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罗生编著的《新世纪报告文学的创新与发展/文学研究丛书》是文学研究丛书之一,《新世纪报告文学的创新与发展/文学研究丛书》讲述了:与整个社会思潮与哲学思想的发展变化相一致,新世纪报告文学在以往基础上,在总体上表现出如下几个方面的审美新变:一、重建崇高。新世纪以来的报告文学深刻反映了寻找“意义”和重建“崇高”这一社会要求与时代主题:不少作家自觉承担起弘扬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重任,在创作中追求宏大叙事、史诗风范与“崇高”品格,寻找新的“当代英雄”。 二、价值中立。就整体而言,作家们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态度,既不是新时期前后的“两极对立”,也不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激情有余,理性不足”,而是价值中立,持民间立场与冷静态度,和政治保持一定距离。正是这种价值与立场的中立,许多作家能不为传统与成见所囿,也不被“权力”、“民意”和“舆论”所左右,相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拨开迷雾见真谛,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主流意识与权威话语的解构。 三、返璞归真。由于作家们观念的变革、思维的转换与立场的位移,因而导致其创作更加贴近生活真实与历史真实,更加尊重客观现实与原始资料,也更加投入作者的真情实感甚至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这样,其创作也就更加表现出“真实即美”的美学特征,更加具有深邃的认识价值与较高的审美意义。 四、多元发展。在艺术形式方面,新世纪以来的报告文学,也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向纵深发展,表现出更加成熟与多元、多向的特点以及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更加显露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广阔发展前景。 具体而言,新世纪报告文学的创新与发展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新世纪以来的报告文学创作,尽管继续在科教题材、改革题材、社会问题题材、历史题材和民主法制题材等方面进行了扩展与深化,但其中zui为集中、突出的还是农民与土地问题,或“三农”问题。它不仅是近年报告文学创作中的一大热点或一大景观,甚至还构成了整个文学界或整个社会的一股思潮。它在报告文学创作中的题材之集中与社会影响之广泛,可与20世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知识分子热和80年代中后期的问题报告文学热相媲美。其中影响zui大或zui有代表性的,是何建明的《根本利益》、赵瑜、胡世全的《革命百里洲》、冷梦的《高西沟调查》与梁鸿的《中国在梁庄》等。 二、新世纪以来,报告文学中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在“宏大叙述”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表现出更多的“精神承担”,同时也表现出新的审美特征,显得比以往更为集中、鲜明、细腻、深沉。 首先,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上天,科教题材尤其是国防高科技题材的作品更为集中,它们在以往“两弹一星精神”的基础上又挖掘出了“航天精神”等新的精神品质。其次,围绕三峡建设与移民、抗“非典”事件和“宝钢”建设等现实重大题材进行“宏大叙述”,挖掘和总结了“三峡精神”、“抗非典精神“和“宝钢精神”等新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再次,近年的报告文学创作还挖掘和描绘了一批堪称“民族脊梁”的当代英雄,尤其是它们深入普通“小人物”的家庭与内心,挖掘出他们的人情、人性美,从而真切、细腻地表现了如鲁迅所说的“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和“舍身求法”等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三、与20世纪世纪比较,新世纪报告文学在“英雄叙事”方面,一是这方面的作品数量更多;二是题材更广泛,尤其更注重表现普通百姓等“小人物”;三是作家的独立性更强,更远“宣传”而近“文学一;四是艺术更精湛,手法更多样。总的来说,zui鲜明、突出的特色是进一步表现出平凡与伟大的有机融合。具体来说,一是将人物置于时代与历史的重大事件和进程中,在弘扬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同时彰显人物的“英雄本色”;二是将“小人物”置于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在真善美与假丑恶的鲜明对比…… NU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