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稿首先追问的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诞生的内在逻辑如何及连续性何在?概而言之,民族国家的兴起,塑造"新国民"的需要,使儿童观的现代转型成为可能。随后,现代学校制度的出现使童蒙读物转变为教科书,儿童杂志以教科书或教科书补充读物的面目出现,其中出现了小说、寓言、诗歌等文学性内容。稍迟,出版业为开拓新的市场,出版了专门的叙事读物杂志,杂志又发展为丛书系列。童话、神话、历史故事、科普读物的丛书构成了一个儿童叙事读物的体系。叙事读物向文艺作品的转变则由新的文学运动推动,文研会在西方理论的影响下要求改造通俗读物,创作专门的儿童文艺作品。至此,文艺童话诞生,现代儿童文学正式出场。其次追问的第二个问题是,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为什么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本书回到儿童文学创始期,以轨迹相似的日本为参照,对照出中国儿童文学的特点:重视伦理教育;回避怪力乱神的叙事资源;理论发起者与创作割裂;教育冲动与社会责任压倒个人兴趣与娱乐。zui后一点是影响儿童文学质量的重要原因,作者不能与儿童读者分享个人面目,使作品缺乏诗意与幽默感,缺乏对儿童的吸引力。这一结论解释了中国儿童文学创作者的深层心理认知,对儿童文学的创作有建设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