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1901年起开始颁奖,传承百年,跨越世纪,迄今为止仍是zui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学奖项之一。长期以来,诺贝尔文学奖在欧洲与东亚,中心与边缘的解释框架中,令中国文化界倍感“影响的焦虑”。那么,诺贝尔文学奖是欧洲中心主义的吗?其授奖标准到底是什么?历届获奖作家加冕文学桂冠的原因何在? 《文学的圣殿:诺贝尔文学奖解读》一扫沉积于既有诺贝尔文学奖解读中的刻板印象,是中国作家莫言荣膺诺奖以后diyi部系统解读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及其作品的文学评论与文化观察类著作。作者万之旅居“诺奖故乡”瑞典多年,以见证者和评论家的双重身份,拆解奖项授予背后的谜团。书中收录的每一篇文章都精准重译并重读了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并以之为线索深入探析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理由。通过史料、作品形式、思想史等多重视域的切换考察,万之揭示出诺贝尔文学奖的授予原因往往并非政治的,而是文学的,其文化关怀在于打捞和拯救不为世人所知的“冷的文学”。同时,随着沃尔科特、大江健三郎乃至莫言的获奖,围绕诺贝尔文学奖欧洲中心主义的批评声音不攻自破。这一古老的文学奖项依然发挥着自我更新的力量,不断映照出世界文学的多元性。 1、 本书是中国作家莫言荣膺诺奖以后diyi部系统解读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及其作品的文学评论与文化观察类著作。2、 本书获瑞典学院院士、著名汉学家马悦然以及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再复的联袂推荐。马悦然评价道:“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在东西方之间建造沟通的桥梁。通过他的文学方面的训练和修养,万之取得了建筑这种重要桥梁的资格。”刘再复直言“我佩服万之”,并进一步解释道“他描写的不是‘一个’奇人,而是分布在地球各个角落挥洒不同文字文体的‘一群’奇人,而每个人的特别之处都勾勒得如此明晰,真下功夫了,阅读功夫、研究功夫、比较功夫、思索功夫、写作功夫,全都投下了。”3、本书作者万之是1980年代影响了一代人的文学刊物《今天》的编辑,1990年以后定居瑞典,多次出席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机构瑞典学院举办的文学盛宴和外事活动,从而有机会近距离观察甚至直接接触诺贝尔文学奖得奖作家的行事作风与风采神韵。本书因此而具备相当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万之调用丰赡的文学修养,深入解析了1970年代以降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世界一流作家的创作成就,文学研究与文学解读的功力甚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