象征”后,对诗人创作的社会进步意义和人民性的评价越来越高,对其情感生活的关注少了;加上对资产阶级学者认为普希金是爱情至上的唯美主义者的观点的矫枉过正,也淡化了对诗人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的全面客观的考察:而诗人自己也不愿意多披露反映个人情感生活的诗作之所指,所以他的有些诗写了叉抹去,将人名用某某替代,将年月改变,再加上流失、焚毁,造成后人收集研究的客观困难。针对上述情况,《普希金的爱情诗和他的情感世界》希望能在诗人反映自己真实情感方面作一些填补性的工作,用实事求是的唯物史观探讨普希金的抒情诗和他的情感世界,正确认识诗人的伟大与平凡。《普希金的爱情诗和他的情感世界》由郭家申编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