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简介: 本书为学术会议的论文集,主题是对中国科幻文学与文化进行全面考察和探讨,内容包括刘慈欣与《三体》研究、中国科幻史研究、当代科幻批评、科幻影视与文化产业等四部分。论文集作者主要为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日本、美国的青年学者,多为海内外名校教师或博士候选人。 作者简介: 李广益,重庆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文学博士,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助理教授,乌托邦研究会(北美)会员,《经略》辑刊编委。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思想史、乌托邦文学与思想、科幻文学与文化,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比较文学》《当代作家评论》《读书》及UtopianStudies等中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并有小说、随笔、时评、译文若干散见于报章杂志。曾担任北京大学科幻协会会长,第五、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评委,先后主持学术网站“科幻理论网”、“世界华文科幻研究坊”,定期发布《中国科幻月报》(ChineseScienceFictionNewsletter)。写科幻和研究科幻,在根本上是相通的,都要与现实世界拉开一定距离后,重新观照现实。这是一种生存状态。你渴望超越既定的事实,同时你又必须认真对待那个作为素材或者研究对象的现实,苛求自己免于倦怠和松懈,用严谨的态度去做准备工作,并且要保持激情和想象力,这样才能看见一个新的世界。如果没有热情,它不会自己呈现。 ——飞氘 借用德勒兹的话,科幻小说是一种永远处于“生成”状态的文学,是一种诞生于“边疆”之上,并伴随边疆不断游移迁徙从而生生不息的“小文学”。对于西方中心的“人/人类”来说,这是一个发现世界、创造世界同时自我创造的过程。对于中国人而言,科幻作为一种文化舶来品,则持续不断地将中国与世界、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当下与未来之间的“边疆”,清晰而生动地在我们面前展开,并同时形构着我们关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夏笳 写科幻和研究科幻,在根本上是相通的,都要与现实世界拉开一定距离后,重新观照现实。这是一种生存状态。你渴望超越既定的事实,同时你又必须认真对待那个作为素材或者研究对象的现实,苛求自己免于倦怠和松懈,用严谨的态度去做准备工作,并且要保持激情和想象力,这样才能看见一个新的世界。如果没有热情,它不会自己呈现。 ——飞氘 借用德勒兹的话,科幻小说是一种永远处于“生成”状态的文学,是一种诞生于“边疆”之上,并伴随边疆不断游移迁徙从而生生不息的“小文学”。对于西方中心的“人/人类”来说,这是一个发现世界、创造世界同时自我创造的过程。对于中国人而言,科幻作为一种文化舶来品,则持续不断地将中国与世界、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当下与未来之间的“边疆”,清晰而生动地在我们面前展开,并同时形构着我们关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夏笳 科幻似乎总是一种边缘的存在:它在文学的边缘、思想的边缘、现实的边缘、未来的边缘……然而这一切的边缘综合起来,反而意味着它是一个“居中”的场域、一个不存在的交汇空间。在这里,各种幻梦、观念与时间碰撞和融合,不可能相遇的东西在这里相遇,不可能显现的现象在这里显现。无论科幻写作还是研究,都是面向这宏大又虚无场域的一场观看,惟愿我们的观看“盥而不荐,有孚顒若”。 ——宝树今天,如果一个思想者对科学与技术没有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很难想象,他能够真正洞察这个世界的机理,能够用自己的心灵之光烛照人类的未来。而对于科幻的考察和沉思,或许不仅是从学人到哲人的契机,也是我们重新塑造文明的机遇。 ——李广益
|