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德里达在书中意味深长地写下了“马克思的幽灵”一词,既怀着对共产主义的戒惧,同时也深刻地指出了马克思在当代世界思想领域留下的不容否认的痕迹,以及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无法忽视的影响。因此“幽灵”一词虽然在西方语境下多少含着威胁和危险之意,其中包含的“haunting”之意却准确描绘出了马克思虽已离去,他的思想却如空气一般,丝丝缕缕渗入到现代生活的每个角落,可能无知无觉,意识不到,却已经成为现代思想不可或缺的组成因素。乔伊斯在当代文学界的存在同样如此。虽然乔伊斯所引领的意识流小说已经成为了历史,今天几乎没有人再会把创作意识流小说作为文学写作的主要目标了,但是曾经在意识流小说中撑起大梁的叙述视角、叙述句式、叙述结构,却早已如幽灵般渗入到当代小说的创作之中。哪怕在萨特这样完全不以文学叙述手法来吸引读者的作家这里,读者在被其小说中的哲学思想深深吸引的同时,所感受到的那股丝丝入骨的情绪,那种与比如伏尔泰的哲学小说完全不同的阅读感受,其实正来自萨特小说中萦绕于文本各处、并不引入注意的意识流小说叙述手法。 不过,乔伊斯的幽灵并不止于意识流叙述,他被当代众多且各不相同的作家所吸收和运用,在很多当代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乔伊斯的影子,就像幽灵,无影无形却无处不在。且不说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德里罗的《大都会》明显模仿《尤利西斯》,写一位富翁一天里在曼哈顿的漫游,很多当代欧美极有影响力的作家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乔伊斯的一鳞半爪:比如爱尔兰作家约翰·班维尔的《海》中神话与现实的并存,与被艾略特称为“平行结构的”《尤利西斯》的神话与现实结构模式遥相呼应;美国作家费德曼的《要就要,不要拉倒》的叙述方式清晰见出《芬尼根的守灵夜》的精髓;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作品更是常被人拿来与乔伊斯的加以比较……事实上乔伊斯还在世时,他的作品就被不少作家模仿、借鉴乃至有意克服,而这些人后来也成了现代主义的领军人物:比如被称为现代主义诗歌里程碑的T.S.艾略特的《荒原》就被视为诗歌界的“尤利西斯”,现代主义代表戏剧家贝克特出道前就跟着乔伊斯学习……就评论而言,对许多当代名著不屑一顾的纳博科夫却酷爱《尤利西斯》,还曾专门开课给学生讲解这本书;晦涩却改变了当代批评的德里达是乔伊斯的拥趸,专门用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芬尼根的守灵夜》铺陈过他的理论。乔伊斯无所不在的影响让美国学者理查德·勒翰感叹说,事实上是乔伊斯创造了我们所谓的现代主义,他既创造了又消解了现代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