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知识脉络中,介入公共问题的途径只能是专业知识,同样,专业知识也必须蜕变为公共关怀。
深度全球化的今天,构建自我与他者间的对话伦理是比较文学的首要使命。当论及他者,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包容。比较文学学科中的“包容”至少具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指当代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之宽泛,已经到了无所不包的地步;另一重意义源于作为新自由主义基本哲学形态之一的包容。在比较文学(非)学科层次“感/观”包容,它就不再自明与自足,而是自指与自反。多义、复数的“包容”凝结了我们这个时代诸多“行动”与“反思”。《感\观包容 大学生的比较文学课业》中的论文来自大学生的比较文学课业,其选编意旨在于:既建构包容,亦反思包容,既呼唤包容,审视包容。 本书中的论文来自大学生的比较文学课业, 其选编意旨在于: 既建构包容, 更反思包容, 既呼唤包容, 亦审视包容。主要内容包括: 空间与性别、跨文化作为方法、影像、媒介与翻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