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怒江之役


作者:孙敏     整理日期:2018-11-10 10:48:45

  中缅印战区,是一个被遗忘的战场。1990年代以前,它在中国是一段三无历史:无史料、无报道、无研究。这些来,从中国到美国再到缅甸,作者调查了无数的怒江战役亲历者,记录了宝贵的口述历史。民间记忆在本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拒绝遗忘是人的本性。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是寻找者,作者也是其中之一,他们所做的是把历史的记忆、人民的记忆和学者的记忆组织起来,让破碎历史在追忆中丰满起来。在中国,他们找到了那场葬礼的发生地;在美国,他们找到了被埋葬者的名字、照片和及其家人;他们为腾冲国殇墓园里的无名盟军阵亡者纪念碑添上19个名字——尽管阵亡者远不止这个数字。在寻找过程里,cbi老兵家庭拿出了珍藏的一封封从云南寄回美国的战地家书,其中zui为完整的是麦姆瑞少校从云南前线寄回家的118封家信。他的妻子菲保存着这些信件,独自把两个女儿扶养长大,像一个旧式中国妇女的故事。本书采取双线叙述,一是怒江战役的历史,一是寻找。以少校的118封战地家书为线索,以战争亲历者的家书、照片和口述史为背景,以美国国家档案馆、胡佛研究所的资料和中日战史为依据,讲述1943-1944年怒江西岸发生的故事。少校的家书经其女誊写,首次对外发表。
  美国国家档案馆、胡佛研究所及军事部门的档案构成了本书的骨架,而中美老兵及战场故地乡民的口述,充实了文字史料和图片的缝隙。但本书关注的并不仅仅是战争本身,还有死亡。它要叩问:为什么侵略者死后有“慰灵碑”,有详细记载?为什么美国政府几十年来矢志不渝地搜寻其军人的遗骨?为什么中国士兵饿着肚子赤着脚上战场,死无葬生之地,侥幸活命却只能苟且偷生?本书让人不禁重新思考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思考生的价值与死的尊严。





上一本:在文学与抗战之间 下一本:三国演义考论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怒江之役的作者是孙敏,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