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稿写的是明清时期的昆明北门街,位于北城门内的圆通山山半腰,靠城墙边,尽管有官宦府第、整齐的民宅和几个会馆,因北门外是坟冈,街仍旧背静。谁曾想,一进入民国时代,这条长不过千米的街,俨然成了一个中国名流聚居地:蔡锷安新家,唐继尧建公馆,美国驻昆领事馆落脚,西南联大的大师们栖身等。潮起潮落,这条街随一个朝代新兴而声明鹤起,随朝代结束而完全沉寂,不到百年,泯灭殆尽,如今只留下了街名和一座文物的木楼“北门书屋”,星辰般耀眼的往昔化成碎片四处散落。该书从尘封的岁月中寻找几个历史碎片,让那时的名人足音在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上重新响起。作者在老北门街上出生长大直至街巷拆除而离开,三十载生活经历的沉淀蕴蓄,形成独有的“街坊“视角,返观历史时,直抵名人在北门一带踪影,从中探寻大家风范和中国文化人灵魂魅力之所在。由于视角的寻常生活化,致使原本高不可攀的,还原到邻里家常上来,读来格外亲切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