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开·闭·开


作者:耶胡达·阿米亥,黄福海      整理日期:2016-09-28 09:52:05

以色列当代*杰出、*国际影响力的大诗人阿米亥*代表性的诗集。译本深受好评,上海*一家诗歌主题的书店即以“开•闭•开”命名。 
本书简介:
  耶胡达•阿米亥(1924—2000)是以色列当代最杰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大诗人,共出版过23本诗集及其他多种著作,被译成33种语言。《开•闭•开》是阿米亥最后一本诗集,这本诗集大量引用希伯来《圣经》,富有浓厚的历史感,而诗人又将现代社会的意象叠加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上,形成一种带有民族特色并富有意蕴的对比,具有深刻的反讽色彩。另外,这本诗集的整体结构也深有意味,各个篇目的标题只作为主题的发展动机,并不代表该篇的全部内涵,大多数篇目都由数首无题短诗构成,各短诗之间又互有关联;语言平实如话,但富于机趣,而且结构精巧,既可作单首诗看,更应从整体考察。由是,整本诗集并非零散诗篇的拼凑,而成为一个融洽完美的整体。
  作者简介:
  耶胡达•阿米亥(1924—2000)是以色列当代最杰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大诗人,共出版过23本诗集及其他多种著作,被译成33种语言。
  目录:
  阿门石
  我不是六百万人之一:我的寿数有多长?开•闭•开
  我预言往昔的岁月
  《圣经》与你、《圣经》与你,以及其他布道书
  我写过《今日和他日》:荣耀就这样走过,《诗篇》就这样走过
  神灵变化,但祈祷在这里永存
  以色列国王大卫还活着:你就是那个男人
  我父母的住宿之处
  那曾经始终存在的一切
  以色列的历程:他性即是一切,他性即是爱
  傍晚散步在鬼谷大街
  夏季和预言的尽头
  复数的房屋;单数的爱
  目录:
  阿门石
  我不是六百万人之一:我的寿数有多长?开•闭•开
  我预言往昔的岁月
  《圣经》与你、《圣经》与你,以及其他布道书
  我写过《今日和他日》:荣耀就这样走过,《诗篇》就这样走过
  神灵变化,但祈祷在这里永存
  以色列国王大卫还活着:你就是那个男人
  我父母的住宿之处
  那曾经始终存在的一切
  以色列的历程:他性即是一切,他性即是爱
  傍晚散步在鬼谷大街
  夏季和预言的尽头
  复数的房屋;单数的爱
  爱的语言•茶与炒杏仁
  精确的痛苦,模糊的欢乐:渴望的迹象无所不在
  在我生前,凭我生命
  犹太人的历程:变化即是上帝,死亡是他的先知
  名字、名字,在他日,在如今
  耶路撒冷、耶路撒冷,为什么是耶路撒冷?
  会议、会议:恶语和善言
  我的儿子应征入伍
  秋天•爱•广告
  谁还会记得那些记忆的人?
  犹太人的定时炸弹前言修订版译者跋
  最近十几年,出版过许多关于犹太教历史、文化理论的译作,使中国读者对于犹太人这个遍布世界各地的人群,以及犹太教这个古老的宗教,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译文出版社又计划出版以色列文学系列,无疑对我们了解犹太教的文化,多有裨益;同时,了解犹太教的历史,对深入理解以色列的现代文学,也是必不可少的。以色列文学与世界犹太文学,既有关联,又有区别。以色列与印度、希腊、埃及等古老的国家不同,它们的民族与国土始终是相互依存的,而以色列作为一个现代国家却是新兴的。谈论以色列文学,只能从六十多年前开始,但以色列人民的文化,包括今天用希伯来语创作的作品,却与它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民族的文化,处于同源共生的状态。在谈论以色列的文学作品时,不能不了解这个人民的历史。以色列的历史很短,但它所传承的文化源远流长。此前,译者只是从西方的哲学及通史著作中获得零星的了解。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对阅读这本诗集无疑是有直接帮助的。以下是译者在有限的阅读中整理出来的笔记,供读者进一步探讨研究。既是笔记,译者间或会有所议论;但其中绝大部分是引述,其观点并不完全代表译者的立场。
  一修订版译者跋
  最近十几年,出版过许多关于犹太教历史、文化理论的译作,使中国读者对于犹太人这个遍布世界各地的人群,以及犹太教这个古老的宗教,有了更深的了解。现在,译文出版社又计划出版以色列文学系列,无疑对我们了解犹太教的文化,多有裨益;同时,了解犹太教的历史,对深入理解以色列的现代文学,也是必不可少的。以色列文学与世界犹太文学,既有关联,又有区别。以色列与印度、希腊、埃及等古老的国家不同,它们的民族与国土始终是相互依存的,而以色列作为一个现代国家却是新兴的。谈论以色列文学,只能从六十多年前开始,但以色列人民的文化,包括今天用希伯来语创作的作品,却与它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民族的文化,处于同源共生的状态。在谈论以色列的文学作品时,不能不了解这个人民的历史。以色列的历史很短,但它所传承的文化源远流长。此前,译者只是从西方的哲学及通史著作中获得零星的了解。了解这些背景知识对阅读这本诗集无疑是有直接帮助的。以下是译者在有限的阅读中整理出来的笔记,供读者进一步探讨研究。既是笔记,译者间或会有所议论;但其中绝大部分是引述,其观点并不完全代表译者的立场。
  一
  犹太人是哪些人?犹太人是希伯来语“犹大”一词的希腊文与拉丁文译名。最初是希腊人和罗马人对希伯来人的蔑称。公元2世纪后逐渐在全世界通用,渐无贬义。历史上的犹太人有四种主要称谓:希伯来人、以色列人、犹大人、犹太人。希伯来人指古代(公元135年大流散之前)的犹太人或以色列人。以色列人是古今犹太人的统称。以色列人有时也特指分国时期的北国人(北国称以色列国)。这时南国人被称为犹太人。犹太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意第绪语,但在宗教仪式中使用希伯来语。现在的以色列国将犹太人定义为一位犹太人母亲所生的子女。萨特曾将犹太人定义为“被视为犹太人的人”。辛格则认为所有人都是犹太人。
  犹太人起源于中东地区的一批居民,坚信只有一个上帝,而他们是上帝选来代表他的“上帝的选民”。他们的主要经典是《圣经•旧约》的前五部书,包括律法和诫条。犹太人的律法和宗教习俗,使他们成为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坚定而深具文化传统的民族。犹太人在古罗马帝国时期被逐出家园,散落于世界各地,主要在欧洲,但也有在亚洲和北非的。他们保持自有的民俗和生活方式,从不为他们周围的民族融并。他们有独立的聚居区,俗称“隔都”,拉比(即祭司)是他们的首领。他们在许多工种上受到排挤,普遍受到不公正待遇,被其他人群憎恨、迫害。19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犹太人进入中产阶层,对所在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在东欧,犹太人依然遭受严重的迫害,尤其在沙皇俄国。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迫害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死亡人数约达六百万。20世纪中,东欧的大批犹太人逃往美国,聚居在纽约等北部城市。上海也曾经无私地接纳过众多的犹太难民。
  犹太教一词,兼指一个国家(犹太)及其居民(犹大的后裔),即犹太人。这种一个确定的地理位置和一个确定的种族的具体对应关系,表明了这个宗教的特点:一个神(西奈的神)、一个民族(以色列)和一个地区(耶路撒冷)的融合。犹太教的历史是三位一体的历史。犹太人从世代的痛苦与折磨之中总结出一套特殊的世界观。有些犹太人相信,上帝将永劫的痛苦加在他的选民身上,是为了锻炼和净化他们,而另一些犹太人对此不理解,认为那些痛苦是他们作为犹太人与生俱来的一部分。甚至认为痛苦就是善,贫穷等同于美德。正统的犹太教徒,无论生活在世界何地,一直都是“局外人”,因为他们的宗教习俗使他们与外界隔绝。他们感到这世界是属于他人的,而他们自己是这世界上的生客。犹太人与其他古代民族突出的不同之点是他们的顽强的民族自尊心。犹太人只有在自己的宗教里才感到最为自在,而在地理上的延伸就是以色列,无论他们生活在世界何地,以色列都是他们的家园。
  犹太人思想中最重要的因素,可能是犹太人特别重视智慧和理解力:对自己民族历史的理解,对生活的理性判断,以及正确的思维等能力,这些是他们崇尚的美德。犹太人的礼拜仪式,每天早上要赞颂生活在四千年前的族长亚伯拉罕,而当今犹太教堂纪念的最新事件,即耶路撒冷犹太教圣殿的被毁,也要追溯到将近两千年前。当今世界上也许只有中国和印度依然承载、见证着如此久远的历史。犹太人重视历史,一如中国的老人。中国人的记忆可能是汉唐的辉煌,但犹太人的记忆大多是贫穷、迫害、流亡。
  犹太人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幽默。犹太人的幽默具有一种奇谲怪异的喜剧性,从而在深度的绝望中透出一线希望。犹太人善于嘲讽,但更善于自嘲。
  犹太文学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圣经》是在不同时期由许多犹太人共同创作的宗教经典,同时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其中《诗篇》150首是美轮美奂的佳作,令人想起《国风》160篇。据称,大流散时期涌现了约三千名诗人,他们创作出大量史诗,包括约三万部诗作。20世纪,尤其在美国,出现了众多的优秀作家,如辛格、马拉默德、贝娄,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小说家。而在以色列,阿米亥是犹太诗人中最著名的一位。
  二
  耶胡达•阿米亥(1924-2000)出生于德国乌尔兹堡。1936年移居巴勒斯坦。二战期间与英军的犹太人支队一并作战,后又参加1948年的以色列独立战争。战后在希伯来大学求学,此后长期从事大学教育。195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今日和他日》,震惊诗坛,成为战后以色列新一代诗人的代表。这批年轻诗人大多在本土出生,并以希伯来语为母语,其诗歌特点是使希伯来语成为能够描写现代情感、现代人际关系、现代生存状况的有效语言。他们深受现代英、美诗歌影响,采用自由诗体,与古典结构和整齐韵式传统分离,真正完成了希伯来语诗歌向现代诗歌的转型。阿米亥的特点是善用反讽、悖论和玄学比喻等手法。70年代出版了《不再记忆》和《耶路撒冷之歌》等诗集,确立了阿米亥作为当今以色列最杰出诗人的地位。他出版过23本诗集及其他著作多种,被译成33种语言,并亲自将两部诗集从希伯来语译成英语。
  《开•闭•开》是阿米亥最后一本诗集,诗集护封上的介绍文字,生动地勾勒了这部诗集的特点和内容。“这本诗集与众不同,它既是沉思的又是幽默的,既紧张又充满希望,它的语言像《圣经》一样直白而富有蕴味。阿米亥描写爱的语言、茶与炒杏仁,描写欲望和爱情。他描写一座犹太人的墓地,守墓人精通花草和一年四季,但对埋着的犹太人不甚了然;他描写俄罗斯衬衫,它绣着爱和死亡的颜色;他描写耶路撒冷,在这座城市里,一切都是帆:旗帜、祈祷披巾、黑外套、僧侣的法袍、卡夫坦和卡菲耶,年轻妇女的礼服与头饰。诗人轻巧而调皮地打开了犹太人的虔敬的诗歌与祈祷中的宏大语汇,豁然揭示出诗人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这些作品之间的关联。在这里,有记忆的面包、遗忘的马戏团;有对上帝和理想世界的乡愁;有尘土与热浪;有站在一旁守候的柽柳;在下一个千禧年,航班的乘务员走过来跟他说:在起飞之前,你还可以改乘第三个千禧年的班机。《开•闭•开》通过日常生活的缩微宇宙,将一个浩渺的宇宙作为礼物赠给我们。”
  美国诗人安东尼•赫克特(1923-2004)称赞这本诗集说:“阿米亥的诗是辉煌的,它是从绝望的中东铸币厂里加工锻造出来的,它始终将生命和信仰放在显要的位置,并以宏伟的《圣经》般的视域,展现出一幅灵魂的广阔画卷。阿米亥就像《诗篇》的作者,但他绝对属于现代,同时具有传统的魅力。”特德•休斯认为:“诗人们都在虔诚地谈论着如何打开人类的心灵之锁,但每当我阅读阿米亥的诗作时,我总要怀疑,在他之前究竟有谁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这本诗集的汉译,是依据查娜•勃洛赫与查娜•克隆菲尔德从希伯来文翻译的英文本转译的。阿米亥在诗中经常引用希伯来《圣经》,富有浓厚的历史感;他将现代社会的意象,叠加在这种历史背景上,形成一种带有民族特色,并富有蕴意的对比,具有深刻的反讽作用。类似的手法在20世纪初曾被艾略特用过,可以追溯到英国玄学派诗人,几乎成为现代诗人与传统诗人创作的区别性特征之一。即使在引用《圣经》时,作者也不乏犹太人特有的机智幽默,把对上帝的爱化为世俗的爱,超越了极端正统犹太教徒的褊狭。同时,作者还能熟练运用传统的修辞手法,例如头韵、双关语,译者也尽可能使用双声叠韵或词素替换,以期达到类似的效果。另外,这本诗集的整体结构比较特别,各个篇目的标题只作为主题的发展动机,并不代表该篇的全部内涵,大多数篇目都由数首无题短诗构成,某些短诗又与诗集中的其他短诗互有关联。语言平直如话,但富于机趣,而且结构精巧,既可作单首诗看,更应从整体考察。这种结构曾被作者用于组诗《阿门》,但这本诗集的篇目更多,篇幅更长,内涵更复杂。
  这本诗集的翻译从2003年8月开始动笔,直至2005年的暮春三月,初稿译竟,刚好小女出生,似乎有一种象征意味。此后,因译者才短,经出版社一再宽限,容我不断修改。在时断时续的翻译过程中,译者遇到难点,尽量查找资料,或求教于友人;反复推敲译文,务求译义精确、音节和谐。译者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对这位诗人的敬佩,对犹太文明的尊重,以及对善与真的追求。
  这本诗集的英译本总体上采用自由诗体,没有韵脚也不讲究音步(个别例外),但有一种特别的韵律和节奏。译者采用翻译界规范的对行翻译,即原文一句,译文也一句;行款也大致长短对应,实在难以对应的,则根据语气在跨行上略作调整,以期与原诗基本一致。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跨行的安排上十分用心。虽然这本诗集是自由体诗,但在行文中却有大顿和小顿之分;如果说大顿是在行尾使用句号,小顿是在行间或行尾使用逗点的话,那么在这两者之间还有一个层次的停顿:有时一句话似乎已经讲完,标上句号,但在后面又缀有一个短语或短句与下一行连接,表示两句意思是连贯的。这样,在行云流水之中,我们还能感觉到诗行与诗行之间在语气上的细微差异。
  关于译诗,一般有两种倾向的观点:一是认为诗无达诂,因而诗不可译。对此我不想置评,但对于决定译诗的人,我想不应该以诗无达诂为藉口,不求甚解就下笔,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二是认为诗要忠实于原著,内容上要贴近原作,形式上也要照搬。中国的诗歌传统很长,读者对诗歌形式的积习也更顽固。翻译是一座桥梁,桥要架得恰到好处,必须兼顾两头。翻译是一门艺术,也正体现于此。本书译者虽然向这方向努力,但有一些词句仍然或存不解,或觉不稳,但已尽力,读者谅之。
  希伯来《圣经》目前还没有完整的中文译本,但它的核心部分与基督教《圣经•旧约》的前五部书相仿。书中凡有经文及人名和地名,译者尽可能参用中国基督教协会的《新旧约全书》中《旧约》的通行译本。书中提及现代地名,有些属于以巴争议地区,为行文方便,注释中一概称以色列,敬希谅解。
  这本诗集是阿米亥最后一本诗集,也是他诗集中第一个完整的汉译本。本书于2007年4月出版之后,得到读者的普遍喜爱,译者深感欣慰。一转眼近十年过去,本书在坊间已难觅踪影,许多诗歌爱好者要求再版。这次修订,除了订正书中的误译之外,还对换行作了调整,以期更加适应汉语诗歌的节奏。此外,译者还对照《旧约》的通行译本调整了个别术语;修正、充实了原有的注释。需要说明的是,英译本书后原有近一百条注释,主要是《圣经》引文的出处和对具有文化内涵词语的解释,是英译者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词语解释对我翻译很有启发。但为避免繁琐,本书只对词语解释部分以“原注”标示。
  本书修订期间,出版社编辑冯涛与作者家属及有关机构几经联络,克服诸多困难,终于促成此书的再版,在此表示真挚的谢忱。
  黄福海
  2005年10月于沪西同乐村
  2016年3月修订阿门石
  我书桌上有一块石头,上面刻着“阿门”两字,
  那是一块三角形的碎石,来自世代以前毁弃的
  犹太人的墓地。而其他那些在混乱中撒落的碎石
  成百上千地垒着,有一种强烈的思念,
  一种无尽的渴望充盈其间:
  名字搜寻着姓氏,死亡的日期
  寻找死者的生辰,儿子的名字
  寻找父亲的名字,灵魂希望安息,但生辰
  渴望与它再度团圆。他们只有找到对方,
  才能得到圆满的安息。
  只有这块石头,静静地躺在我书桌上念着“阿门”。
  可现在,一位悲伤的好心人用慈爱
  将这些碎石收集起来。他为它们洗尽污秽,
  逐个地拍下照片,将它们排放在
  大厅的地板上,让每一块墓碑恢复原形,
  成为一个整体:从碎片到碎片,
  就像死人的复活,一幅镶嵌画,
  一个拼图游戏。一场儿戏。





上一本:山东火车站的故事 下一本:巴金经典主题系列:爱的十字架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开·闭·开的作者是耶胡达·阿米亥,黄福海 ,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