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了翻检古今中外的文学史、学术史,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某个地方,某个时期,只要那里有一两位品行高洁、声名卓著的学者、作家高张大旗,往往会带动起周围一大批学者,一时云蒸霞蔚,蔚为壮观,甚至形成一种学派或流派,如弗罗伊德之于精神分析学派,马尔库塞之于法兰克福学派。而锡金先生所在的东北师范大学(1950年前名为东北大学)以至吉林省学术界,50年代就曾呈现出类似的状况。 本书包括动荡的童年、少年求学、糊口四方、抗日烽火、文艺逃亡之旅、蛰居上海、苏北解放区的生活与斗争、学者生涯等十部分内容。主要包括: “锡金”、父亲、家庭、幼年教育、“功课”、宜兴农民暴动、学校教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