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典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和西方世界译介的重要对象,在推动中国文学、文化发展,促进中西文学、文化交流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牡丹亭》尤为瞩目。在中国文学史上,该剧可谓“自成一家,千古独有”;在英美文化系统中,它也是中国戏剧的典型代表。然而当下的中国戏剧典籍及《牡丹亭》译介研究异常单薄,带有显著的“单一性”、 “规定性”和“分散性”特征。研究者多从语文学模式出发,提出中国戏剧典籍“应该如何译”,而对英译过程中涉及到的机构、市场、形式库、消费者等各种因素,尤其是译本在目标语系统中的传播与接受情况多有忽略。这与戏剧典籍英译的跨文化特征大相抵牾,也与当下戏剧典籍英译的盛况,以及中国文化“ 走出去”国家战略意图的实现格格不入。因此,赵征军编著的《中国戏剧典籍译介研究--以牡丹亭的英译与传播为中心》拟以文化学派翻译理论、译介学、佐哈尔文化构建论为基础,以翻译规范、创造性叛逆、赞助人、诗学、意识形态等概念为切入点,在中国文学文化和英美文化系统之下客观考察描述《牡丹亭》英译过程中的翻译、传播、影响等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以期对当下的戏剧典籍英译和其他翻译文化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