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郭子章刺潮四年半,政绩斐然,且编纂、创作了许多关于潮州的诗文,此书首次辑录整理这些诗文,嘉惠学林。精选底本,以明万历刻本《粤草》《潮中杂纪》为底本,并辑录其他书中相关诗文,重新编排,体例得当,精心点校,简体横排,方便阅读。此书对于研究晚明万历年间潮州社会生活、明代潮州海防,乃至明代历史,都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明代万历年间潮州知府郭子章,刺潮四年半,多有善政,政绩斐然,而且编纂、创作了许多关于潮州的诗文,这些诗文多收录在其《粤草》《潮中杂纪》两书中。此次首次辑录整理,即以这两本书的万历刻本为底本,并搜集其他书中相关诗文,重新编排,精心点校,简体横排,为读者提供一个较好的资料汇集整理本。书后附有《粤草》原序三篇、涉潮赠送诗文、《郭子章先生守潮事迹系年》。此书对于潮州古文献研究、晚明潮州社会史研究、明代潮州海防史研究、郭子章研究,乃至明史研究,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目录:
;五是对于《粤草》与《潮中杂纪》两个版本的互相校勘,可以补正清代几种《潮州志》和其他方志有关记载上的缺误,也颇有文献考辨价值。据先生次子孔延所撰《资德大夫兵部尚书郭公青螺年谱》(下称《青螺年谱》)记载,《粤草》成书于万历十三年(1585)十月,然收文则迟至万历十四年(1586)五月郭子章升任四川按察司提学副使入蜀之前。如《〈刘氏忠贞录〉序》称“予自燕还里,乃公驰使再四,固申前请”,则作于万历十四年初自京返乡时;《易州节判南岩族祖八十序》称“及予以潮守入觐还家,迁西蜀,展墓道”,则作于万历十四年五月升任提学副使之后入蜀之前。据《〈粤草〉与明季潮州》考证,《粤草》大约初刊于万历十四至十七年(1586—1589)先生任四川提学副使期间,为七卷单行本,其门人吴子玉作有《〈粤草〉序》;并认为《蠙衣生传草》卷十六《著述总目》所载《粤草》十四卷,可能是七卷本而每卷又分上下。此后先生于万历十七年(1589)八月离蜀赴任浙江右参政,于浙江又刊刻一版,许孚远为之作序,该卷帙情况不详,但大致亦应是沿袭蜀本。迨至万历十八年(1590),泰和人周应鳌汇编《粤草》《蜀草》二书合刻,其中《粤草》厘为十卷,与原刻卷数不同,其原貌当有所变更。此刻本为《粤草》传世之本,其后有书坊加以翻印或翻刻。王重民先生曾著录国家图书馆所藏《粤草》《蜀草》合刻本,其封面题“新刻郭青螺先生自学编,金陵□□堂梓”,卷内校刻人名字悉为铲去,疑为金陵某书坊购得万历十八年版,剜去校刻人姓名。明末徐《徐氏家藏书目》卷七载“郭子章蠙衣生《粤草》十卷”,但不详其为十卷合刻本或翻印、翻刻本。清代纂修《四库全书》时,所采进者即为翻印或翻刻本。“今海内外所藏《粤草》,所知者共有六本,分藏于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日本国会图书馆、日本内阁文库,也都无一例外地均为万历十八年合刻本或其翻刻本。而最初的七卷单行之本则未见有流传。”《潮中杂纪》十二卷编成于万历十三年(1585)五月,先生自序,其落款即为“万历乙酉夏五庐陵郭子章撰”。但该书卷六《请捄荒议》,文章称其“待罪三年以来”“及今七月”,以其万历十年(1582)二月初旬到任,则该《议》作于万历十三年七月,乃在先生自序之后;卷八《艺文志下·碑目》所载《廉室铭》,则作于万历十三年九月,见之《青螺年谱》所载:“(万历十三年)九月,公题潮阳二千石署太守燕息之所曰‘廉室’,取韩子‘受于室则非廉’之句而倒名之,为二千石勖,有《铭》”,则其收文最迟至九月。据此可知,《潮中杂纪》当刻于万历十三年九月或稍后。《千顷堂书目》卷七《地理类中》及《明史·艺文志·史类九·地理类》就著录有“郭子章《潮中杂纪》十二卷”。《潮中杂纪》十二卷万历十三年(1585)刻本,现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有该书完帙,上海图书馆存残本六卷(一至六)。饶宗颐先生曾恨未能觅得《潮中杂纪》,后其“门人李锐清从东京谋得景本,前有万历乙酉(十三年,西元一五八五)子章自序,字大如钱;全帙十二卷,犹是万历间原刊本,前钤‘明治九年文部省交付’印,知其书清时流入东瀛。朱士嘉《方志综录》所未著录,诚可宝也”。1993年香港潮州商会第三十八届会董会据以影印,2003年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入《古瀛志乘丛编》,再次扫描缩印刊行。在此传世《潮中杂纪》影印本中,卷七《艺文志上·书目》所载“韦庵守潮文集四卷王源著”条下之“万历十六年御史龙岩蔡梦说、副使豫章王民顺序刻郡署”,明显为后人挖补,但该版仍是万历镌刻原貌,则传世日藏刻本当为万历十六年(1588)之后原版翻印本。《粤草》收录先生于万历十年至十四年(1582—1586)入蜀前所撰序记、传铭、行状、祭文、策论、考辨、公移和杂著等文章,共计有103篇,其中涉及明季潮州史实者有60馀篇;《潮中杂纪》为先生续补其同宗叔祖父郭春震嘉靖《潮州府志》而作,内容涉及地理沿革、职官、人物、海防、建置、教育、艺文、风俗及物产等方面,与《粤草》比照,多有重复。据《〈粤草〉与明季潮州》统计:“相重之文共计二十四篇,其重复又具体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潮中杂纪》与《粤草》之文完全相同,如《潮中杂纪》卷一《象纬解》与《沿革考》二文,《粤草》收于卷十;《潮中杂纪》卷六自《诸有司教》以下十四篇文章,除《请捄荒议》一篇外,均见于《粤草》卷九。另一种是《潮中杂纪》中的一些篇目引用《粤草》所收之文,如《潮中杂纪》卷四《韩江韩山韩木》,全文引用《粤草》卷一《〈韩山校士录〉序》,《韩公二祠沿革》则全引《粤草》卷十《告韩文公藏土像易木主文》。”笔者见《粤草》《潮中杂纪》两书收录大量潮州文献史料,具有重要的潮学研究价值,故有志汇集此两部著作中之涉潮诗文,并益以潮州府、县志收录零散文章,且搜及《蜀草》《黔草》《传草》《青螺年谱》《青螺公遗书》及民间传世《周玉泉先生孝廉赠录》《(梅州)熊氏族谱》《(潮州)凤陇薛氏族谱》等谱牒史料,并与《明经世文编·郭青螺文集》所录有关文章及各书重见文章互相校勘,以成本书《郭子章涉潮诗文辑录》。本书所辑录先生涉潮诗文,俱与明代潮州府有关,包括现潮汕三市及梅州市所属梅县(程乡)、大埔、平远、蕉岭(镇平)四县,并酌量收及《海丰县新开杨桃岭路记》。海丰县明属惠州府,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曾先后属汕头专区与汕头地区管辖,且以惠潮接境,《记》中多涉潮事,故入录。对于为官或巡行潮州之各类官宦有关赠送序跋、传铭,以其有关潮事宦迹,有助知人论世,故亦尽量予以入录。策论类中《保甲》《钱法》《弭盗》等三篇,论说虽及于全省,然于当时潮中治政颇有裨益,并可征见其吏治之才。潮中物产,《粤草》仅录4则,而《潮中杂纪》则专立一节为《物产志》,有24则之多,俱为其笔记体原创,亦为入录。至于《粤草》卷三《乐山吴长公七十序》一文,称吴长公为海阳人,然细品该文,此海阳非潮州府海阳县,乃徽州府休宁县也,其“介吴君瑞穀走书燕中,属余不佞之言以寿”。吴瑞穀即休宁人吴子玉,万历十六年(1588)贡生,授应天训导。吴子玉著有《大鄣山人集》五十三卷,其文规橅李攀龙,近年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本刊行于世。是知吴长公为徽州府休宁县人,并非潮州乡贤,且事迹未及潮事,故此文摒弃不录。《潮中杂纪》中所载《郡县释名》《国朝文武官沿革》《国初潮州归附》《郡邑志补》及《国朝平寇考》诸文,大都为摘录史料;《艺文志上·书目》《艺文志下·碑目》二卷则为著作、碑刻条目的著录,俱属于志书体例,故亦不予入录。此次辑录整理,以明万历十八年(1590)周应鳌合刻本《粤草》为底本,《粤草》未录诗文则以所见版本最早者如明万历十三年(1585)刻本《潮中杂纪》为底本,其他各书录有相重之文者予以互相校勘,并予标点整理。具体做法是:一、校勘。有简体字者径用简体;作者喜用古体字、异体字,对于部分稀见或易生歧义者予以出校,为保持原貌,其重出者一仍其旧,但一般不再出校;于通假字初见、重出,视情况予出校。如“竟”,通“境”,重出者若不出校,易生歧义,故不惮其烦而出校。版刻之误、缺、衍字,除明显易误之形近字径改外,或据他本改正,出校;或依文义改正,出校;作者引文多有异文,大都予以注明出处,以助阅读。于文中所涉人物,酌量予以注释。校勘、注释俱附于脚注,不别分校记、注释。二、标点。本书使用新式标点。原文夹注在正文中用仿宋字体,加括号。三、分段。本书诗文,俱依文义分段处理。四、重编。所辑涉潮诗文,其中录自《粤草》有文章67篇,占该书103篇有一半多,录自《潮中杂纪》除与《粤草》重复之外有文章35篇(则),录自府县志等书有关诗歌12题15首,其他文章8篇。《青螺公遗书》《(梅州)熊氏族谱》所录各2篇分别得到陈嘉顺兄、孙道平兄友情提供,庶臻完美,实为铭感。因录自《粤草》各卷文章数量不一,未能据其原编目分类排序,因综合15首诗歌和105篇(则)文章,重新分类编排为诗歌、文章两大类,诗歌按时为序,文章类复分为序跋、碑记、传铭、祭文、策论、文移、考辨、杂著八类。并搜集《粤草》原序3篇,涉潮赠送诗歌11题16首、文章12篇,作为附录一。为便于读者了解郭子章先生入潮文章、政事之次第,笔者搜集有关史实行迹,并解读其于守潮期间所撰诗文,予以经年纬事,铺排考证,撰成《郭子章先生守潮事迹系年》,起自万历九年(1581)十一月升为潮州府知府,止于万历十四年(1586)五月升四川按察司提学副使,有六万馀字,以作《辑录》之附录二。由于本人学识尚浅,辑录校勘容有舛误之处;诗文中尚有个别漶漫耗夺者,未能觅得别本增补,只能以空格“□”代之;据《潮中杂纪·艺文志上下》《青螺年谱·己酉十三年九月》提及,郭先生尚分别撰有《重修府学明伦堂记碑》《〈春秋别典〉序》《〈稀痘方集〉序》,以及《却馈玉砚、玉图书诗》等涉潮诗文,但《粤草》未见收录,他书尚未能查获,其他书籍有关其涉潮文章或有遗珠,因时间关系和涉猎所限,未能尽收囊中,引以为憾。敬希专家、读者予以赐教增补为幸! 周修东二〇一五年二月二十六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